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国学与传统文化~Geschichte~

触目惊心,四十万赵军至今尸骨未寒,长平之战惨烈超乎你想象!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1人  猛牛跳动

触目惊心,四十万赵军至今尸骨未寒,长平之战惨烈超乎你想象!(跳动的历史第10期)

1995年5月12日上午,山西省高平市永录乡永录村。村民李珠孩和往常一般,正在家庭承包的梨园里面刨地,他可能做梦也没有料到,一段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即将在着他的锄头下出土。

李珠孩不断在自家地里刨出一些人体遗骸,而且越挖越多,没有丝毫停下的势头。随着坑越挖越大,暴露出来的尸骨越来越多,有些尸骨身上还嵌着青铜的箭头、钱币。坑中的尸骨横七竖八,层层叠压,有仰着的姿态,有侧面的,也有俯身的,有的甚至头骨分离,骨骸上还能明显的看出有钝器、石器、刃器造成的创伤,简直触目惊心。

坑里的尸骨仿佛无穷无尽,李珠孩不敢再挖,上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省里、市里的考古专家来到了永录村,专家们在实地考察后初步得出结论:这里是两千多年前长平古战场的遗址,很值得发掘。

10月下旬,长平之战遗址考古发掘活动正式开始。考古人员非常细心地将表层的土一层层地剥离,经过几天几夜的工作,终于将这个长11米、宽5米、深1.2米的尸骨坑全部挖开,他们将这个坑编为将军岭一号尸骨坑。

此外,考古人员还运用国际最先进的射线测定法,探测到在一号坑的西侧,还有一个宽3至4米、长55米的大尸骨坑,他们将其编为二号坑。他们分析认为,此坑和附近的二号坑均为深坑,不像秦军专为掩埋战俘尸体所挖,更像是天然的深沟大壑。当年,秦军将战俘尸体抛入沟内,再填上一层薄土加以掩盖。只是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斗转星移,才使这些尸骨深埋地下。

将军岭尸骨坑里的尸骨大部分有头骨,无躯干,或者躯干头骨分离,这个现象说明,这些赵军并非被活埋,而是先被集体处决之后,再抛尸于此。

秦国商鞅变法《商君书.境内》曽详细记录了点验首级的流程:“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晋爵一级,以战故,暴首三,乃校,三日,将军以不疑致士大夫劳爵”,意思就是如果一场战争,没有得到敌人的首级,那百将、屯长就必须被斩首示众,得三十三首级以上就可以进爵一级。

永录尸骨坑发现的这些赵军尸骨,就证明了当时秦军的凶残,嗜首如命。公元前260年,秦赵两个当时世界最强的两个诸侯国,在这个地方汇聚了一百多万人,双方展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战。杀神白起在此战中下令,坑杀四十五万赵军战俘,震惊世界。

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于白起杀降四十五万真实性存疑,真实的考古数据告诉我们,这个数字可能是真的。

永录尸骨堆上的封土,仅有一尺来厚,李珠孩才能轻易刨出骨坑。两千多年来,每逢暴雨冲刷,地表浅层土壤被雨水冲走,不断有尸骨和兵器露出图面,这种现象被历代地方志文献记载。如《省冤古纪》有记载:“露骸千步,积血三尺,地名煞谷”,真可谓触目惊心!

唐明皇李隆基在登基之前,曾出任潞州别驾。潞州就是现在山西长治一带,长平当时已经改名为高平。李隆基在途经高平时,当地“暴骨野莽,冤抑之气过甚”,其中县城以西五里的谷口,尸骨糜集最多,“夜半常闻鬼哭悲泣之声”,李隆基于心不忍,派人将尸骨重新收敛后重新安葬,并塑成一座骷髅王神像。

这件事在《高平县志》中有记载:“唐明皇幸潞州,见头颅似山,骸骨成丘,触目伤心,敕有司掩埋之,鸠工建庙,颜其额曰骷髅庙,易其谷曰省冤谷!”

时间推移四百年北宋时期,高平周边又有大量尸骨被暴雨冲刷出来,时仁高平县令王庭直,曾在《省冤谷记》中记载:“旧宋运判马城,经过此地,移檄县僚,收拾遗骸。于谷口凿坑深阔,以前后左后沟壑数十里暴露之骸,毕集而掩葬,仍于所掩地启坟祭拜,使后人不践履尔!”,数十里地全是暴露的尸骸,想象这个场面当真触目惊心!

这还远远不算完,明朝初年,著名的谋士刘伯温经过高平,又目睹当地暴露的尸骸青铜兵器,写下一首《长平戈头歌》,“长平战骨烟尘飘,岁久遗戈金不销,野人耕地初拾得,土花渍出珊瑚色”。

不断被暴雨冲刷,不断暴尸荒野,不断有后人重新掩埋,周而复始。赵军士兵的尸骸仿佛受到冥冥之后的召唤,不断的重现于时间,向人们哭诉远古的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两千多年前,一百多万人参与的大决战,四十多万人被坑杀。赵军士兵尸骨暴晒于野,两千多年来尸骨未寒,可以想见当时的大战多么惨烈,你觉得呢?

原创不易,喜欢请关注作者,为你带来更多有趣有料的真实历史解读,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