非暴力沟通践行记录

【划重点】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

2019-02-17  本文已影响47人  胡一凡_非暴教练
鲁米

今天的课程是“非暴力沟通亲子专场”,请记住——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

下面是划出的重点,具体分享内容请进入千聊直播间。

01场景导入

马歇尔博士在《非暴力沟通实践篇》谈到亲子沟通,第一句话就是:

想要把一个人非人化,把他当做孩子就行了。我们对孩子更加缺乏尊重和同情心。

场景太多,我还是用书中马歇尔博士自己的案例:

02
倒垃圾引起的家务战争

02
马歇尔博士:儿子,能帮我把衣服拿过来一下吗?
儿子:在我出生之前,谁是你的奴隶

我们对孩子:
标签、攀比和挑剔、奖励与惩罚

80%的美国家长认为应该保留体罚孩子,这跟保留死刑的比例一样多。

02核心逻辑

强迫和惩罚的局限性:
压迫就有反抗、惩罚带来痛苦;作用与反作用力;都不可持续。

放任不管和强迫控制之外有第三条路——非暴力沟通。

区别两种目的:

目的不是让别人做我们想要的事情,而是努力相互关心彼此尊重,让双方都认识到他们的需要非常重要,他们的需要和对方的幸福是相互依赖的。

将对孩子评判、强迫的语言切换为基于需要的语言

核心逻辑:共享权力,尊重与合作。

尊重与合作的反面是强迫与听话,是自我否定与自我牺牲,先要自我尊重与自我接纳。

非暴力沟通语言不自然?
甘地说,不要把习惯当做自然。

当事情与我的价值观不一致之时,我宁可不急不躁,用我选择的能量与孩子沟通,而不是习惯的方式。

03使用方法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一书中提供了7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做目标明确的家长!
目标导向,不纠结当下。选择注意力,关注生命的美好。

第二把钥匙:看到行为背后的需要。
人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感受是需要的信使,前提是家长先学会为自己的需要负责。

第三把钥匙 建立安全感 信任感和归属感
了解发展阶段,接纳个性,情感安全至关重要。

第四把钥匙 激励给予
家长给孩子的一切都是礼物,同时将孩子的一切行为也看作礼物,欣然接纳,乐于给与。孩子们不断为我们送来他们的游戏精神,欢笑,活泼可爱,欢声笑语,求知欲,诚实,情感和幽默。

第五把钥匙 使用尊重的语言
沟通的目的是连接,长颈鹿语言的三种应用。

第六把钥匙 在成长中学习
区分僵化思维和成长思维,前者评判、应该,后者开放、接纳。

第七把钥匙 让你的家成为“无错区”
看到好,固定一个家庭空间为无错区。

04工具与注意事项

工具:

强制力的保护性用法和惩罚性用法
前提:没有时间交流、不愿交谈、孩子的行为可能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区别:

两句最美的话:

明天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