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 2

论EOS的大刀和Layer-2的长矛

2018-11-11  本文已影响1198人  李老师_昵称已被使用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是,快是指招法动作的“快”,还是抢先出手的“快”?

今天,李老师闲得无聊,于是微信打字聊天:

“盼盼同学,大刀和长矛谁厉害~”

“长矛!大刀够不着”

“那如果长矛还没造好呢?”

“啊~那当然大刀了,大刀胜空手”

“那,如果长矛快造好了呢?”

“李老师你……” (微信拉黑)

但好学生毕竟是好学生,半小时后一条消息发过来:

“回答李老师:那也得看造的有多快,太晚了就来不及了呀……”

对啊,太晚了就来不及了啊……

不扯淡了,聊正题吧,李老师聊正题能聊啥?当然是区块链呗~

开始严肃讨论

着火的EOS

最近EOS着火了,说着火,是因为甚至不能用上火来形容。哪个火?用得很火还是后院起火?

都有。

先看微信群里,各种公众号新闻刷屏,EOS又双叒叕出bug,看了感觉EOS要完蛋了,倒闭了,带着小姨子跑了。

看热闹最有意思了,所以咱不着急继续讨论,先贴一段出来围观围观,开心开心(李老师感情上是看不得EOS好的):

某处盗来的图

(李老师盗图!嘘……)

哇塞,这么多bug,琳琅满目哎,真优秀!

但是如果强行压住胜利的喜悦,理性地去分析一下,会发现,卧槽,不对劲!

首先,这些bug都是EOS DApp的问题啊,和EOS平台没啥关系。类似的问题也同样可能发生在以太坊DApp上(顺便打个小广告,李老师正在制做DApp开发课哦)。这些都是所谓的智能合约安全问题。这就像你写一个Android的程序,自己没处理好出问题了,不能怪Android系统啊~

所以,结论是……不对,还没完,哪来这么多EOS DApp啊~

搜一搜EOS DApp的统计文章,不难找到DappReview的文章:《80天80亿,寒冬下的暗流涌动——你所不了解的EOS DApp生态大爆发》。

这里随便摘抄一段:

EOS自从主网上线后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在最初的两个月里,随着币圈遇冷,一切似乎陷入短暂的沉寂。而从8月中旬开始至今的两个半月里,EOS DApps生态迎来了第一次爆发(80天内超过80亿流水)

文章里怕你get得不直观,贴个图吓吓你:


事不过三,继续盗图

(这篇文章还提到了EOS的DApp类型、生态推广、周边商业生态,很值得一看

李老师看完惊呼,(EO)S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失敬失敬~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EOS很有希望、胜券在握了吧。但是别急,区块链的世界还有另一股势力在暗流涌动,相比于EOS的高调嚣张,这股势力可谓静水深流,深藏不露。这就是Layer-2。

Layer-2从何说起呢,还是得先说说扩容这破事儿。

扩容那点事

提到扩容,很多炒币党会咬牙切齿:去年btc扩容,最后分叉了,把多少人甩下车。btc今年跌到这熊样,价格还是去年分叉前的两倍多。

但是今天李老师不聊炒币,不聊炒币,不聊炒币。我们目光长远一点,从更广阔的视角看问题,看看扩容对未来的区块链生态的意义。

扩容这事本身很简单:区块链有用,但不好用。之前的底层架构不能支持越来越丰富的上层应用的需求,比如以太坊上跑个加密猫就卡得不行,后来出了个Fomo3D又是扛不住。

车多了,路就要拓宽,人人皆知的道理。关键是怎么扩?

这里分歧就太大了,基本上分成了两派,一派是链上扩容,一派是链下扩容(Layer-2)

链上扩容的代表是EOS,它的主张简单粗暴,现在公链为什么这么慢?因为节点太多,节点太弱啊,只要把节点减少、变强,节点之间的平均通信带宽可以变得更大,单节点的处理能力也会变强,整个链的性能就提高了。咱们上21个超级节点!

