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散文

攻其无备

2020-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目送归鸿

诸葛亮首次北伐,作了充分的准备。时机是选在曹丕刚死之际,魏新主曹睿年幼,国内政治动荡。因为忌惮司马懿及其练就的雍凉兵马,诸葛亮采用参谋马谡的反间计,派间谍到魏国到处散发谣言,说司马懿要起兵造反,篡位夺权,引起了魏主曹睿的怀疑,曹睿带着十万御林军赶到长安,司马懿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在军前被罢官免职。司马懿只好卸甲回到宛城,赋闲在家。诸葛亮见计谋已成,立即兴起大军,自汉中出祁山,进军陇右。首次北伐,诸葛亮是信心十足的,此时他已威服孟获,平定南蛮叛乱,稳定了后方。经过修养,兵精粮足,只要战略得当,完全有希望以蜀国一己之力攻取长安,再下洛阳,击破魏国。所以他并未联络东吴,同时进兵魏国。相反,由于担心东吴趁虚而入,诸葛亮派大将李严坚守入川各大城池关隘,以防东吴偷袭。

就在诸葛亮攻占陇西三郡,大奏胜利凯歌之时,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自川东传来。李严派儿子李丰密告诸葛亮,他过去的好友,自蜀中投降到魏国的孟达,将于近期举兵反魏,回归蜀军阵营,并自川东杀奔洛阳,声援陇西的蜀军。这意外的好事让诸葛亮欣喜若狂。若能一西一东,同时夹击魏国,则魏军顾此失彼,两京必破。川东去洛阳不过一千余里,且交通便利,进军比陇西方向要快捷容易得多。即使这支大军不作战,也可以对魏军起到极好的牵制作用,至少,魏军要分兵一半严防南来之敌。得强援如此,诸葛亮如何不喜出望外。

诸葛亮在欢喜的同时,又深感忧虑。因为这时细作来报,魏主曹睿在驸马夏侯楙和大将军曹真相继被诸葛亮打得打败之后,重新启用了司马懿,命他为平西都督,率宛洛之军前往长安,与御驾亲征的曹睿军汇合,共挡陇西蜀军。诸葛亮深知,司马懿一出,孟达就有生命危险。

孟达其人,并非简单易与之辈。旧时为蜀军将领,刘备对其就颇为看重,让他与义子刘封共守上庸关。上庸关是川东出口,属于荆州节制,乃魏蜀吴三国接壤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孟达能被派来据守此关,可见刘备对孟达的信任。由于关羽荆州大败之时,上庸关刘封和孟达未予及时救援,导致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刘备对二人深为痛恨,怒起杀心。孟达无奈之下,举城投降魏国。曹丕执掌魏国之时,对孟达欣赏有加,经常同车出入,带在身边;赐以金银珠宝,骏马美女,还加封他为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镇守上庸、新城和金城三郡,委以西南之任,使之成为独当一面的实力派军事长官。能得刘备倚重,又以降将身份得到曹丕如此宠爱,可见孟达绝不是个泛泛之辈,甚至比之普通将领高出不止一筹。但是好景不长,曹丕在位几年后就死了,曹睿继位,朝中不少人对孟达嫉妒诋毁,这让孟达日夜不安。正好诸葛亮北伐,而且节节胜利,这让孟达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蜀国对孟达最恨的是先主刘备,而刘备已死。以诸葛亮的胸怀气魄,接纳孟达的再判应该没有问题,还有李严这个老朋友在从中撮合。况且之前司马懿谋划兴五路大军伐蜀的时候,诸葛亮也曾让李严知会孟达,孟达称病不出,废了一路兵马,也算是帮了诸葛亮一个大忙。看准了这些,孟达才动了归蜀之心。继续待下去,自己的新城太守位置肯定不保,回到朝廷基本要闲置。而且如果诸葛亮真的击败魏国,自己到时候连退路都没有了。现在反归,手上有人马有城池,本钱充足,诸葛亮极有可能还会让他据守川东三郡,那他依然可以过他的逍遥日子。算计如此精明,孟达也算是个非同寻常的人物了。可惜他碰到的是司马懿,三国时期最优秀的谋略家之一。

诸葛亮当然知道孟达远非司马懿的对手,但自己正率军远在陇西与魏军作战,离孟达最近的李严要防着东吴偷袭,一时都无法支援孟达。所以虽然担心孟达失败,但也只能靠他自己处理举兵大事了。于是赶紧修书一封,派人送于孟达,书中当然是表示欢迎他回归故国,鼓励他说,如果大功告成,他便是汉朝中兴第一功臣。并告诫他事情重大,要绝对保密,不可轻信他人。特别是近期司马懿恢复原职,他就居住在宛城,只要听到风声,立即会大起宛洛之兵,迅速前来围剿。诸葛亮在信中提出了最为严厉的警告:“须万全堤备,勿视为等闲也”。

