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欣赏自我价值自我认知与建设

王培学习约束理论两年的进步

2018-08-16  本文已影响275人  王培老师_五霸

创富班约束理论转眼学了两年了,每个月课经历的课程晚很困、听不懂、课后感写不出、作业不会写的阵痛,造就了现在的进步,看着这些变化,我觉得以前的一切付出都很值!

管它完不完美,我开心快乐就好!

一、系统瓶颈的位移:我不够完美→我对自己不友好

学习约束理论之前,我一直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得不到好东西、好结果。即便以前学习了系统瓶颈方面的知识,也只是认为我很多方面的“不够好”,需要排序解决,而具体是哪方面的不够好要排第一位,哪方面排第二位。

学习约束理论之后,我知道自己的系统瓶颈不在于自己哪方面不够好,而在于“我认为自己不够好,就得不到好东西、好结果、(别人的)好对待”这个烂故事,所发展出来的烂模式——我一旦遇到或者感受到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停下来,藏起来,等风声过去或者太无聊了,才会探出头来,这个时候机会早没有了,就算以前做出了一些成果也没用了,结果肯定是“得不到好东西、好结果、好对待”了呀!

二、人生定位:无意识的没有定位→对【自己定位不清晰】有意识

学习约束理论之前,我对于自己要不要有钱、要不要挣钱、要不要自己亲自动手挣钱,不清不楚。想要上班、工作、挣钱,完全是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的人生轨迹——在该学习的时候上学,结束学业就要上班,上班就有会工资,而我干得好与不好可以决定一点点自己通到多少,但又不能完全匹配(因为跟【领导的心情】和【机会的多少】还有【与同事的关系】有关)——我既恨死了这种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控制结果的“不自由”,又习惯性地臣服于这种“被安排”,所以我总是在【将来能有钱有闲有力量,可以自主】的大自由和【现在想要逃避麻烦,即时行乐】的小自由之间摇摆不定,感觉对整体局面特别无能为力。

学习约束理论之后,我意识到是自己定位的不清晰,造成愿力不稳定——一会儿想要逃避没钱的痛苦所以要有钱,一会儿又想要逃避挣钱的过程所以不要有钱;一会儿想要享受有钱的结果,一会儿又聚焦到没钱的痛苦;一会儿只是想要有钱的结果,却并不想体验赚钱的过程;一会儿又想要经历赚钱的过程,通过“亲自动手赚到钱”证明自己……现在我知道自己要的是有钱之后的大自由,也接受自己想要享受目前的小自由,我在寻找大自由和小自由之间的平衡

三、对自由的阻力:从只想要藏→愿意走出去

学习约束理论之前,对于“不能自主,又倍受挑剔”的局面,特别抗拒,但又因为胆小,习惯被盯着、被安排,就只能在父母师长(规则)制定的小圈子里折腾,看起来特别任性,却怎么都不开心

学习约束理论之后,我知道在圈子里我是得不到快乐的,因为我抗拒被安排,而圈子里满满都是安排的痕迹,我从东逃到西,从南躲到北,就算当时很“不听话”,但也从来没有真正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现在我愿意跳出圈子去尝试不同,即便还有旧的惯性,还是很胆小,改变的力度不大,过程中很笨拙,也会犯错,但我都接受,因为我已经开始走出去了。

四、人生态度:逃避灾祸→愿意相信“平安无事”

学习约束理论之前,我的人生态度总体上是匮乏的,以逃避责备、避免灾祸为我人生的最大意义。我所有的努力修炼,都是希望避免责备和灾祸,或者在责备和灾祸到来时可以应付。而当没有灾祸、没人责备我的时候,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倍感空虚无聊,然后又吸引(创造)出事件来刷存在感,所以我一边有“扎一针动一动”的模式,时不时就“断片儿”,努力不能积累,一边又会突然跳出来无事生非,就连学习吸引力法则,也让我学成给自己不断挖坑,不停填坑的工具⊙︿⊙

学习约束理论之后,我愿意相信:也许什么事儿都没有呢,也许一切都很顺利呢?!我来到这个世界,是来享受幸福、快乐的,而不是来逃避受罪和解决问题的。我愿意停止用“解决问题”来刷低端的存在感,我要慢慢习惯享受,我想要照着自己喜欢和让自己开心的方式去生活、行事。

五、对规则的阻力:对错>幸福→幸福>对错

学习约束理论之前,我把对错、好坏放在幸福、快乐、富有、成事之前,为了不犯错,我宁可不开心,不成交、不赚钱,如果我做不到最好,做不到完美,有一点点做不到,我就陷入自我厌恶,放弃任何好处。相对的,我也很容易看别人不顺眼,虽然不一定会当面硬怼,但总是不想要理这个,又想要躲着那个,人际关系只是维持表面的和谐(因为冲突也是不对的),成交有一搭没一搭,钱也只挣到三瓜两枣。

学习约束理论之后,我知道自己要的是幸福、快乐,我得到什么,跟我是否完美,没有绝对关系。我接受偶尔小气、想占便宜的自己,只要有人配合我,又有什么不可以?!至于要按什么标准来选择,我说了算,我的人生我做主!

