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
这是近几年来又一本触动自我心灵,让人引发颇多感悟的一本书。像是意外间吃了一颗滋养灵魂的种子,入口即化,顺下至胃,逐渐蔓延,随着血液被冲流到身体的每一处,灌溉了全身。
这本书整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阐述了作者因为是犹太人,在二战期间被德国纳粹迫害,被关押在奥斯维辛等几个集中营的亲身经历。第二部分是从作者的自我身份出发(心理学家、医学博士)来阐释与举例了:“意义”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很多人也都看过不少关于二战时期迫害犹太人的事件,感慨战争所带来的残酷灾难。不论东方西方,不论国情与肤色。但凡有了战争,迫害也就接憧而至。人性的恶是那么没有边际。在和平年代可能还是有个范围的,但是战争时期就被放大,被无限的放大。
作者一直是一名心理学、精神学医生。在战争爆发不久,可能也是因为身份与地位的原因,他个人收到了移民美国签证的邀请,但是他拒绝了。以他的话来说:就让这份签证随时间过期吧。缘由是父母和妻子儿女都在这里,自我的责任心让他决定还是留在维也纳。随着战事的蔓延,自我故乡同种族的人已沦陷。他和家人也随之被抓进了集中营,更不幸的是他和家人被关押在不同的集中营地区。在这过程中,谁都不清楚彼此的死活。在很久以后作者才得知自己的父母妻子、哥哥都死于集中营,那臭名昭著的毒气室里。
作者很清晰的把整个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入狱前,在狱中,释放后)。将这之间的事件与感受也表达的淋漓尽致。很多次读到某个段落的时候,仿佛自己也深陷于当时的情境,一同感受着这份痛苦与绝望。
跟任何平常人一样,随机事件的突发会让人对未知的恐惧四射蔓延,想象着接下来那未知的境遇。
当他刚入狱第一天,党卫军要求把所有的衣物全部脱掉,他还在一个衣兜里保留着一份从事医学博士时写的一篇科学论文手稿,这份手稿看似对他太重要了。当时在最短的时间里他环绕了一下四周,挑中一个看似在他们中间比较年长且沉稳的一个囚犯,随之给这个人看了他的手稿。说了这个东西的重要性,这篇手稿是他打算之后要在公众发表的。但对方随口而来的一句“狗屁”。清晰的彰显了在这个地方一切身外之物的无用。
接下来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令人恐惧。被侮辱、被暴力。拂晓时分的刺耳哨音会开启每天痛苦的大门。有时甚至还未到拂晓就已被党卫军唤起。劳动是每天必要的生活进程(修铁路,挖坑等)。而食物却是残渣烂饭,几克面包、一碗清汤。运气好的话可以得到厨子的特殊照顾,在汤桶的最底下滔上一勺,这代表着自己的碗里可能会有几颗豌豆。
在这期间,作者听到好心的狱友告诫自己,尽量把脸上的胡子都刮干净了,且让别人看到自己还是比较精干的样子。虽然这份精干是那么的瘦骨嶙峋。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身最近一段时间不会被杀掉。因为看起来但凡已经没用的人,随时都会被党卫军拉到另一处可怕的地方。引用书中的原话:“你看到那个烟囱了吗?你的朋友正在飘向天空。”
随着时间推移。第二个阶段。狱中的自己与“同犯”早已将这一切视之漠然。谁死谁残已经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就是作者所说的麻木阶段。当一个人被冻死在外,或是饥饿生病而死在牢房。身边的人们已经没有什么好惊叹了。死者身上有用的东西将被身边人刮分。能用到的衣物、鞋子。甚至拿到一个细绳的人都会沾沾自喜。
在狱中,如果看到某个人呆滞的抽着烟,这个人可能已经用身上几克的面包或其他东西来交换的,面对这一切已经绝望。其他人也就可以判别出,他是在吞云吐雾间自我送行。或者大家如果看到某个人显露出残弱的一面,那么这个人也就离死亡不远了。例如某个人的脚已经被冻的溃烂到无法行走。书中有一个案例:当某天清晨,一个人哭的撕心裂肺。因为他的鞋子已经被磨的穿不成了。很显然这代表着如果不穿鞋子去那么寒冬的室外干活,脚也会被很快冻掉。随之就会被列入没用的行列,走向烟囱的道路。
在这期间让人活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呢?按照作者所说的,这里的人们完全被活到了动物本能的层次。他们就像羊一样,被人驱赶使唤着。而作为他们自身,也仅剩下对食物欲望的奢求。当然,在这期间他们也会相互开些玩笑。大概内容也都是战争结束,他们出狱后的生活。彼此说着哪个人出狱后在工作的时候还保留着狱中的习惯。“正在一家医院做手术的时候,旁边的人以党卫军的口吻说速度快一点,动起来,动起来。”又例如“在一家餐厅吃饭的时候要求服务员从锅底给他们某个人滔一勺浓厚的饭菜...”
