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昧的“强迫”

2018-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雷米巴比力

我的女儿安安在幼儿园学习钢琴已经有一年了,她说:钢琴课是她最喜欢课。为了加强女儿的钢琴技能,最近我和爱人商量在家里添置了钢琴,这样在放学后也可以随时练习,想着她一定可以有更大的进步。

但是最近应该是出问题了,效果适得其反。她说:现在特别讨厌弹琴。得到钢琴老师的反馈也是:最近积极性大不如前。

我们反思了很多,发现一个很大的错误,特别是关于弹琴的沟通时,使用了“强迫”。强迫她每天晚上弹琴一个小时,甚至在放学时或吃饭时屡次提到练琴的事,望子成龙心切,但这样做给了孩子很多压力,她才5岁,每天想的是怎么玩。愚昧的我们差一点断送了孩子的兴趣和天赋。

通过这件小事我总结几点方法:

1、要正确的引导。

2、和孩子耐心的沟通。

3,了解孩子当时真实的想法。

4、要有共情能力。

愚昧的“强迫”

现实中在我们的家庭和学校里存在很多类似强迫行为。这一点对儿童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养成伤害极大。譬如:责打、呵斥、讥讽、嘲笑、漠视、嫌恶,以及唠叨。强制式互动在成年人的人际交往中也很常见。

关于“强迫”:在早期人类发现,用令人反感的方式制止对方的侵害行为,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人类基因便将强制偏好记录下来,成为了一种下意识行为。

被强制的痛苦体验会给孩子种下反社会行为的萌芽。如果老师和家长总是动粗,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她将因此学不到更高级的能力,比如互相体谅、抑制冲动或者以幽默的方式缓和矛盾。长大以后,不但知识学的少,还很难掌握得体的社交礼仪和情绪控制技巧。大量证据显示,高度强制的家庭和社会组织会造成成本高昂的行为问题。

大量的强迫会给孩子带来诸多的成长问题。例如逆反心理、强迫他人、反社会人格等等。


经过此次,希望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可以做的更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