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许慎故里

2023-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诗酒寒秋

      找个有文化的地方看看,去河南漯河吧,许慎的老家。

      读过中文系的人,对《说文解字》都很亲切,编著者就是许慎。

      许慎是东汉人,经学家、文字学家。他博通经籍,尤精文字、训诂之学,汇录经传群书训诂和汉代所见古文字,分析字形、训释字义、指明音读,按其所创部首编排,花费了20多年著成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被后世尊为“字圣”。

      许慎是漯河人,死后葬在家乡。许慎墓在漯河市昭陵区,前些年,当地政府围绕墓园建起了颇有规模的“许慎文化园”。

      许慎文化园围绕汉字做文章,由南向北分布在三级台地之上,文字大门、六书石柱、翰林阁、中华辞书博物馆、状元堂、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等建筑沿中轴线排开;魁星亭(金榜石)、字形解义、字圣碑林、字源石、部首方阵等景点以中轴线为界东西对称分布,构成景区的环线。文化园最里边的,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慎墓冢。

      在文化园中轴线南端的六书广场最引人注目,中间立有六根花岗岩石柱,上面分别刻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归纳总结的六书理论,每根柱子上都刻有例字和用小篆、隶书、楷体的注解说明,让我们探究汉字造字规律。

六书广场

      接下来就是3米宽、80米长的汉字大道,由黑、红、灰三色花岗岩制成,呈展开的画轴状,按汉字发展阶段,依次镌刻远古符号、甲骨文、金文、简帛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和3000个常用汉字,让汉字发展史很形象地展现出来。

汉字大道

      叔重堂、中华辞书博物馆(说文解字文物陈列馆)展出许慎文化资料、经学书籍和历代字书、辞书、文字文物等。我在这里徘徊了好一阵子,想想这许慎也真不容易,他能把原来一盘散沙的汉字,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把如此多的汉字归属到540个部首下面,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让汉字的形、音、义趋于规范和统一,这得花费多大功夫啊。

中国辞书博物馆

      大凡有成就的古人,都带着“少年聪颖,遍读经书”的光环,许慎大约也如此。由于他在家乡名声好,被推举为孝廉。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一半借着先人荫庇、一半因孝廉,许慎被汝南郡的郡守任命为郡功曹(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厅长),协助郡守办理公务。汉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年),许慎被召入京城,升迁为太尉南阁祭酒。

      许慎觉得各家对《五经》的解说混乱而褒贬不一,就写了一本《五经异义》,反响还挺好。

      公元96年,皇上诏经学大师贾逵(不是三国时曹魏那个贾逵)整理旧文,让已经是五经博士的许慎跟着贾逵学习。许慎抓住这个机会,遍访学识渊博之人,再向贾逵考证。

      某日,许慎在看自己所写的文章时,突然发现汉字不论结构、偏旁形状以及笔画与笔画之间的间距,似乎都某种规律。这是什么规律呢?他遍翻古籍,日积月累,发现班固和刘歆曾用六种方法(象形、象声、象义、象事、转注和假借)解释汉字。有前人的底子,许慎做了大量补充和创新,初步有了《说文解字》的构架。经过几年的完善,完成了草稿。

      大约十年后,邓太后诏马融等经学大师和许慎等五经博士到东观(东汉宫廷中贮藏档案、典籍和从事勘校、著述的地方)校书,许慎得见皇家收藏的书籍,涉猎更广、研究更深了,他把新的发现和收获不断补充到《说文解字》里。

      又过了十年,《说文解字》最终定稿,许慎让儿子把它献给了朝廷。

      一部《说文解字》道出了汉字的真实涵义,让字与字的组合表达出更多的意思,让繁杂的汉字不再复杂、让简单的汉字不再简单。而占地近160亩的许慎文化园,则让《说文解字》这部大书立体呈现在我们面前。

      许慎生前,绝想不到他的《说文解字》会对后世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也想不到家乡会为他营造如此规模的园馆。

      许慎不慕虚名,对仕途也不大上心。完成了《说文解字》后,他便辞去官职,在家乡附近的村里教书,隐没于普通人之中,活到了八十多岁,这在当时是少有的高寿。

      我来漯河是早春,许慎文化园里鲜花初绽。春天里的文化,文化的春天。

      文化园里有高大的许慎塑像,仰望先贤,感漯河文化之厚重。

黄梨木许慎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