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

秋叶大叔:拆书拆的不是书,是自己,是积累,你积累了多少呢?

2020-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如沐春枫

序篇

【重点摘抄】

1.如果你生活的环境里到处都是书,你就会慢慢爱上读书。

2.读书的类型要丰富,而不是仅仅追求读得多。

3.什么都懂一点儿真不如先看懂一门比较好。

4.好书一定要精读,你对自己加以研究的某个方向一定要学会主题阅读。

5.拆书其实拆的不是书,是自己,是积累。

6.只要你有心,世界皆可拆,每天拆一点,进步可不只一点点哦!

【心得体会】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很多人的感慨,至少我也是这样的。总感觉每次聊天交流的时候人家会抛书包、抛金句、抛经典语录,能够让人十分的信服,但是到了自己,却彷佛什么都说不出来,只有干巴巴的辞藻。果然还是读书不够。

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感觉什么都需要学,什么都得学,却不知道该学什么好,所以还是得像秋叶大叔说的一样,选择一门,选择一本书精读,去积累、去丰富自己的内心,去充实自己的知识,让所学为所用,将学到的内容真正的用到实际中去,将所学真正的“收为己用”。

【疑惑思考】

拆书、拆世界,感觉离得很远,却彷佛又近在迟尺,但是该如何去入手会比较好呢?虽然秋叶大叔在序篇里有提到,但是总觉得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是需要从基础开始吧?

上篇(一)

【重点摘抄】

1.所有的传播者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品质:稀缺性。没有稀缺性的传播根本不会成功。

2.真正值得交往的人并不多,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人脉——他们必须是有能量的人。

3.要和有能量的人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根本方法是建立你自己的价值。只有你对他产生价值(比如经济学家对官员来说是有价值的),他才乐意和你分享他的能量——对等原则是人际关系中的黄金法则。

4.做爆品,前提是做一个好单品。做一个好单品,前提是这个单品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不同人的想象力。

5.在社群运营上,从来都是“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6.积累品牌的过程是很慢的,但是积累起来了,就可以加速成长。

7.想在一个方向做出足够大的深度和影响力,光坚持专注就很不容易,还要找到足够大的市场让我们专注更不容易。

8.有了“专注“,才能“极致”,有了前两者,才能“快”。三者合一,才能积累“口碑”。

9.学会分析潮流发展变化的趋势,有助于我们一飞冲天。

10.正的知是对认知上的理解做经验的验证,知而不行的人不能说自己已经知道了。

【心得体会】

学习真的是需要自己深入去理解,就像在工作中,大多数人都只是会按照原有的模型和方式去处理事情,却不会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具体要求去变通,一味的就是追求“快”,殊不知这样的“快”,到头来却是让自己的工作出错更多,“快”倒变成“慢”了。这让我再次感受到了,不管在做什么,读书也罢、工作也罢、学习也罢,“专注”这一词还真的很重要,做到了“专注”,做到了坚持,做到了深入,与时俱进的学习和实践,才是自己进步的主要方式。的确是“体验是真正的权威”。

【疑惑思考】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直都有这么一个说话,在上篇中,秋叶大叔提出了个“长尾理论”,说实话,这个我是看不懂,就算秋叶大叔举例说明,我也还是不得其解,我想,对于自己不感兴趣,或者说即便用处很大,但是自己看不懂、无法理解的内容是否需要去弄明白,去深入去理解和学习呢?

上篇(二)(三)

【重点摘抄】

1.事情的紧急性往往是很容易判断的,真正麻烦的是如何判断一件事情的重要性,你需要仔细思考你现阶段最重要的目标,然后才能评估哪些是对你最重要的事情。

2.时间是每个人最根本的资源,很多人习惯于稀里糊涂地工作和生活,导致根本资源的利用效率极低。养成使用紧急重要度模型的习惯,将对人生的结果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3.关于人生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重点是发挥优势、抓住机会,而不是把重点放在不足优劣势上。

4.这是个分工合作的年代,你有一项能拿得出手的优点,就可以和别人一起协作,获取成功——样样都会但样样普通,真的不如做到一样精通。

5.“所谓天才,就是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作家王蒙

6.当一个人将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就会拥有某种心流,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7.沉浸在心流中的人们不但会感到深深的满足,也会无视时间的流逝,而且因为全神贯注于手中的工作而彻底忘了自己。

8.犹豫不决耗费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一点儿也不比做出一个所谓错误的判断更少。

9.人的一生很长,但是关键处只有那么几步,生活只是少数黑天鹅事件影响的累积结果。

10.虽然未来不可预知,但我们总可以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得自己能在不可预估的事件降临时,更好、更快地适应。

【心得体会】

对于事情的轻重缓急,不单是在工作上,甚至在生活上,我们往往也会先做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目的就像秋叶大叔说的那样,逃避。似乎“逃避”成了我们的本能,我们总喜欢先做一些不烧脑又容易做、正好又觉得是重要的事情,却忽略了重要紧急、紧急不重要的事情所带来的一些不可预估的后果。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价值所在,但是我们却往往重视于眼前利益,要么就觉得别人做什么赚钱、做什么好就都盲目的追从,却忽略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我们的思维和方式也都需要与时俱进,也只有专注的做好一件事、培养一项技能,我们才能够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才能够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疑惑思考】

上篇(二)(三)里提到的模型挺多的,但是真正能够让自己有感触和印象深刻的,回顾起来似乎就那么两三个,我想提到的模型,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应该就可以了吧?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都适合自己的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选择适合的自己,才是最好的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