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有所作为 | 日读《资治
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有所作为 | 日读《资治通鉴》
【专栏介绍】
与你一起,每天阅读《资治通鉴》,欢迎关注。
这是第一百零九篇。
【发生时间】
公元前二零六年
【相关人物】
刘邦,沛公
樊哙,刘邦属下大将
【故事大概】
上一篇文章讲到了子婴投降,秦朝正式灭亡。
刘邦接受了子婴的投降,于是便带领军队,进入咸阳。
这一场胜利,来得太过简单了,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刘邦的部下进入咸阳之后,看到了金玉辉煌的宫殿,瞬间傻了。于是,到处争抢财物。
唯独萧何,抢先一步,进入秦朝的丞相府,找到了秦朝绘制的全国地图,以及百姓的户口名册,保存了起来。不得不说,萧何就是萧何,眼光跟别人就是不一样。
也正是因为萧何抢先一步拿到这些东西,才使得后来刘邦能够通过地图,知晓天下情况,以及要塞,重点城镇。
这就造成了信息差,成为了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一步。
刘邦自己看见了宫殿,车马,宝物,妇女,顿时间也傻了眼,都不想走了。
樊哙对着刘邦,毫不忌讳地说:“你是想要整个天下,还是想成为一个富翁呢?正是因为这些华丽的东西,才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你要这么做什么?还不赶紧回到霸上,不要在宫中逗留了。”
樊哙就是一个屠夫,没有什么心思,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刘邦不听,心想你一个杀猪的,懂什么。
但是,张良觉得樊哙说的有道理,于是也劝阻了刘邦,说:“正是因为秦朝无道,沛公您才能够进入咸阳,站在这里。你的目的,是为天下除掉暴君,所以还是要轻视这些东西,否则将来怎么占据整个天下呢?今天才刚刚进入咸阳,就已经被这些东西所迷惑了。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够听樊哙的。”
张良没有像樊哙一样,直言不讳,而是给了刘邦一个台阶下。
刘邦也不是傻子,顺着台阶就走了下来。
接着,带领军队回到了霸上。
【推古验今】
黄石公在《素书》中讲到了:“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别人讲了好听的话,就接受。别人直言自己的错误,就不接受。这样的人,是走不远的。
如果刘邦留在了咸阳,高高坐在了皇帝之位,项羽能够放过他吗?以项羽的能力,把当时的刘邦,摁在地上摩擦,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
还好,刘邦这个人,还是能够听从下属的意见的。
在《人民的名义》里面,高育良就经常以诡辩,将责任推卸给了他人。在常委会上,就祁同伟的问题,跟李达康针锋相对,把责任一脸盆全部扣给了李达康以及其他人。
但是,高育良并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他这样担保祁同伟,对自己来说,是否是一件好事。高育良始终是被欲望,牢牢控制住了,最终迷惑了,迷失了。剧尾,高育良望着自己曾经工作的地方,被带上了车,画上了政治生涯的句号。
【触类旁通】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公众号:稽圣
进行关注,欢迎转发、在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