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代的生命,新一代的轮回——《少年时代》影评
吃完宵夜,骑着自行车夜游台北。凌晨1:40,在电影院发现了这部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从广告到片尾曲结束,没有早退,没有快进,安安静静的看完,长舒一口气,去最火的早餐店吃豆浆油条,出来门口已经排了百十来号人。真是神奇而美妙的一个午夜。
看电影,有时看剧情,有时看技巧,有时看特效。而这部长长的,似乎没有任何重点的纪录片式的回忆,看的也许是一种代入感,一种和你同龄的美国小朋友的青春与叛逆。看的是时间,亦或是你自己。
6岁到18岁,从小主角不断变化的发型,身材,性格。随着时间的演变,将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给观众。
没有剧情,却有那么多感动的细节。从涂鸦,电动游戏,保龄球,高尔夫,射击,橄榄球,摄影。看似那么多无用的人与事,进进出出,没有留下一丝线索或悬念,而这也是生活的真实,人生中总是会有那么多人在你身边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此无影无踪。而我们也在其中,受益匪浅。
小男孩是幸运的,他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也许西方的家庭观念,在东方人看来那么不可思议,或者说不能理解。能够正视家庭与孩子,即使爸爸有了新的家庭,即便母亲数次改嫁,也丝毫没有改变与孩子们的感情。有意无意的话,总是起到指点迷津的效果,带给屏幕前的我们一些思考。
我们看到了,叛逆期的孩子对爸爸的脱掩。看到了对继父的厌恶,对妈妈的抱怨。
看到左右为难的妈妈如何安慰孩子,如何情绪爆发。
看到爸爸为女儿讲避孕套时的尴尬与羞涩。
看到爸爸为儿女敷衍自己而气愤着急。
看到妈妈为儿子保留第一幅话的心意。
看到妈妈送走儿子的不舍与恐惧。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故事,电影只是呈现出了更为浓缩的精华,加上导演充满哲理与意味的话,摄影老师的忠告,父亲的安慰,儿子对于网路的逃避,无不准确的写出了当下生活的反思。
生活也许比电影更戏剧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但当我们看到12年的人生在短短三个小时内匆匆而逝去。从一个可爱的小孩子到一个蓄着胡须的“艺术家”。母亲为自己充实而失败的人生,简单的加上一个个小标题。一生仿佛就这样逝去,前半生做别人的女儿,后半生做别人的母亲。最后只有自己,在一间小公寓里孤独地等待着葬礼。
时间是最让人难过的,每个人都能够从这个普通的家庭,两个普通的孩子找到自己人生的缩影。
而影片的最后,当主人公独驾着半货车,在一望无际的公路中,和新朋友登上山峰,两人相视而笑,既朦胧又略尴尬。男孩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他不在似从前那般孤僻,拥有自己的梦想与伙伴。
生活就是这样,12年流水般逝去,母亲在孤巢中落泪,孩子,总是要追逐更远的他乡。老一代的生命,新一代的轮回。谁也无法阻止他们长大,童年的往事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与留恋,很羡慕他们能有这样一个记录自己人生的电影,而现实中的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在平凡与琐碎中进行着。属于我们电影人生。
I don't know. I‘m kind of thinking it's the other way around, you know, like the moment seiz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