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如何高效拆解一本书?

2020-02-29  本文已影响0人  理查同学

古语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给我们知识和智慧,书给我们力量和勇气,书让我们学到知识,书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

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更是一种享受。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心态。书乡浸染日久,则心胸玲珑,见识广阔,自然语言丰盈,气质高雅,书卷气日足。读书能把烦恼赶,读书能将忧愁散,读书可以去苦累,读书可躲失意,读书既能强心智,读书又能笑欢颜。

然而当我们阅读书籍多了,阅读时间久了,经常会问“为什么看完的书记不住”,“关于书籍中阐述的知识,为什么自我掌握程度不如一起阅读的朋友”,“看过的书籍,自以为完全掌握,可是为什么依然不知如何分享书中的知识”等等诸多困惑我们的问题。这些问题甚至影响到我们每人对于书籍的获取程度,对于书籍的好奇感。

为了让我们重新树立对于书籍的好奇心,为了帮助解决我们每人内心关于读书的困惑,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将书籍分享出来,进而树立自我的知识体系,今天下午两点,今今乐道读书会联合创始人、总裁,被誉为“中国商业思想家”、“商业变革观察者”何伊凡老师,在线上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如何拆解一本书》的主题分享。让我们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收获到了一场知识盛宴。

下午两点整,何老师与大家准时相约于腾讯会议app,正式开启了线上知识盛宴的分享。时值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借助新平台、新技术、新方式,让大家时隔一个半月再次有幸聆听到何老师分享,受益匪浅。何老师首先向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仍保持读书学习的大家,致以祝福。

接下来何老师略带幽默的口吻讲到,这次分享主题《如何拆解一本书》,多数人都不知如何去阅读,甚至阅读后不知如去分享,为此市面上出版了多种教人们如何去读书,如何去分享的书籍,如《这样读书就够了》。当然这次分享何老师并不是讲述《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而是向我们阐述多年以来,何老师拆解五百多本书收获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如何拆解一本书”的新方法、新理念、新思维。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结合当前疫情趋势,何老师给大家选取了一本由美国知名作家纳西姆. 尼古拉斯. 塔勒布所著的《反脆弱》一书,边分享拆书方法,边拆解《反脆弱》。何老师讲,《反脆弱》告诉人们,生活在不确定世界中的蓝图,也是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黑天鹅事件时的终极自保守则。正如现在疫情期间,我们会发现短短一个月,有一些个人,甚至中小企业自身出来了严重的问题,显示出了脆弱性的一面。此时的疫情也必将促进时代变革,而个人、中小企业如何才能顺应时代变革的潮流,需要提升免疫力,也就是反脆弱性。

近几天,新型冠状病毒开启了向全球蔓延之路,正如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先生说:“此次疫情将有可能是人类自1918年以来,全球遭遇的最大规模流感。”率先应战的中国,全国人民长达一个月居家隔离,让疫情有了缓和趋势,部分企业也开始了复工复产。针对此状况,何老师让我们清晰了解到,企业复工并不等于经济复苏。此次疫情对第三产业,尤其是餐饮业来说,是毁灭性的,对于消费伤害巨大,即便疫情结束,餐饮业完全恢复仍需时间。何老师讲到,疫情过后,必定会引发世界重构,时代变革,未来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出版多年的《反脆弱》,疫情期间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人们看到书中指导人们如何在挫折中受益。

接下来,结合《反脆弱》一书的拆解,何老师用幽默的话语,给大家分享了“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即“五步拆解法”。五步拆解法,是何老师结合多年读书、拆书经历,总结出来的五个详细读书、拆书步骤。五步拆解法,第一步,指“一个目标”。何老师讲,所谓“一个目标”要求我们要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开始阅读前,自己心中要明确为什么要读这本书;阅读后,书中的知识可以马上用到工作和生活中,通过终点透视到这个过程,读书的目的决定了我们到底要干什么。何老师以《反脆弱》举例,为何读这本书,因为要在疫情中懂得如何变得强大,这就是我们内心树立的“一个目标”。

第二步,指“两个工具”,开始阅读前准备一个记号笔和一叠便签纸。第三步,指开始阅读前“三个准备”。准备一,先查书评,看高手的书评,如简书、豆瓣等平台高水平作者书评,了解别人针对本书的收获,了解作者创作的原则及背景。准备二,再看目录与序言,翻看目录与序言好比看个人简历,从序言可以概括了解本书的水平,有路标指向作用。准备三,用10-20分钟把书再翻一遍,看完目录与序言,设置路标,将感兴趣的篇章快速浏览一遍,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及解决困惑的方向。随后何老师以《反脆弱》举例,跟大家谈这书目录分成几个章节,让人们阅读一目了然清晰本书的知识脉络。疫情期间,倘若第一次阅读的朋友,看到第五章是《非线性与非线性》,运用第三准备步骤,可以快速解决自己困惑。

