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还是白银诅咒?
《白银帝国》阅读笔记(一)
白色诅咒吗?
01 白银法币曲折之路
中国战国秦汉时期,更多用金与钱,进入六朝、隋、唐是钱帛并行,宋、金、元至明初是钱钞流通。五代后白银才开始逐渐用作支付,两宋后白银逐步进入民间,与钱并行使用,直到明代中晚期,白银正式完成代在中国的货币化。从此之后直到19世纪30年代,这500多年间,中国经历了大小战争,浩劫无数,始终固守白银,其间银两和银元通用。
银在中国五代之前更多作为装饰工艺使用,金在汉代之后作为支付也不多见,唐代货币制度更是钱帛并用。到了宋代,银的使用从上流社会走向民间,逐步开始有了一定的支付地位。
从"不为币"到最终的法定货币,白银在中国的货币化历程中不无曲折。
02 中西方不同的货币发展之路
西方,真正能够被国际市场接受的流通物,从很早开始就被锁定为贵金属铸币(原因:西方小国林立、国际贸易发达,一国国王可以规定自己的货币,但这些规定无法在其他国家使用)
中国,即使白银在明中期得以货币化之后,白银在中国大部分情况之下作为称量货币使用,而非西方早已习惯的铸币方式。(称量货币:需考察成色和品质,各地换算方法林立)。直到民国“废两改元”才算正式全面以银元取代银两,白银得以以制币形态流通。
近代,在白银全球流入流出的牵引冲刷之下,中国经济乃至国事受到诸多影响,随着白银化进程,帝国辉煌慢慢褪色。
东西方货币历史发展分为不同阶段,西方大致是从商品本位、金银复本位到金本位,然后到纸币本位,其中货币形态变迁也是为了适应经济的不断货币化。
对比之下,中国早在宋元明三朝时期就展开了规模宏大的纸币试验,而也正是这一阶段的失败,构成白银在中国最终胜出的重要一环。
03 “纸币败北,白银登场”
随着纸币的举起,白银的地位最开始并不具备合法性,元代曾经抑制用银,而明代初期也曾经禁止白银。明朝禁银而民间用银不止,随着白银的逐步货币化,在无可奈何之下,明朝终于在中后期对白银解除禁令。
白银的货币地位获得法律认可,嘉靖年间官方正式规定了白银同钱的比价。从此,白银地位达到最高,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仍旧如此。
纸币是由国家发布的,首先是服务于朝廷的战争财政需要,随着军事吃紧,纸币也在无约束滥发之下崩溃。而白银,是金属,不是国家决定的,因此,国家发纸币,但民间,更货币用银来抵抗国家通过滥发纸币的财产掠夺。
中国纸币的命运,是成熟的古老帝国又一次过早开出的文明之花,一切聪明与机心,在缺乏约束与边界之际,最终都会自我毁灭。
04 明朝的金融危机
明朝时期,中国以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而且中国金银汇率稳定在1:6左右,而同一时期的欧洲等地区是1:14左右,因此,大量白银通过丝绸之路涌入中国。
紧接着,在美洲发现了一个当时白银储量非常巨大的矿场,更多的白银流入中国,使得中国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白银的价格降低,最终中国的白银价格与海外持平。
没有了套利空间,大量的白银逃离中国,当时市场正需要大量的白银,这相当于是釜底抽薪,明朝中后期跌入了通货紧缩,明朝爆发了一场与白银有关的金融危机,引发了社会性的系统经济危机,最终导致了政治危机,引发了明朝的覆灭。
05 混乱的白银
中国在明清之后号称银本位,但白银一直没有作为铸币使用,多数情况是银两、碎银、银元并行,重量纯度各有区分,各种试题单位不一,导致中国货币制度空前混乱,造成经济金融的萎靡落后。
用银,也因此成为一种落后的象征,甚至被看作是一种白色的诅咒,成为帝国落后的镜面投射与无奈注脚。
06 白银的症结——银行化!
无论纸币还是白银,中国货币体系前现代化的症结之一,在于一直没有实现银行化。
没有银行,没有白银铸币化,就谈不上从银行券路径创造纸币,货币只能以称量货币的形式存在,导致各种混乱与落伍;
没有银行,中国的储蓄无法资本化,因为唯有货款等业务才能解放资本的约束,创造更复杂的信货交易;
没有银行,中国的商业机构也无法公司化,既无法做大也无法走出人际关系限制。
对于中国古代的交子、钱庄、银铺、票号等金融实践,即使其技术细节与海外同类有相近之处,却一直没有发展出完善而强大的金融系统,规模一直也不够大,本质原因正在于信用拓展并没有脱离人际关系太远。
更进一步而言,古代金融往往是政府的副手,而后者的落后也掣肘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正因如此,中国商业的发达可以滋生出传统银钱行业,却无法孕育出现代意义上的银行系统。
07 白银诅咒吗?——感想
一个支付工具,诅咒了一个帝国。
你在开玩笑吗?
一切聪明与机心,在缺乏约束与边界之际,最终都会自我毁灭。
我只是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