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白于玉
1、
午后的时光很是舒适安逸,两个年轻公子在房中对坐。
白衣服那个正在弹琴,这公子容貌极好,削瘦身材,剑眉入鬓,目如璨星,尤其那一双手在琴上抚着,手指修长,让人恨不得变作他手下面那把琴。
旁边的青衣少年毫不掩饰自己那副色迷迷的样子,若不是理智告诉他那是个男子,他怕是要上去把人家给生扑了。
不知道的会以为他是个浪荡子呢。
其实青衣公子,名为吴青庵,非但不是什么登徒子,还是远近闻名的才子,奈何还没取得功名,只好守着清贫日子,等待一朝高中,出人头地。
青庵的模样俊朗,也是一表人才,只是,他心里有野心,眼睛里也总是闪着欲望,少年儿郎,谁不向往着荣华富贵和娇妻美妾呢?
他只是没想到,有朝一日,对着一个男子的容颜着迷,真是怪哉!
他说,白兄啊白兄,我猜你不是个妖精就是个神仙,否则,我怎么会对你想入非非?
那姓白的公子听了这话,竟也不着恼,只微笑着扫了他一眼,那一笑又让这凡夫俗子心旌动摇一下。
青庵甩甩头,哇哦,可别被他给迷昏了。
2、
白公子名于玉,真是人如其名,玉如何与他比美?
他是一个月圆之夜登门造访的,只说是循着青庵的名声前来的,青庵对于他的家世没有过多打听,但是猜到他非富即贵。
彼时,青庵正一堆儿烦心事儿,读书也读不下去,心里一片愁苦无处诉。
于玉倒也不嫌弃他家贫,便留宿一夜。
后来于玉干脆搬到他家里与他同住,二人读书、喝酒、品茶、做对。
青庵心下的一片愁云惨雾便风消云散了。
青庵也解释不明白,为什么明明与白公子的兴趣志向都是南辕北辙,却只有他在身侧,才觉得内心特别清明呢?
他归咎于白于玉——于玉周身似乎有仙气缭绕,虽然看不到摸不到,可是那种感觉却是实实在在,让人身心舒爽,说话也如同山间清泉,清新神怡。
所以青庵总是不愿意让他走。
3、
都是青年公子热血少年,在一处也说些男子们的悄悄话。
青庵说起自己的往事,总是有几分气结。
秋闱之前,葛太史邀了他去府上,与他说话又让他作诗,十分欣赏他的模样,回来之后才知道,那是葛太史给自己的女儿选夫婿,青庵让他十分满意。
只等着金榜题名与洞房花烛,双喜临门,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啊!
青庵当时也 以为是志在必得,可惜天不遂人愿,放榜出来,自己竟是名落孙山,平日里被别人给捧得太高,这一个打击让他跌得几乎粉身碎骨。
过后他也托人给太史捎了话,三年之内必有功名,一定要许了葛小姐后半生的富贵,这豪言壮语就是他最后挣扎着的倔强,自己以为这样就能捡回来几分尊严似的。
书更加勤勉,可是夜半 三更时刻,却忍不住心里异常苦涩。
谁能奈何世间的求而不得?
4、
于玉当时听了他的话,也不过随口问了一句,那太史的女儿可是佳人?
青庵毫不怀疑,说道,是远近闻名的大家闺秀,容貌才气都是一流的。
于玉又露出了他那种微微露出点讥诮的笑容,青庵便知道,他又不信了。
便戏说道,白兄你这个模样倒是阅人无数的意思,怎么,你还怀疑看过葛小姐的都是瞎子?
于玉也不与他争辩,说道,吴兄只要一朝高中便可以亲看佳人,何必与我在这里争辩。
四两拨千斤地就把青庵给闹个没意思,于玉见他神色冷落下来,便与他看一些他自己带来的书册。
于玉研究的像是一些休养生息的吐纳术,还是大彻大悟的修仙术,与青庵的大俗比起来,可谓是大雅,但是青庵表示敬谢不敏。
他才不要断了红尘,红尘多美好啊,有荣华富贵、有美娇娘、未来还会有自己的孩子,他就喜欢这红尘俗世,就喜欢这样的潇潇洒洒。
修仙术让凡人放下这些俗念,谁能做到呢?
