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最近读诗,读到清代阮元的《吴兴杂诗》,其诗这样写道:“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觉得颇有深意,值得玩味。
诗的大意是四条河流交错环抱着吴兴城,它们的流向与城墙偏斜。这四条河又分出许多溪水,溪水边居住着许多人家。居民们利用这大好的自然条件,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
由此,我想到了如今我们正在做的“停课不停学”的工作。在居家学习,没有教材、没有资源的情况下,我们组织全疆的名师录制了部分线上课程,在电视、网络上播出,这丰富多样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不就是流向各地的溪水吗?“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在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学生以何种方式接收,最终种成了“菱角”“水稻”,还是“荷花”,则不得而知。于是,教学的形式和效果便成了我们在“停课不停学”的不容回避的问题。
首先,从教学形式说起。作为我们录播课的教师,虽然是对着摄像头上课,但在备课上课时,得心里装着学生,充分预估学情:一个知识点以前在课堂上是如何突破的,如今学生坐在电视或电脑前会作何感想?没有了老师的耳提面命,怎样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拓展和提升思维?这种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照本宣科,目中无人,想着反正线上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只要把知识讲清楚就行了,这是大错特错的。越是这种情况下,我们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度,转变形式,提高效率,激发兴趣。当然,也有部分学校以钉钉等程序进行线上直播课,相对来说对学生的控制要好一些,但是提交作业,批改作业,提问监督等过程的操控也让老师焦头烂额。
其次,说说教学效果。通过观看录播课的形式,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学生可以通过电视回看、网络暂停等方式,调控学习节奏,复习练习,更好地巩固学习效果。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千差万别,我们无法指望一节录播课能分层教学,满足每位学生的口胃。相对而言,直播的线上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好,至少可以通过提问和作业来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给录播的启示是,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调控要教学节奏,适当增添知识总结和梳理课,设计一定的复习练习课,让学生跟上教学的节奏,跳进水中去学游泳,而不是在岸边看着老师在水里蹦达。
最后,需要我们调整心态,客观面对现在的录播课。如果以平时上课的标准来对照现在的录播课,从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课堂效果肯定会有较大的落差。试想,如果我们的录播课可以达到足够好的效果,那么学校存在的意义似乎就不大了。尤其是作为人文学科,以实践和运用为主要手段和内容的课程。何况,在开学之后,很多学校也计划是以零起点开始教学,那么我们对于现在录播课就要有客观的认识,不能求全责备。教学资源无非是个例子。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学生观看课程,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答疑和作业的批改上,效果是比会更好。
当然,这时要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学生与家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千差万别,家长的管理和期许也不尽相同。天天面对学生和线上学习,如何调控情绪,与学生良好沟通,关注学习过程,督促学习效果。有能力辅导学习固然不错,辅导不了也没有关系,只需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的居家学习,使学生能在这段时间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阅读习惯和纠错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吴兴杂诗》所言,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在水深处种菱角,在水浅处种稻子,在不深不浅的地方种上荷花。面对线上教学和录播课堂,录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和家长也应该摆正心态,放远眼光,真正明白“停课不停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