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记录下的幼年记忆(二)妈妈的辛苦

2023-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嗯是乔木啊

我出生在农村,留存的童年记忆,多数是快乐的。爷爷奶奶有五个女儿,一个儿子。但婆媳关系一直不好。

爷爷一直在竹椅上坐着,偶尔出去走一走。奶奶好像特别喜欢絮絮叨叨。小孩子也不在意,老人家在说些什么。只知道疯玩,玩累了,倒在哪里就睡在哪里。

经常睡的地方就是大门口的石槛上。夏天挺好,凉快舒服,除了硬。冬天就比较冷,即使穿的厚厚的,依然容易冻感冒。不出意外,我有几次就是这样,躺着躺着,就发烧了。于是爷爷把我抱到屋里的摇椅上,盖上衣服。然后去里屋翻出一包药粉,用温水融了,喂我。呸!那玩意儿真苦!不过好像挺有效,我小时候就没怎么生病过。顽强的生命力!

爸爸妈妈很忙,也很疲劳。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种田种菜都是人人必备,还得做其他事情挣点钱。80年代农村,没有多少挣钱的路子。偶尔有,也全是卖力气的活。

小时候很多时候都是爸爸在家做饭带我。每次村里有了什么挣钱的活,妈妈一定在里面。有一年,外面有人来收小竹子,就是如今用来做毛笔杆的小竹子。妈妈每天天不亮就走了,天黑还看不见回来。那种小箭竹生长的地方很远,至少十几里,在山顶上,每次很晚妈妈才拖着两捆重重的竹子回来。累的腰都伸不直。回来洗洗倒头就睡。村里其他的人也去,但多数是夫妻俩一起。

那时候的我,不明白这些。直到很多年后,我问起妈妈。她愕然我那么小,居然能记得那些。在我一岁多,爸爸就莫名其妙的腿瘫了,双小腿没有一点力气,走路必须要拄着拐棍。妈妈每次挣了钱,就带爸爸去看医生,寻遍了周围五六十里地的医生。甚至认了赤脚医生做师傅,就为了治好腿。80年代的农村,认了亲,就得当亲戚走动,逢年过节要去送礼。这一走动就是几十年。

在别人一家子干活时,妈妈只能独自一个人翻倍的干,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她只能擦擦汗继续。在别的媳妇有人搭把手时,她低下头咬牙硬抗。

是否她也埋怨过命运的困难,也恨过奶奶把我们分家独过,气过婆婆带娃还得付钱,是否暗地里流下泪水。

我如今回忆起,觉得生活给了妈妈太多的苦难。

看见毛笔回忆起背着大捆竹子的妈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