每当他有这样的疑问,于玉便又是那种意味深长的笑,既不与他争辩,也不给他解释。
搞的青庵一头雾水。
5、
两个人在一起住了几个月。
这一日,于玉说要走了,青庵恋恋不舍的。眼看着来的仆从把东西一样样地整理好搬到车上去,青庵还是不舍和于玉说再见。
于玉便与他一直在一处说话,他特意叮嘱道,如果想念就把我睡过的塌擦擦,青庵只当他也是惜别的话,没往心里去。
直到一只小甲虫飞了进来,落到于玉边上,于玉看了一眼,说道,我真的要走了,接我的车子已经到了。
一转眼,变作小小一点,落在了那飞进来的小虫儿身上,这一下非同小可,把个青庵惊得目瞪口呆,半天回不来神儿。
于玉他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6、
于玉走了,生活也恢复了宁静,青庵心里还是装着功名,他下了决心志在必得,鞭策自己天天苦读。
一天,他刚刚读了书,抬头休息片刻,看到于玉睡过那张塌上居然有老鼠啃过的痕迹,他心里一动,上前去擦拭干净,就卧上塌,思念起了于玉来。
刚一躺下,仿佛就看到,是平时跟在于玉身边那个小童,招了手让他跟了去,他便跟了去。
到了门外,那小童又跟他说,路远天高,我给公子安排一个坐骑,随手抓了一下,手上竟多了一只雀鸟儿。
那小童将雀鸟放在地上,让他上去坐着,青庵看着这个不足巴掌大的鸟儿,无所适从,那小童只催他,公子莫怕,只管上去无妨。
青庵见他这么说,便作势一跨,竟真的跨上了那只鸟儿,不但坐下了,还特别宽敞舒适呢!那小童儿,也抓了雀鸟的尾巴,翻身上来,俩人同乘一鸟,就往天上飞去。
那鸟儿不但是往远处飞,更是往高处飞,直冲云霄,风声在耳边嗖嗖划过,云朵在边上飞速闪过。
8、
青庵与童儿从鸟儿背上下来,鸟儿又缩成小小一只,那童儿随手一掷,鸟儿就飞走了。
云雾缭绕一个朱色大门,上面一块匾额,写着“天门”二字。
青庵还在对着那匾额出神,冷不防旁边一声虎啸,好似雷霆万钧,把他吓得魂飞魄散。
原来那朱门旁边就是一个镇守的猛虎,是人身形的数倍大,样子极为凶猛。
那童儿只身上前一挡,便催着青庵快点进门,那猛虎居然就不再吼叫了。
大门里面,别有洞天,童儿引他进的宫殿名为“广寒宫”。台阶都是透明的水晶,让人如同在镜面上行走,那台阶折射着璀璨的颜色,怕是再巧的绣娘也织不出来。
院子里栽着两棵巨大的桂树,耸入云霄,看不到顶,满院子飘的都是香气袭人的桂花,那花儿随风飞舞,那画面太美不敢看。
景色美,迎面走来的更美。
三三两两的宫女在旁边来来回回,模样都很摇曳,青庵一双眼睛几乎看不过来,那童儿见他这般模样只笑道,王母娘娘的宫里更是争奇斗艳呢,这些算不得什么,公子快跟我走,我们白公子都已经等急了,前面只会有更好的。
9、
又走过一片雕栏玉砌,青庵感觉自己仿佛进了月宫,正眩晕间,才看到,于玉早就在那里等他,身形依旧削瘦飘逸,青庵仿佛懂了,这一处仙境才是与他匹配的地方啊!