清晰明了,无法反驳。

但链下扩容派说,你这不行,性能提高了很好,但是中心化这事儿不能接受,今天能21个,明天能不能11个?到最后变1个好了,那就是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啊,还搞什么区块链~ 而且,我们有更好的方案,就是在区块链的网络(Layer-1)之上建立二层网络(Layer-2),让二层网络处理大部分计算,极少部分让一层网络处理。

Layer-2听起来就不那么直观了,但似乎很厉害的样子。我们讨论问题前得把事实搞清楚,所以李老师还是啰嗦地多解释一下吧~

Layer-2

说技术太累,还是得打比方。

李老师和盼盼同学做生意,李老师卖给盼盼同学雪糕,盼盼同学卖给李老师可口可乐。最开始,李老师和盼盼同学每次交易都要去银行柜台排队,排队要花一个小时,排到后,俩人一手转账,一手交货。下一次交易,继续排队。这样一天只能交易十次,效率很低。

慢慢地,聪明的盼盼同学想到一个办法:”李老师,要不这样吧,咱们每天早上去银行,一人取一万块钱出来,我们一天内的交易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好了,每次不用去银行排队。然后到傍晚,我们各自把钱存回银行“

好主意,这样一天只要去银行排两次队就可以了。实施以后发现,李老师和盼盼同学一天可以交易几百次。

这里,那个需要排队的柜台银行,相当于区块链(Layer-1),而我们手里拿着现金做交易,相当于链下交易(Layer-2)。Layer-2的交易大部分不需要上链,就像我们用现金交易常常不需要接触银行。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方啦,有不恰当、不完善之处,但对技术细节不了解的同学,大概能get到Layer-2是什么个思路。

还有一个流行的比方是Layer-1就像法庭,Layer-2就像人们签的合同。人们签完合同之后办事,正常情况下是可以自己解决的,不用去法院。只有当出问题了(这个比例很低),才会上法院申诉。因为法院的存在,抵赖是没有好结果的,所以大家一般会遵照合同办事。李老师签过很多合同,但到现在一次法院都没去过呢~

对啊,如果人们每做一个动作都要向政府报告,效率多低啊~ 法院这种设计真好,有事上奏,无事滚,自己该干啥干啥。既保证了效率,又维持了秩序。

二层网络方案好厉害!

而且,Layer-2比EOS更快哦,相比目前EOS 21个超级节点的方案,可以有几个数量级的性能提升。所以Layer-2方案既没有放弃去中心化,又提高了性能。

听到这里,谁优谁劣一清二楚了。如果仔细研究Layer-2,你还会为它的设计优雅而折服,你会觉得它巧妙地像个艺术品,是杰作。你会理解,为啥很多业内专家聊到EOS的21节点方案会嗤之以鼻,而谈到Layer-2的时候,则是怀着欣赏、期待和希望。

然而这就是全部真相么……

是。又不完全是。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文章的开头,李老师问盼盼:"大刀和长矛谁厉害”。

长矛厉害,这是显然的,长矛更长,pk起来大刀是打不到对方的。但是如果长矛还没造好呢?

Layer-2就是那个还没造好的长矛。

2018,布拉格devcon,聚集了世界上最天才的脑袋。而这一年一度的区块链盛会上,每一次的焦点都不相同。2018年的焦点,几乎落在了Layer-2上,很多项目展示了它们的Layer-2方案,最著名的有Nervos, Celer Network等等(这次咱们中国团队走在最前面哦,必须赞!)。当以太坊的扩容扑朔迷离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Layer-2是未来的希望。

但是如果你问这样一个问题,项目ready了么,还有多少时间才能产品上线。回答大概是,还没好,正在完善,很接近,已经有测试网了……

什么意思?没什么意思。即使明天产品上线了,还要经过主网测试,平台宣传,开发者教育,生态建设,等等等等等等的过程。而对于那个挥舞着大刀的EOS大魔王来说,这些都已经走过了,现在已经进入 DApp爆发的时期。

市场这事儿,怕就怕滚雪球。

大刀弱不弱?弱,但大刀出得早。等长矛锻造出的那天,只怕DApp世界已经是EOS这把大刀的天下,用户已经对EOS形成了品牌认同(21个节点又怎样,跑个两年没出问题,用户还不信它?)

也许Layer-2会说,EOS 21个节点性能不行啊。但如果EOS节操没下限呢?继续降低节点数,提高性能,怎么办? 用户会逃离?未必。时间可以带来信任,宣传可以带来共识(人脑中的),只怕即使最后只有5个节点、3个节点、1个节点,没出问题,用户大概慢慢也就认了。

(关于这一点,强烈推荐大家读李老师的另一篇文章:《为什么去中心化不是唯一的选择》

所以……

要快啊,快点做好,抢占市场~

李老师是坚定坚定的Layer-2支持者,希望EOS这种怪物早点被打趴下,希望中心化早日被关回笼子里。

但实际会怎么发展,还得看市场等很多因素。所以还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

Layer-2加油~


最后,欢迎加李老师微信,更多问题,我们在李老师聊区块链群里讨论

论EOS的大刀和Layer-2的长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