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地图随笔诗词古韵

试验田的“试验”(下)

2021-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山东田夫

在田文镜开发“试验田″之前,明朝末期一个叫徐光启的人,也曾开发过自己的试验田。虽然都是试验田,但试验田和试验田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那好,我们两相对照,来对田文镜和徐光启这两块试验田做一下“试验"。

这位徐光启可不是一般人,看他的名片就能吓你一大跳:他是著名的儒学、西学、天学、数学、水利、农学、军事学领域的专家;他是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天主教教友领袖和护教士;他担任过内阁次辅;他被誉为中国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他翻译并极力推广《几何原理》等西方科学名著,点、线、面、直角、四边形等等名词,都是由他而来;连上海的地名徐家汇,都是缘起于他……

可是,这么个大名人,怎么也搞起了试验田呢?

原来,虽然徐光启的科学成就体现在许多领域,但主要还是以农业科学贯穿一切的,以此达到他使天下“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因此,他几乎毕一生精力于农业试验和经验总结。

父亲去世时,身为朝廷大员的徐光启丁忧回乡,却正赶上江南遭遇水灾。徐光启忧心忡忡,冥思苦想避免发生饥荒的办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一个朋友说福建一带从国外引进了一种叫甘薯的高产作物,而且极易成活。徐光启便立即托朋友带来一些甘薯苗,开出一块荒地做为试验田进行试种。结果,取得了大丰收。于是,他把自己的种植心得编成册子,分发乡邻,使甘薯得到广泛种植,并终于避免了一场天灾。

守孝后回朝不久,由于与其他大臣政见不合,徐光启一气之下告病到天津闲住,并继续试种甘薯。他利用地窖保温技术,成功地将这一原来只在南方种植的高产作物引进到了寒冷的北方。除此以外,他发现当地百姓的农业种植水平不高,粮食产量严重不足。于是,他就又在房山、涞水一带开垦水渠,开垦试验田,并通过多种试验,终于在这一地区成功引种了更加高产的粮食作物一一水稻。

魏忠贤独揽朝政后,徐光启忍无可忍,干脆退休回家,在上海继续他的农业试验,并终于编纂完成了他划时代的科学巨著一一《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这部书从垦田、种植、农事、水利、农器制造、树艺、牧养,一直讲到除虫、荒政。书中大量吸收了我国历代农学著作资料,同时每篇后面都有他在试验田里长期观察和亲身实验后的独到见解和实际验证。这部农学百科全书,直到现在,仍然光芒四射!

至此,田文镜和徐光启两块试验田的“试验”有了结果:田文镜的试验田硕果累累。但他的”硕果”,除了糊弄糊弄皇上,粉饰粉饰太平,坑害坑害百姓,包装包装自己,其他鸟用也没有。而徐光启的试验田,结出的虽然只是朴实无华的甘薯和稻穗,只是供养百姓的一份口粮,但孕育出的,却是人类永不凋谢的生存之本和文明之花。

可是,这个世界上,偏偏多的总是田文镜;缺少的,却总是徐光启。这也难怪,因为田文镜们总是名利双收。终于,原本不多的徐光启们豁然开朗,纷纷心领神会地向田文镜们致敬、看齐。于是,徐光启成了家长教育孩子学习的榜样;而田文镜,却是家长们自己学习的楷模。而且,至今,在田文镜的试验田里前赴后继地耕耘着的人,仍然名利双收。而徐光启们能不能名利双收,全凭田文镜们打赏。

原创 杨德华 借历史的坡下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