虽是旧友,青庵倒不敢再与他拉拉扯扯地,倒是于玉,竟是笑着把他拉进了屋里。
刚一上座,就有两个模样妖冶的婢女斟茶,那穿戴比较在路上遇到的只是更美,位份应该也是高一些,比一般的大家闺秀穿戴得都好。
耳边环佩叮当,四个绝世美人将青庵团团簇拥,鼻尖都是馨香,青庵忽然觉得呼吸都困难,眼睛不知道看哪儿,手脚不知道往哪里摆放,局促得很。
那几个美人倒是不以为意,只殷勤在一旁服侍,美酒佳肴流水一样端上来,也不知道是什么菜品,都是未曾见过,十分精致。
青庵几杯酒下肚,有些微醺,身子也放松下来,只觉得后背有些痒痒,便有一双玉手伸进衣内替他瘙痒。
男女间有了肢体接触,便不再隔阂,青庵酒壮怂人胆,一把就抓过了美人儿手腕,拉到面前细细看那容貌,又细细嗅闻那幽香,美人羞得垂下眼儿,更显得娇媚。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歌一曲,舞一曲,今夕是何夕。
10、
于玉只在一旁看着,笑意盈盈。
一个紫衣女子奉酒给青庵,青庵看到,不接那酒杯,反倒把美人拉到身侧,那酒杯没人接住,摔了个粉碎。
青庵一双醉眼,定定地看着那美人,胶着得半分离不开。
于玉命人把酒宴撤下去,安顿青庵就寝。
青庵不记得是怎么回事,只记得那美人一直在旁。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11、
恍惚似到了早晨,引着青庵来的那个童儿忽地闯进来,说道,公子走吧,仙凡有别,不能久留。
怀中的女子忙起身,青庵留她不住,只拉住她手臂,居然把一个臂环给摘了下来,那女子也不向他讨要,只回头对他一笑,便跑走了。
童儿顾不得许多,帮他整理衣衫,收拾妥当,他问起于玉,那童儿说,百官等待上朝,我们主君无暇亲自送您回去,只交代给我了,我们快走吧。
还是来时那条路,可是到了天门的时候,经过那个朱门,回头找那童儿挡住猛虎,却没找到,再回过头,那猛虎已经张开了血盆大口……
啊呜……
青庵大汗淋漓地醒来,发现自己还在书房,躺在于玉那张榻上,是梦吗?他惊魂未定地起身,一个物件掉到了脚边,他捡起来一看,正是那个紫衣女子的臂环,他微笑起来。
12、
仙界一番经历,把青庵的凡俗欲望涤荡没了。
原来仙人的放下竟是这样,酒色财气享用到极致,就是四大皆空吗?
于玉这是专门渡他成仙来的,他方才明白。
功名富贵美人通通不再想,唯有子嗣还是要给家里留下,老母亲也得奉养送终,这两桩事是尘世唯一的牵念。
仙界一梦转眼就是十月有余,有天半梦半醒之间,恍惚见与自己欢好一度的紫衣女子进了房中来,把怀中一个婴儿交与他,就要走。
青庵惦念她许久,一把扯她进了怀中来,那女子也不甚推拒,说道你我二人,仅这两次缘分,前一次是合卺,这一次是永诀,以后便没有机会再见了。
13、
一场梦境醒来,枕衾间真有个粉妆玉琢的漂亮婴儿,这就是那紫衣女子诞下的孩儿,是青庵的孩儿,青庵抱给母亲看,母亲只合不拢嘴,取名梦仙。
青庵自知不能再耽误葛家小姐的前程,便着人转告太史,称自己非但没了功名心,连着男女之情都一并没了,不愿意耽误小姐青春,婚事作罢。
哪知道,那葛太史家的小姐,倒是个死心眼的,非说自己一女不侍二夫,三番五次地不肯退婚,不管青庵贫富与否都愿意追随。
于是在一个良辰吉日,太史之女带着厚厚的嫁妆嫁给了青庵。
青庵与葛家小姐是婚而不娶,那葛小姐竟也愿意嫁而不婚,二人分房别居,倒是相敬如宾。
两年以后,青庵的母亲去世,葛小姐现在是吴夫人,用自己的嫁妆置办了婆婆的后事,教养尚且年幼的梦仙。
青庵把家事交代好,便告辞离去,夫人也不挽留。
14、
没有人懂得葛小姐的心,她只是顶着一个吴夫人的头衔而已,或许,这就是她对一个人爱的方式吧。