以心理学来讲:人必须生存在关系中,只有在关系中才能被滋养,其间,渐渐蜕变成长。也许就是在这监狱的关系中,彼此间相互依托着一种对未来憧憬的动力。被剥夺自由后的玩笑也好、相互的期盼也罢。这些在劳作之间产生的关系肯定对彼此活下去也注入了一份期望。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作者阐释命运的那一部分。
谁都不知道自己被转移到其他地方后,代表着死亡还是继续生存。党卫军的话也是假假真真。有一次党卫军说自愿值夜班的人可以报名登记。然后留守工作。但是后来这些被登记在册的人全部被屠杀。也有时候党卫军说将一些人转移到另外一个休息地区,享受接下来更好的待遇。反之,这份更好的待遇是替另外一个世界所传达的。
当作者已经分不清到底哪条路是活路的时候。有一次,党卫军说要转移到一个休息区。作者的名字也刚好被登记在册。一个好心的主任医生劝作者可以把上面的名字悄悄划掉。但是作者拒绝了。他现在已经顺其自然了。
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想到,甚至确信这么一个故事:“德黑兰的死神”。有一天,一名有权势的人和他的仆人在花园散步。仆人大喊道:“我刚才碰到了死神,他还威胁我。主人,借我一匹马,我要赶去德黑兰。”之后这个主人碰到了死神,问:“你为什么要吓唬我的仆人。”死神说我没有吓他,只是觉得比较惊讶。今天晚上我应该在德黑兰找到他的。”
到此,作者也确信的以为自己的命途可能也应该到此为止了。临行前给自己的朋友说了遗嘱。这份遗嘱也让我读的泪眼朦胧。体会到了人性的那份真挚的爱。是的。璀璨光洁而真挚的爱。
想再一次体现原文的那一个部分:
“他眼睛里涌出泪水,我想法安慰他,然后跟他说了我的遗嘱:“听着,奥托,如果我不能回家看我妻子,如果你还能再见到她,请告诉她三件事。第一,我每时每刻都在思念她,请你一定记着转达;第二,我爱她胜过爱任何人;第三,我跟她结婚后那短暂的时光胜过一切,也超越我们在这里遭受的所有痛苦。”
“奥托,你现在在哪里?你还活着吗?我们分手以后,你都经历过哪些事?你后来是否找到了你的妻子?你还记得我曾经让你逐字逐句背诵我的遗嘱,而你哭的像个孩子一样?
