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小记(2)~两张明信片的意义
昨晚十点多,整个人已经昏昏欲睡。“木恩”登录海南前的风雨,让我感到了久违的舒爽。临睡前我又刷了一遍手机,在7788收藏网站搜索了“揭阳邮戳”,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时,我鬼使神差地在搜索栏中打进了“王益洲”三个字眼,本以为跟以往一样一无所获,没想到这次却是让我眼前一亮,网站突然浮现出一张实寄片(真实寄过的明信片),寄信人赫然写着“王益洲”(图①),居然还真有?
图①我赶紧把这张明信片点进购物车,这是7788网站的规矩,只要你把哪件东西放进购物车,全国其他买家就无法在6小时内对它下订单,换句话说我就对它拥有6小时的购买考虑权。6小时内,我可以决定到底买不买这东西,而不至于被其他买家抢先。我之所以没有直接下订单付款,是因为我怀疑出售这张明信片的店还有其他跟“王益洲”相关的邮品。果然,我在店里搜了一下,又发现了另一张王益洲先生制作寄发的明信片(图②)。
图②我很怕还有漏网之鱼,又在店里徘徊许久,费尽“搜山检海”的力气,直到确定已经抓不到“康王赵构”,这才鸣金收兵,下订单付款。诸位看官,你道这两张实寄片价格几何,其实少得可怜,加上邮费才15元。有些人大概会嘲笑,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我看十五元都不值,这王先生是谁啊?他寄的东西有什么好收集的?
其实,诸君不晓得,一年前我也不知道王益洲是何许人也?有一天,我在揭阳集邮协会的群里,看到有人晒了一批实寄片,上面贴着邮票,盖着邮戳,寄信人就是王益洲。不仅如此,这张明信片上还盖着两三个有趣的篆刻印章,看起来很有些趣味。“持宝人”洋洋得意,说他在网上买到了这几枚宝贝,感到万分开心。其他邮友好像也知道此人来历,连连祝贺。我“不明觉厉”,就暗中观察。看了许久才知道,王益洲是揭阳一位小有名气的集邮爱好者,已故多年。他生前除了集邮,对篆刻也颇有研究。难能可贵的是,他把两者结合起来,在给其他邮友寄信封和明信片时,会制作相关的印章盖在上面,增加了邮品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如上图)。因此,在揭阳的集邮圈子里,有许多邮友以得到一件王老制作的篆刻邮品为荣。
看到这些对话后,我也对王益洲颇感兴趣。一方面,我也想得到一件他的作品,以丰富我“杂乱无章”的邮册,一方面,我也对这位本地集邮家的“生前事”感到好奇。由于群里真正跟王益洲先生打过交道的人并不多,我也无法获得更多确切的信息。于是,我转向几名真正懂篆刻的朋友打听此人,看看他们会不会认识这位“同行”。结果一无所获:我那几位从艺多年的朋友,没人听过王老的大名,有人甚至觉得王老的作品似乎称不上高明之作,有点“野路子”。
最终,我还是在集邮群里了解了王老生前更详细的故事。集邮协会里有一位许俊茂老先生,和王益洲曾交流过。他撰写过一些文章,谈了一下王老的生前事。我有幸加了许老先生的微信,拜读了他的文章。原来王益洲在20世纪50年代就从韩山师专毕业,分配到粤北地区教书,后来因为水土不服、身体不适,只好丢了公职,悻悻回乡。他后来从事什么工作文中并没有交代,只知道王老一直喜欢集邮,和许老先生一样都是“郭润康集邮研究会”的会员。而在篆刻方面,他属于自学成才,经常自掏腰包买来篆刻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研究创作,并且将篆刻的技艺运用在邮品的制作上。据许先生的推测,王益洲生前制作的篆刻印章应该有1272枚以上。
王益洲先生于2006年退休回揭定居,先住在揭阳东门老泰兴,后来又搬到揭阳手表厂宿舍。据许老先生文章回忆,王益洲退休后通过研究会通讯录找到许老先生,从此两位邮友多次交流和互赠邮品。王益洲还在丁亥年(2007年)赠送给许老先生一枚生日贺封,上面也印有他的篆刻,不久王老因为一次意外摔倒,萧然长逝。
许老先生文章剪影这就是我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本地集邮家所了解到的所有故事。王益洲老先生,他或许终其一生,都没有在集邮和篆刻两个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在失去公职后度过人生将近半个世纪后半段,是艰险坎坷还是闪耀辉煌。但我坚信,只要他能手握篆刀,并且和自己心爱的邮品相伴,他的人生一定充满幸福快乐。爱好,或许不一定能让一个人登上人生的巅峰,但它一定会像一盏暴风雨中的灯塔一样,让苦海泛舟的人看到一丝丝温暖的光芒。
此时,我淘到的两枚王益洲的邮品,正颠簸在通往揭阳的邮路上。东坡居士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能够在王老故去多年后,收集到他亲手制作的篆刻艺术明信片,留住这并不多见的“飞鸿雪泥”,可谓是我集邮路上的一件幸事。相信这也是两件实寄片冥冥中的宿命,它们曾经如邮戳所印记的那样,从粤东揭阳远渡四川的赤水,如今又从赤水回归榕江之畔,成为王益洲故乡邮友的藏品。究竟是巧合还是天意,实在“高难测”!
~城蛙谨记于晚饭前
榕江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