或许是因着母亲是仙人的缘故,梦仙很有慧根,十四岁日学,十五岁入翰林,一时间便名声大噪。
梦仙渐渐大了,自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只是奇怪家中为何没有父亲,吴夫人便告知他始末,这孩子发了疯就要去寻父,吴夫人道,你父亲断了红尘种种,哪里是你寻得到呢?反复劝说了好久,梦仙才放下这个执念,只一心孝顺母亲。
15、
青庵后来也出现了一次,不过梦仙并不认得。
那是梦仙奉旨祭祀的时候,遇到了流寇,有性命之忧,忽地从天而降为他解围,末了交给他一个臂环,一封信,让他给到同乡王林。
回了家遍访不到王林其人,无奈之下问到母亲,吴夫人细细问他经过,又把那臂环拿过来查看之后,便把那封信打开看了。
只见那信上写着:
三年鸾凤,分拆各天,
葬母教子,端赖卿闲,
无以报德,奉药一丸,
剖而食之,可以成仙。
落款是“琳娘夫人妆次”
梦仙这才知道,母亲小字就是琳娘,王林是个拆白字迷。
关于那臂环,吴夫人也告知梦仙,这是他生母之物,梦仙这才知道自己并非吴夫人亲生,对母亲更是敬重。
信里提到那个小药丸,吴夫人终究没吃,而是珍藏起来,赶到寿辰献给自己的父亲,就是当年看重青庵的葛太史,老爷子七十多岁,吃了药丸,竟然是出门都不用坐车,走路登登带劲,年轻仆从撵不上,这以后更是一年胜似一年的硬朗。
16、
那金臂环从回来一直带在吴夫人身上。
一年四邻起火,马上就烧到家里,那臂环忽地从夫人臂上飞出去,到了半空中,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直到像一把伞一样,把整个院子包住。
待火灭掉,全家出来查看,房舍完好,只东南角一所小房子烧成灰烬——那是臂环开口的位置。
那臂环在火势散去的时候,便又恢复了以往的模样,掉到了夫人脚边,全家称奇。
葛家小姐吴夫人,一直到五十多岁的时候,还是二十多岁的模样,或许,那是青庵对她唯一的温柔吧。
世俗眼光看来,他就是个无情之人,你说呢?
——完——聊斋故事——世上无双白于玉,人间无情吴青庵
爱讲故事的婆娘
2020-07-11 23:00:51
1、
午后的时光很是舒适安逸,两个年轻公子在房中对坐。
白衣服那个正在弹琴,这公子容貌极好,削瘦身材,剑眉入鬓,目如璨星,尤其那一双手在琴上抚着,手指修长,让人恨不得变作他手下面那把琴。
旁边的青衣少年毫不掩饰自己那副色迷迷的样子,若不是理智告诉他那是个男子,他怕是要上去把人家给生扑了。
不知道的会以为他是个浪荡子呢。
其实青衣公子,名为吴青庵,非但不是什么登徒子,还是远近闻名的才子,奈何还没取得功名,只好守着清贫日子,等待一朝高中,出人头地。
青庵的模样俊朗,也是一表人才,只是,他心里有野心,眼睛里也总是闪着欲望,少年儿郎,谁不向往着荣华富贵和娇妻美妾呢?
他只是没想到,有朝一日,对着一个男子的容颜着迷,真是怪哉!
他说,白兄啊白兄,我猜你不是个妖精就是个神仙,否则,我怎么会对你想入非非?
那姓白的公子听了这话,竟也不着恼,只微笑着扫了他一眼,那一笑又让这凡夫俗子心旌动摇一下。
青庵甩甩头,哇哦,可别被他给迷昏了。
2、
白公子名于玉,真是人如其名,玉如何与他比美?
他是一个月圆之夜登门造访的,只说是循着青庵的名声前来的,青庵对于他的家世没有过多打听,但是猜到他非富即贵。
彼时,青庵正一堆儿烦心事儿,读书也读不下去,心里一片愁苦无处诉。
于玉倒也不嫌弃他家贫,便留宿一夜。
后来于玉干脆搬到他家里与他同住,二人读书、喝酒、品茶、做对。
青庵心下的一片愁云惨雾便风消云散了。
青庵也解释不明白,为什么明明与白公子的兴趣志向都是南辕北辙,却只有他在身侧,才觉得内心特别清明呢?