六、是否工作、挣钱的迷茫:被动空虚→主动为系统而努力

学习约束理论之前,我不知道自己要不要钱,不确定要不要自己来(赚钱),一切都是被动等待,一切都是等事情来了再说。再加上我想要通过能够解决问题来证明自己价值的模式,就总是处于没事干的无聊,还有【干的事情也跟自己的幸福没关系】的空虚中。

学习约束理论之后,我知道自己还是想要做一些什么,因为我经历过那种有人养着、也没人要求我的日子,但,什么都不做的日子太过无聊,什么都没留下的人生太过空虚。所以,我决定要为这世界留下“我来过”的痕迹,不再彷徨迷于是不是要自己做点什么,我接受自己匮乏的起点,接纳自己的晃荡,也接纳自己在往前走的过程中的笨拙和犯错。

七、对自己的信心:从没有→有

学习约束理论之前,对自己总的来说没有信心,我所有信心的来源,是【能“想”出好办法来】,但因为匮乏的感觉源点,因为烂故事、烂模式,一做肯定出事,就算没事也让我弄得紧张兮兮,完全没有享受,没有成就感,所以我的信心是建立在自己的想象里的,完全不敢去到现实中,特别虚。

学习约束理论之后,我信心的标准不再建立在“我能想到什么(却做不到)”,而是“我通过调合能量改变了什么”,出行的交通状况、爱人对我的态度、家里金钱的实相……这些我都改变了呀,所以我对自己过上“顺顺哒”日子是有信心的,即便过程还是会有折腾,就都当成是游戏了。

八、对人的态度:表面友好,实则抗拒→接纳别人只是另一种活法

学习约束理论之前,我以为自己对别人是友好的,甚至是讨好的。因为我一直以别人的标准和要求为优先,每次服务别人,甚至是跟别人讲话,都是小心翼翼,希望别人开心舒畅。

学习约束理论之后,我意识到自己对人其实是抗拒的,我满足别人,更多的是担心别人来找我麻烦。打破这个逻辑之后,我再看别人就没那么挑剔抗拒了,对于跟我不一样的人,我愿意相信那只是另一种生存方式,既然这样那样都可以,那我也可以活出我自己的样子啊。

九、对做工作的态度:逃避→接纳

学习约束理论之前,因为对人的抗拒,自己做的又是与人相关的工作,所以为了逃避人、逃避工作,宁可不要成交、不要挣钱。

学习约束理论之后,发现自己做的人标准,并不会因为是否成交而改变,该抗拒的东西还是抗拒,该尽心服务的还是尽心服务,既然如此,我允许自己成交,不再以“不成交”“没挣你钱”来逃避挑剔、监视、责备了。

十、对于不同意见:敏感抗拒→接纳顺从

学习约束理论之前,对于别人的不同意见,我特别敏感,因为一旦有不同意见,马上就联想到是自己不够好,而不够好的自己,就会被踢出局,只能接受别人的安排,以后还会被盯着……所以遇到不同意见,我的情绪直接就会被拉低十几度,不是拼命解释,就是拼命努力(改变),要么就直接放弃,把自己踢出局了。

学习约束理论之后,我接受有些人就是通过不断否定和折腾去得到更好的结果和答案,先不管这种模式里有没有匮乏的成分,有时候,尤其是我的心情还不错的时候,遇到那些越过越好的人(比如我爱人),我就愿意跟着折腾一下,试着用丰盛的态度去折腾,也跟着沾过不少的光,得到了更好的结果。

十一、工作速度:着急淹没→踏实享受

学习约束理论之前,我做什么都很着急,一个是担心自己做的过程中又有人过来指指点点,所以想要极度的压缩过程,最好是挥挥袖子就做好了#^_^# 另一个是我一做A就会想到BCD……总感觉做了这个就耽误了那个那个,所以就急着把这个做完赶紧去做其他的。这样我一方面爱拖延——因为我没做这个,所以也算不上耽误那个(我这是什么逻辑啊),另一方面就会多工作业,同时做好多——我做这个没有耽误那个哦,我一起来的::>_<::要么就是什么都没做,没有成就感;要么就是一起做很多超载淹没了,全都耽误了没有做好,受了累还是没有成就感,好亏啊。

学习约束理论之后,我知道自己目前的系统瓶颈不是在于时间和心力有限,而是在于我做是死(累死的),不做也是死(闲死的),所以就把自己给卡死。这时候我只要能动手做,就是好的,只要我动手总有做完的时候,就算做得少也好过什么都没做!只要我去做总有享受的感觉,就算做得慢,只要开心就好,开心就连上了,连上就事半倍了,说不定还可以无为自成呢!这样居然给我发现很多事情不是必须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想出来忙心安、刷存在感的哈哈!

十二、金钱方面:得不到、得到很费劲→轻松得到更多

学习约束理论前,还常常会纠结要不要钱(好东西),别人给我钱(成交),我会拒绝,一个是潜意识里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不配得,另外一个也希望别人给的时候告诉我“其实你做得很棒”。那个时候我还有“给我钱的人,就可以(会)随便怎么对待我”的烂故事。所以两年前,不但总吸引来我干活别人拿钱,光咨询却不买,各种纠结各种难缠……就连爱人给我家用还总是会因为各种原因扣掉一些(最多的时候扣掉一半,哭!)

学习约束理论后,我知道自己是配得到好好对待的,别人给我成交机会、给我好东西、给我钱,我会先接过来,我可以坦然感谢别人对我的好,至于我配不配得……既然已经给我了,就证明我配得呗!所以现在我总是得到莫名其妙的成交、红包,爱人也是找个借口就多给我钱,两处房产都主动写在我名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