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才能给出有意义的意见

2021-06-25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清静静远山白云

        今天又是正常看连老师文章的一天。连老师的文章其实是答读者来信。来信的人都有让自己觉得头痛的问题,无法做的决定,希望听一听连老师的意见。问题各种各样,多是少年人、中年人会遇到的问题,涉及到家庭情感工作事业各各方面。

        今天的来信也一样。来信的是一位中年人,因为现在工作的城市不在家所在的城市,所以很思念孩子。目前的工作不是那么满意,整个市场有些低迷,但是也不敢贸然辞职,因为家里还有房贷需要供。所以他一方面想和家人在一起,可另一方面又不敢辞职,正在迷惘之中。

        因为他在信中的描述多着重在思念家人孩子和对目前工作不甚满意上面,所以在评论区可以看到不少人的想法都是,既然工作不是那么喜欢,那不如回自己原来的城市重新找一份工作,还能和家人在一起。但连老师给出的意见却是让他好好在目前的岗位上工作,现在可以两边多跑跑,但是不要轻易辞职,坚持下去,等过了市场的低迷期,再回老家。

        说到给意见这件事,真的很难判断对错,因为我们没可能把各种可能性都试一遍来论证哪一个更好。我自己就特别有感受,有时候朋友来问意见,当自己给出意见后,朋友做的却是完全相反的。这样的事发生过很多次。我想可能问题就出在有没有真的感同身受上面吧。

        我们给意见的时候,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思考,所以给的意见往往很直接,有时候甚至还没有基本了解清楚事情全貌的时候,就已经给出了一个自以为是的意见。当对方没有听从的时候,就觉得是对方问题。我想如果给意见时是用这样的思维方式的话,那么给出的意见的确是很难让对方信服,而且应该也不会是什么太好的意见。

        连老师给的意见让这么多读者信服的一点,我觉得就是真的能把来请教的人所经历的事感同身受。他首先能够把自己真正地代入到问询者的位置去感受,然后再从旁观者的角度,用自己的学识为对方认真分析利弊。因为连老师同时有学识、有原则、三观正,所以他的分析,不管是从理性方面,还是从感性方面,都丝丝在理,能滋润人的思想和心灵,所以也就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感同身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只能是多些换位思考,多些自我反省,再多些学习,少些自以为是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