他归咎于白于玉——于玉周身似乎有仙气缭绕,虽然看不到摸不到,可是那种感觉却是实实在在,让人身心舒爽,说话也如同山间清泉,清新神怡。
所以青庵总是不愿意让他走。
3、
都是青年公子热血少年,在一处也说些男子们的悄悄话。
青庵说起自己的往事,总是有几分气结。
秋闱之前,葛太史邀了他去府上,与他说话又让他作诗,十分欣赏他的模样,回来之后才知道,那是葛太史给自己的女儿选夫婿,青庵让他十分满意。
只等着金榜题名与洞房花烛,双喜临门,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啊!
青庵当时也 以为是志在必得,可惜天不遂人愿,放榜出来,自己竟是名落孙山,平日里被别人给捧得太高,这一个打击让他跌得几乎粉身碎骨。
过后他也托人给太史捎了话,三年之内必有功名,一定要许了葛小姐后半生的富贵,这豪言壮语就是他最后挣扎着的倔强,自己以为这样就能捡回来几分尊严似的。
书更加勤勉,可是夜半 三更时刻,却忍不住心里异常苦涩。
谁能奈何世间的求而不得?
4、
于玉当时听了他的话,也不过随口问了一句,那太史的女儿可是佳人?
青庵毫不怀疑,说道,是远近闻名的大家闺秀,容貌才气都是一流的。
于玉又露出了他那种微微露出点讥诮的笑容,青庵便知道,他又不信了。
便戏说道,白兄你这个模样倒是阅人无数的意思,怎么,你还怀疑看过葛小姐的都是瞎子?
于玉也不与他争辩,说道,吴兄只要一朝高中便可以亲看佳人,何必与我在这里争辩。
四两拨千斤地就把青庵给闹个没意思,于玉见他神色冷落下来,便与他看一些他自己带来的书册。
于玉研究的像是一些休养生息的吐纳术,还是大彻大悟的修仙术,与青庵的大俗比起来,可谓是大雅,但是青庵表示敬谢不敏。
他才不要断了红尘,红尘多美好啊,有荣华富贵、有美娇娘、未来还会有自己的孩子,他就喜欢这红尘俗世,就喜欢这样的潇潇洒洒。
修仙术让凡人放下这些俗念,谁能做到呢?
每当他有这样的疑问,于玉便又是那种意味深长的笑,既不与他争辩,也不给他解释。
搞的青庵一头雾水。
5、
两个人在一起住了几个月。
这一日,于玉说要走了,青庵恋恋不舍的。眼看着来的仆从把东西一样样地整理好搬到车上去,青庵还是不舍和于玉说再见。
于玉便与他一直在一处说话,他特意叮嘱道,如果想念就把我睡过的塌擦擦,青庵只当他也是惜别的话,没往心里去。
直到一只小甲虫飞了进来,落到于玉边上,于玉看了一眼,说道,我真的要走了,接我的车子已经到了。
一转眼,变作小小一点,落在了那飞进来的小虫儿身上,这一下非同小可,把个青庵惊得目瞪口呆,半天回不来神儿。
于玉他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6、
于玉走了,生活也恢复了宁静,青庵心里还是装着功名,他下了决心志在必得,鞭策自己天天苦读。
一天,他刚刚读了书,抬头休息片刻,看到于玉睡过那张塌上居然有老鼠啃过的痕迹,他心里一动,上前去擦拭干净,就卧上塌,思念起了于玉来。
刚一躺下,仿佛就看到,是平时跟在于玉身边那个小童,招了手让他跟了去,他便跟了去。
到了门外,那小童又跟他说,路远天高,我给公子安排一个坐骑,随手抓了一下,手上竟多了一只雀鸟儿。
那小童将雀鸟放在地上,让他上去坐着,青庵看着这个不足巴掌大的鸟儿,无所适从,那小童只催他,公子莫怕,只管上去无妨。
青庵见他这么说,便作势一跨,竟真的跨上了那只鸟儿,不但坐下了,还特别宽敞舒适呢!那小童儿,也抓了雀鸟的尾巴,翻身上来,俩人同乘一鸟,就往天上飞去。
