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程设计需要提醒自己的几个问题
心理课程设计需要提醒自己的几个问题
2018年即将结束,为了逼自己一把,我还是决定简单地“输出”一下(虽然后天就要“献课”了)。2018年,我可以把它定义为“赛课年”,3月份开始准备彭州市赛课,5月份赛课,10月份准备成都市赛课,11月赛课,12月份准备教育研讨会献课,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赛过课的人一定能懂。赛完课,我发现自己是最大的收益者,对于心理课有了一些认知。
心理课程设计需要提醒自己的几个问题在学校,心理课作为实施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发挥着特定的、关键性的心育功能。如何才能上好一节心理课,又或者说怎样的一节心理课才是好的?它有什么样的标准?其实我个人觉得很难用一个绝对化的标准来评判,但我记得龙老讲过,“心理课要么以情动人,要么以理服人,如果两者都具备情景交融是最好的。”所以,对于心理课程设计,我有几点问题需要提醒自己。
一、设计理念有心理味吗?
心理课是一门专业的课程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今天在听一个非心理学老师评课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他评的课好专业,跟我的想法好不相为谋,我似乎觉得好像非专业老师也能去上心理课。他的评课,醍醐灌顶,那我们心理老师呢?试想,如果把心理课上成一节班会课,或者一节闹哄哄的励志课,或者陈述一些谁都懂的道理,那其它学科的老师可能做得更好。所以我们的心理课课程设计一定要做到专业性强,心理味浓。所谓心理味,我个人觉得就是在心理课程设计中能够有效利用心理学理论的相关原理和技术,能够贯穿整个目标和内容的设置、问题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设置等等。
二、读懂我的教学对象了吗?
如果说心理味是心育课程设计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那么当我开始准备一节课时,最需要思考的是他们需要吗?或者说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吗?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强迫症患者的时候那一定是我要赛课前去选择上什么课题的时候,每次在赛课前总是会选择无数个课题去一个个的思考然后一个个的pass掉。记得我在本部实习的时候,龙老说了这样一段话“心理课,一定是上给学生的,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上什么”,所以在每一次赛课选定课题前我一定会去思考最近我的咨询案例中同龄的孩子提到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寻找他们的痛点。
提醒自己,最好的爱是“雪中送炭”,最好的爱一定是给他们所需要的,符合他们心理发展水平的。
三、打动人“心”了吗?
星期六听课的过程中有一个片段是:多年之后,不考虑外部的要求与压力,只需遵从现在内心最纯粹的渴望,你希望你寻得的那份喜欢是什么?作为观察者,我发现好多人分享的时候嘴角上扬,眼睛里充满着对“自己想要的那个未来”的憧憬,我想那是幸福的味道;作为受训者,我轻轻的闭上眼睛去想象,分享时我甚至眼睛湿润了,现在回忆起来都还是甜甜的。这一个简单地过程,有心理学的想象技术,还多了一份心理课有的情感因素。
所以,提醒自己,心理课要解决的问题直接面对人本身,只有让一节心理课鲜活而富有情感,学生才能真正收益。情感,我个人觉得包含两种,一种是理智上的启发;一种是能够引发真情实意,触动情感。
四、 心理课不需要“逻辑”?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的高中数学老师对我的逻辑思维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于是让我现在每次备课一定会先找出逻辑在哪里。心理课的逻辑我个人觉得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课程内容上的逻辑,在课程设计的时候,一节课不是东拼西凑几个环节就“凑”成了一节课,而应该是遵循着逻辑“暖身活动——引入——主体活动——情感升华”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顺序;第二,心理课应该有一个“心理逻辑”,比如情感体验由浅入深,方法寻找“由彼及此”等等。提醒自己,心理课的逻辑性,给听课者和自己一个“行云流水”的感受。
且思且前行。不断提醒自己,为了让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愿发生。
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