第四步,指“四种阅读方法”。方法一,判断详略法,以自己阅读目标为准,确定哪部分详读,哪部分略读,始终切记以终为始的“一个目标”标准。方法二,边读边记法,运用记号笔划原文重点部分,便签纸记书中增量信息,即通过阅读书中某部分联想到的相关信息,记录在便签纸上。为了让大家更全面了解“边读边记法”,何老师给大家举了两个案例,进一步阐述了此种方法的重要性。案例一,何老师讲,书中提到作者家乡,一个名叫贝鲁特斯的小镇,这座小镇被摧毁无数次,却又无数次重建,突显出了自身独具的反脆弱性。由此何老师联想到岳阳楼,我国知名古建岳阳楼曾遭到多次摧毁,却又多次重建,显示与贝鲁奇特相同的反脆弱性。二者的联系,有一个共同特征便是文化属性,这就是便签纸的意义,让阅读有了一种延展性。

案例二,何老师讲书中14页,介绍一个故事,不能让好马和劣马一起跑。由此何老师引申出在联想公司中和优秀的员工一起工作,以及优秀的学校和优秀的学生在一起我们会变得优秀。何老师讲,《红楼梦》有不同版本,但像《金圣叹批红楼梦》却同原版书籍同样流传百世,正是点评版让阅读有了延展性,让原著更有意义。

方法三,边读边问法,阅读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比单纯阅读更重要。问题是问给自己的问题,高质量的问题本身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何老师讲,当我们在SIRI上搜索“人生的意义”,会首先得到“42”这样一个答案,而当在百度上搜索“宇宙人生的奥秘”,答案也是“42”,关于“42”源于《银河系漫游指南》这个著名的梗,正是边读边问,让人们逐渐探寻“42”的内涵。只有在阅读时能提出问题,才能将书中知识真正转述给别人。

如何提问题,类似剥洋葱一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探寻逻辑内部的关联。怎样提问题,何老师结合联想总裁刘军的提问法,给大家讲述了提问题的“三个逻辑”。逻辑一,战略逻辑,做的视频是否与战略有关,如从战略角度出发,为什么用抖音不用快手;逻辑二,数据逻辑,从横向、纵向、环比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是否可信合理;逻辑三,业务逻辑,是否有相应的业务流程节点。学会提问题,更重要可能是建立自己的思维逻辑,只有自洽的逻辑才最根本的方法。

方法四,“三结合法”,即结合自己,结合时事,结合其他的书。结合自己,指每个人遇到的情况不一样,结合自己实际,问问题;结合时事,指最近发生的事情,和书中的内容如何结合起来;结合其他的书,指多本书互相印证,促进自身阅读感悟。另外何老师指出,同时阅读最好是同一类型的书籍,如阅读《蒙古帝国》时,可以阅读《海洋与文明》一书,都属于同一类型的书籍。

第五步,指“五种产出”,包括一本笔记、一张脑图、一套PPT、一个可以不断迭代的知识体系、一个人相对稳定的根基和框架。所谓一本笔记,何老师讲一本书就是笔记本,要善于运用记号笔和便签纸记录笔记,随读随记。记录的笔记,要善于使用有类似道云笔记这样的新平台,将笔记转化到新平台,同时记住任何工具只是一个辅助,关键是我们对于内知识的掌握、延展。不要心疼书,书是用来“蹂躏”的。一张脑图,指思维导图,何老师强烈建议拆书时运用脑图,可以让系统结构化思维更加加深。一套PPT,指自己阅读,经过分析后产生书籍的PPT,这样拆书的效果比单纯讲述强百倍。

所谓一个可以不断迭代的知识体系,何老师指出阅读关键在于在我们原有知识体系上又累积了一块砖。知识体系的叠加,可以增强一个人非常核心的能力,加深不断迭代的知识体系。建立知识体系后,需要不断框定更新,让一个人树立相对稳定的根基和框架,并可以在树上不断生出新芽,而所有阅读即是为了完善原有知识体系。随后为了便于大家更好拆书分享,更好建立自我的知识体系,何老师向大家分享了最重要书籍产出内容,即三大转述用的法宝,包括观点、案例、金句。如《反脆弱》书中讲到的“感恩节中的火鸡”与“布里丹之驴”的故事,进一步告诉人们,深陷舒适区,就会让我们自身原本的反脆弱性转为脆弱性,丧失了真正的稳定性与人为稳定性之间的差距,而反脆弱就是让我们既不做愚蠢的驴子也不做昏昏欲睡的火鸡。正所谓“风只能吹熄蜡烛,而永远不能吹灭篝火”。