孟达得到诸葛亮书信,知道诸葛亮对自己的判归十分欢迎,而且事成后将立大功行重赏,十分高兴。但看到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要谨慎小心,不由得哈哈一笑说,人言孔明心多,今观此事可知矣。对诸葛亮的警告不以为然,觉得他想得有点过头。在答礼的回信中,他自信地表示,司马懿那边没什么可担心的。宛城离洛阳八百里,离新城一千二百里,司马懿要用兵,必须表奏魏主,来回怎么也要花上一个月,到那时,我新城三郡早已城池坚固,厉兵秣马,万事具备了。即使司马懿来了,又有何惧?你就等着听好消息吧。诸葛亮看了孟达的回信后,不由跌足长叹:孟达必死于司马懿之手。众人大惑不解,觉得孟达的分析颇为有理,怎么能就此断定孟达可能要败亡呢?诸葛亮解释说,这就是兵法上常说的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司马懿既然已经委任为都督,就可以逢寇即除,不必奏闻。一旦听到孟达造反,立即就会南下川东,根本不会等待朝廷的批复,宛城到新城,十日即可到达,何须一个月。大军到达之际,孟达必然措手不及,岂能不败呢。大家一听才知道事态的严重。诸葛亮赶紧吩咐送信人告知孟达,切莫透露半点风声。

诸葛亮算得很准,司马懿果然得到孟达反叛的消息。消息来源正是三郡中金城太守申仪那里,不仅申仪出首孟达,连孟达的心腹李辅、孟达的亲外甥邓贤也一起告发他。司马懿听后大吃一惊说,幸亏及时得到这个消息,而且皇帝已经启用我,否则西有诸葛亮大军,东有孟达叛军,长安和洛阳都要落入敌手。他儿子司马师劝他赶紧表奏天子,司马懿说那样往返至少需要一个月,什么都来不及了。即刻传令兵马起程,一日要行两日之路,迟者立斩。同时他派人通知孟达,让新城三郡做好准备,朝廷要全国征兵,前往西北与蜀军作战,以此尽量稳住孟达。

在进军途中,司马懿捕获诸葛亮和孟达之间的送信人,许他不死,让他将其中环节一一讲述,司马懿听后以手加额,暗自庆幸:要是孟达按照诸葛亮的吩咐,提前防范,深沟高垒。即使自己带兵赶到新城,也未必能够平定叛乱,就算最终拿下孟达,西北那边,蜀军可能早就攻占了长安,兵临洛阳了。真是“世间能者,所见皆同”,对诸葛亮的先见之明,司马懿由衷敬佩。

孟达这边还完全蒙在鼓里,相约一起举事的金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早已把他出卖,新城这边自己的心腹和外甥也在暗中准备一举把他拿下。大家都在等待司马懿的大军到来。司马懿派来的梁畿先期到达新城,告知孟达,司马都督要调集人马,前往雍凉一带抵挡蜀军,让他随时准备兵马听候调遣。孟达问他司马懿现在何处,梁畿告诉他已起程前往长安了。孟达一听,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精神完全放松下来。暗中还在责怪诸葛亮太过精神紧张。当即通知申仪申耽,准备克日举事。

这边还没通知出去,就闻报司马懿已兵临城下,将新城层层包围,孟达一看,惊得魂飞天外,知道战难取胜,只好固守待援。不久果然见上庸和金城两路人马杀到,孟达大喜,大开城门,带兵杀向魏军,没曾想申仪申耽反戈一击,孟达大败,正打算进城躲避,却被李辅和邓贤夺了城池,关了城门。孟达无路可走,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至此,孟达这个摇摆于魏蜀之间的常变将军,生命走到了尽头。

孟达的败亡,不是因为他无能,而是对手太过高级。孟达按照常人思维,本没有大错,但司马懿诸葛亮这些人厉害之处就在于,他们都是非常人,所以不会遵循常人思路,按照常理出牌。确实,如果是日常事务,司马懿也许会规规矩矩地表奏朝廷,等待旨意。但这是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变乱,司马懿当然要特事特办,先斩后奏。结果孟达预计魏军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到达,司马懿率军倍道兼行,只用了八天时间就赶到了。孟达还没来得及作好准备,大队人马就已经悄然压境了。而且反叛之事,是最为重要的军事机密,没有十足的把握,岂能轻易告人,需要反复计谋试探,才能相信他人。各领一郡兵马的上庸金城太守申仪申耽固然不愿反叛,连孟达所倚重的亲人和心腹也跟他不是一条心,孟达的反叛就注定要失败了。司马懿深懂韬略,果断出击,故而大获成功。诸葛亮算准了机巧,料定了结果,却无能为力。若诸葛亮与司马懿调换一下位置,孟达一样必死无疑。

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