这段文字让我眼前呈现了一片当时的画面。那段悲情绝望的重现,对妻子的爱,对朋友的爱。从心底的呐喊与呼唤。
之后作者确实万幸的到了休息区。他能活这么久,也是被告知因为他的身份是医生,有用。而之后他听别人说留在那里的人们最后多数是饥饿而死。因为战事接近了尾声,党卫军遗弃了那个地方,闹了严重的饥荒,甚至出现了吃死人肉的现象。
在美军解救他们的前一天,所有以前以恶魔般嘴脸来对待他们的党卫军像是人性翻转了180度。对他们是出奇的好。脸上映着对待亲朋友人的笑和举动。友好的把烟递出来给他们抽。而在这之前两年多里,这番友好是他们不敢想象的。
但也有真正的善良在狱中,作者也是亲眼目睹的。
在那个被整片黑色所围困的天穹之下,那是一种真正的善良圣者。在此境遇中这种善良的圣者也被衬托出了无边的伟大。
例如有些人会将仅有的几克面包递送给那些饥饿难耐的人。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连自保都是很艰难的。这些少数人的善良和那些被挑选出来当囚犯头子的人形成鲜明的黑白。以作者的叙述来说。这些囚犯头子比有些党卫军司令还要凶残。残虐起同种族囚犯的时候每次都是那么的狠。好似这些施虐的行为在说着话:“我们必须要站在魔鬼这一边,这样才能生存。”
善良是一种选择,以前读过一些文章,提到过善良是一种选择,一直没能理解根本的含义。在这本书里面我是彻底的懂了。我也希望我是彻底的懂了。尤其是在你身边安置一个你意想不到的客观环境的时候。
突然想到书中还有一个案例可以作解释:当作者被解救后。也过上了平常的生活。空闲时也和友人去田间散散步。当他和朋友走到一块田地前,作者对朋友说我们绕道而行吧。这个朋友也是跟他一起经历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狱友。朋友说:“我的亲人都在之前被折磨死掉了。我踩一下这块庄稼又有何妨。”
这件很小的事情让我我很崇敬作者的人性,让我真的有种五体投地的感觉。在经历了这么大的一场浩劫之后,还能保留着这一份如此珍贵的善良可谓难得。
若这世间有一天真的是黑暗笼罩,毒物弥漫。仅残留下最后一簇花叶,那么,“美好”与类似的这些词汇还会不会被人们所谈及。
接下来就是第三阶段——出狱后的感慨。当他们被释放走出大门的时候彼此都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因为麻木的太久,对未来的期望已然被覆盖的太深。作者此时描述自己与身边人的心情是一样的。被问及道高兴吗?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惬意的情绪挂在脸上,更多的反而是不敢相信,木讷的神情。
因为他们期望的太久了,久到已经把期望所发生的这一切当作一种幻想了。也许这份没有破灭的幻想也一直支撑着他们的精神,没有疯掉。
有一次,同狱友做了一个梦,起来后告诉作者,梦里面有一个人确切的告诉他3月30号战争就结束了,他们也会在第二天回家。结果真到那天来临的时候战争并没有结束,然后这个人发烧生病死掉了。他的期待破灭了,也就是他活着的意义也破灭了。
研究发现在战争期间,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是圣诞节前后。因为人们在这之前会将精神寄托于此,天真的认为圣诞节那天就能回家。到来的结果反之。再面对未来时已经没有意义。
然后第二部分作者以人生的“意义”来展开描述。
我想每个人都会说自我经历了很多挫折与磨难。但经历这些挫折与磨难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之前也从来没有考虑过,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哲学话题,太深奥。我想如果以哲学的角度来讨论也会有说不完的议题。但是作者在从中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生命的意义。可谓确实值得深思。
书中说到:“人类为了研究与治疗小儿麻痹的疫苗。不停地在猴子身上扎针做实验。以猴子的智力能理解它受这些折磨的意义吗?”读到这里,思绪万千。我突然就想把这个案例再延伸很多:“狗熊被人类为其量身定做的铁具困固于身体上,只能保持一个站立的姿势,插一支管子在它的胆上。为了不断汲取体内新鲜的熊胆汁。有些狗熊会被折磨的精神错乱,疯掉了。再以狗熊的智力,它知道它承受的这一切痛苦的意义是什么吗?
作者回过头来又总结了人类。我特别喜欢作者的观点:“人类就能把握痛苦的意义吗?你们肯定人类世界就是宇宙进化的终点站?人类世界之外难道就没有另外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可以找到对人类痛苦的终极意义的答案?”
最后,还是以书中的一个倍感触动的案例来结尾:
一位年迈的老人来到作者的心理诊所,说道自己的妻子前段时间过世了。他痛苦万分。询问作者他该如何来应对这一切。作者问道:“如果你死于你妻子之前,她会怎么样?”老人说:“当然她也会很痛苦。”作者答道:“那么你现在的痛苦是有意义的,因为你承担了你妻子的痛苦。”
(作者说回望过去这一切,他要感谢集中营,给犯人心理学创造了极大的意义。当给他的学生们上课的时候,也希望每个人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有人希望作者用一句话来概括他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在纸上写下一段话,让学生们来猜。结果一字不差的重合了纸条上的文字:“您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结:“纸条上也迎合了我的心声。我想说,我也是这么看待您的,虽然您已远故天堂。但您照亮他人生命的意义仍然光芒万丈。我也是因为读了您的这本书才下定了一个新的决心。以后每读一本书,都写上一篇叙述和领悟。从这一点上来讲,您给我平时为何要读书又增添了一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