那鸟儿不但是往远处飞,更是往高处飞,直冲云霄,风声在耳边嗖嗖划过,云朵在边上飞速闪过。
8、
青庵与童儿从鸟儿背上下来,鸟儿又缩成小小一只,那童儿随手一掷,鸟儿就飞走了。
云雾缭绕一个朱色大门,上面一块匾额,写着“天门”二字。
青庵还在对着那匾额出神,冷不防旁边一声虎啸,好似雷霆万钧,把他吓得魂飞魄散。
原来那朱门旁边就是一个镇守的猛虎,是人身形的数倍大,样子极为凶猛。
那童儿只身上前一挡,便催着青庵快点进门,那猛虎居然就不再吼叫了。
大门里面,别有洞天,童儿引他进的宫殿名为“广寒宫”。台阶都是透明的水晶,让人如同在镜面上行走,那台阶折射着璀璨的颜色,怕是再巧的绣娘也织不出来。
院子里栽着两棵巨大的桂树,耸入云霄,看不到顶,满院子飘的都是香气袭人的桂花,那花儿随风飞舞,那画面太美不敢看。
景色美,迎面走来的更美。
三三两两的宫女在旁边来来回回,模样都很摇曳,青庵一双眼睛几乎看不过来,那童儿见他这般模样只笑道,王母娘娘的宫里更是争奇斗艳呢,这些算不得什么,公子快跟我走,我们白公子都已经等急了,前面只会有更好的。
9、
又走过一片雕栏玉砌,青庵感觉自己仿佛进了月宫,正眩晕间,才看到,于玉早就在那里等他,身形依旧削瘦飘逸,青庵仿佛懂了,这一处仙境才是与他匹配的地方啊!
虽是旧友,青庵倒不敢再与他拉拉扯扯地,倒是于玉,竟是笑着把他拉进了屋里。
刚一上座,就有两个模样妖冶的婢女斟茶,那穿戴比较在路上遇到的只是更美,位份应该也是高一些,比一般的大家闺秀穿戴得都好。
耳边环佩叮当,四个绝世美人将青庵团团簇拥,鼻尖都是馨香,青庵忽然觉得呼吸都困难,眼睛不知道看哪儿,手脚不知道往哪里摆放,局促得很。
那几个美人倒是不以为意,只殷勤在一旁服侍,美酒佳肴流水一样端上来,也不知道是什么菜品,都是未曾见过,十分精致。
青庵几杯酒下肚,有些微醺,身子也放松下来,只觉得后背有些痒痒,便有一双玉手伸进衣内替他瘙痒。
男女间有了肢体接触,便不再隔阂,青庵酒壮怂人胆,一把就抓过了美人儿手腕,拉到面前细细看那容貌,又细细嗅闻那幽香,美人羞得垂下眼儿,更显得娇媚。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歌一曲,舞一曲,今夕是何夕。
10、
于玉只在一旁看着,笑意盈盈。
一个紫衣女子奉酒给青庵,青庵看到,不接那酒杯,反倒把美人拉到身侧,那酒杯没人接住,摔了个粉碎。
青庵一双醉眼,定定地看着那美人,胶着得半分离不开。
于玉命人把酒宴撤下去,安顿青庵就寝。
青庵不记得是怎么回事,只记得那美人一直在旁。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11、
恍惚似到了早晨,引着青庵来的那个童儿忽地闯进来,说道,公子走吧,仙凡有别,不能久留。
怀中的女子忙起身,青庵留她不住,只拉住她手臂,居然把一个臂环给摘了下来,那女子也不向他讨要,只回头对他一笑,便跑走了。
童儿顾不得许多,帮他整理衣衫,收拾妥当,他问起于玉,那童儿说,百官等待上朝,我们主君无暇亲自送您回去,只交代给我了,我们快走吧。
还是来时那条路,可是到了天门的时候,经过那个朱门,回头找那童儿挡住猛虎,却没找到,再回过头,那猛虎已经张开了血盆大口……
啊呜……
青庵大汗淋漓地醒来,发现自己还在书房,躺在于玉那张榻上,是梦吗?他惊魂未定地起身,一个物件掉到了脚边,他捡起来一看,正是那个紫衣女子的臂环,他微笑起来。
12、
仙界一番经历,把青庵的凡俗欲望涤荡没了。
原来仙人的放下竟是这样,酒色财气享用到极致,就是四大皆空吗?