讲述完毕“五步拆解法”,并不代表按照拆解步骤可以得出书中的知识,总结出自己的知识体系。何老师讲阅读书籍时,有“三大误区”一定要避免,否则很难获得书籍的知识。误区一,边看边批判,看书时只按照自我认为正确的心态,去理解,去品评。正如民国大师熊十力说:“不要和看不到的人进行辩论。”记住读书时,要先吸收再批判。误区二,看完一本再看其他本。日本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先生两年读了4000本书,平均每天读五本书,写出40种行业的发展规划。一天五本书,确实不可思议,何老师指出,书籍要看同一类型的书,阅读时判断书中的一页哪部分有用,哪部分值得深度阅读。误区三,自我矛盾,没有大段时间做深度阅读。何老师讲深度阅读不等于碎片化阅读,现在线上有各种拆书平台,但任何平台讲述的只是讲述人自己对于本书的掌握,真正想要了解本书的知识,想要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需要自己去深度阅读。针对有人说没有时间去阅读,何老师给大家举了三大高手的阅读方法,便于我们更情绪了解深度阅读的重要性。

高手一,海尔公司创始人张瑞敏先生。何老师讲,张瑞敏先生一周读两本书,从管理到哲学再到古典文学,运用“三结合法”,将工作中的问题,把自己摆进去,自己读进去,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原思维体系。2019年9月21日,张瑞敏一次40分钟演讲,发言中先后出现《印度教教义》、《理想国》、《熊彼特著作》、《原子论》、《反脆弱》等书。张瑞敏先生非常喜欢《道德经》一书,而著名的海尔公司名字正是来源于此书中的“上善若水”,就连海尔大厦都是按照八卦设计的。通过阅读,张瑞敏先生运用在管理中,体现了海尔变革的组织无边界,即“顺势而为”。何老师讲,张瑞敏先生读书是二八开的,即20%是核心的,80%是为了描述核心而产生的,这样可以便于抓住重点。切记20%是书的骨架,80%是书的血肉,拆书分享时,要只讲书中20%的核心内容,将80%的分享按照身边人的案例进行讲述,分享与对方相关联的内容。

高手二,新东方英语创始人俞敏洪先生。何老师讲,俞敏洪先生阅读分为三步,即通读、悟读、精读。俞敏洪先生坚持通读,每年读一百多本书,坚持做笔记,笔记甚至比原书还要长。所谓悟读主要指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书籍,而非畅销书籍。俞敏洪先生坚持悟读,做到近乎于能背下来的程度。精读和泛读,养成读书习惯,成为狂热读书者,倡导读无用之书,如读《诗经》依然可以陶冶情操。

高手三,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先生,每天至少花五小时在阅读和学习上。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所有图书按A-Z字母排序全部阅读完成。巴菲特先生每天都在静静的读书,桌面上都是摊开的书。正如他的合作伙伴、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说:“巴菲特就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针对阅读知识体系的建立及工作成就,沃伦.巴菲特先生给出了五大策略,即杀死繁忙的工作、只和那些你认为可以永远共事的人一起工作、让事情保持在超级超级简单的状态、专注于少数高质量的赌注、专注于长期投资。

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何伊凡老师在线上给我们带来一场丰盛的知识盛宴。何老师依据自己经验、学识,向我们讲述了便捷有用的拆书方法,“五步拆解法”助我们更有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分享方法,“三大误区”更便于让我们跳出自我阅读的误区,便于建立知识体系。

正所谓输出倒逼输入,只有将知识输出,才能真正做到知识的消化,更好促进知识输入。我们经常阅读后不知如何做到知识输出,只因我们没有形成一套独特的自我知识体系,没有总结工具。其实知识体系,尤其原体系的建立,更需要生活阅历与阅读量的积累,同时知识体系最重要的是做到回归本我,即回归“人”,与自我内心沟通。知识输出时,首先内心问问自己,这样输出的知识体系是否能愉悦自己。

只有真正做到愉悦自己,怡情于本我的人,建立的知识体系,知识的输出,才可以不断累积知识输入与知识消化,让自身知识体系不断累积完善。最后何老师给我们每人留个作业,《反脆弱》、《自下而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三本书读完做成课件,先分享15分钟,可以是书中的某个章节。

感恩何伊凡老师的分享,受益匪浅,意犹未尽。待到春暖花开时,再次聆听何老师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