于玉这是专门渡他成仙来的,他方才明白。
功名富贵美人通通不再想,唯有子嗣还是要给家里留下,老母亲也得奉养送终,这两桩事是尘世唯一的牵念。
仙界一梦转眼就是十月有余,有天半梦半醒之间,恍惚见与自己欢好一度的紫衣女子进了房中来,把怀中一个婴儿交与他,就要走。
青庵惦念她许久,一把扯她进了怀中来,那女子也不甚推拒,说道你我二人,仅这两次缘分,前一次是合卺,这一次是永诀,以后便没有机会再见了。
13、
一场梦境醒来,枕衾间真有个粉妆玉琢的漂亮婴儿,这就是那紫衣女子诞下的孩儿,是青庵的孩儿,青庵抱给母亲看,母亲只合不拢嘴,取名梦仙。
青庵自知不能再耽误葛家小姐的前程,便着人转告太史,称自己非但没了功名心,连着男女之情都一并没了,不愿意耽误小姐青春,婚事作罢。
哪知道,那葛太史家的小姐,倒是个死心眼的,非说自己一女不侍二夫,三番五次地不肯退婚,不管青庵贫富与否都愿意追随。
于是在一个良辰吉日,太史之女带着厚厚的嫁妆嫁给了青庵。
青庵与葛家小姐是婚而不娶,那葛小姐竟也愿意嫁而不婚,二人分房别居,倒是相敬如宾。
两年以后,青庵的母亲去世,葛小姐现在是吴夫人,用自己的嫁妆置办了婆婆的后事,教养尚且年幼的梦仙。
青庵把家事交代好,便告辞离去,夫人也不挽留。
14、
没有人懂得葛小姐的心,她只是顶着一个吴夫人的头衔而已,或许,这就是她对一个人爱的方式吧。
或许是因着母亲是仙人的缘故,梦仙很有慧根,十四岁日学,十五岁入翰林,一时间便名声大噪。
梦仙渐渐大了,自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只是奇怪家中为何没有父亲,吴夫人便告知他始末,这孩子发了疯就要去寻父,吴夫人道,你父亲断了红尘种种,哪里是你寻得到呢?反复劝说了好久,梦仙才放下这个执念,只一心孝顺母亲。
15、
青庵后来也出现了一次,不过梦仙并不认得。
那是梦仙奉旨祭祀的时候,遇到了流寇,有性命之忧,忽地从天而降为他解围,末了交给他一个臂环,一封信,让他给到同乡王林。
回了家遍访不到王林其人,无奈之下问到母亲,吴夫人细细问他经过,又把那臂环拿过来查看之后,便把那封信打开看了。
只见那信上写着:
三年鸾凤,分拆各天,
葬母教子,端赖卿闲,
无以报德,奉药一丸,
剖而食之,可以成仙。
落款是“琳娘夫人妆次”
梦仙这才知道,母亲小字就是琳娘,王林是个拆白字迷。
关于那臂环,吴夫人也告知梦仙,这是他生母之物,梦仙这才知道自己并非吴夫人亲生,对母亲更是敬重。
信里提到那个小药丸,吴夫人终究没吃,而是珍藏起来,赶到寿辰献给自己的父亲,就是当年看重青庵的葛太史,老爷子七十多岁,吃了药丸,竟然是出门都不用坐车,走路登登带劲,年轻仆从撵不上,这以后更是一年胜似一年的硬朗。
16、
那金臂环从回来一直带在吴夫人身上。
一年四邻起火,马上就烧到家里,那臂环忽地从夫人臂上飞出去,到了半空中,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直到像一把伞一样,把整个院子包住。
待火灭掉,全家出来查看,房舍完好,只东南角一所小房子烧成灰烬——那是臂环开口的位置。
那臂环在火势散去的时候,便又恢复了以往的模样,掉到了夫人脚边,全家称奇。
葛家小姐吴夫人,一直到五十多岁的时候,还是二十多岁的模样,或许,那是青庵对她唯一的温柔吧。
世俗眼光看来,他就是个无情之人,你说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