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评》Part7:好评捕获术(持续更新中)
孙路弘老师读书方法提点
读书:如同搭脉。
搭脉就是收集信息,给一个人搭脉,收集三个信息:
1、心跳的速率:也就是快慢
2、心跳的程度:也就是强弱
3、心跳的实力:也就是虚实
通过以上三个信息,能够对一个人当前的健康情况做出大概的判断,比如强壮健康,亚健康,或者脾虚,肝火旺等,这样一个人的近期身体情况的发展趋势也就有了一个概要。
搭脉就是收集信息,读书搭的是作者的脉,收集是作者的信息,评估的是作者的水平,也是三个信息:
1、想法的多少:新旧视角的比较
2、想法的水平:评估逻辑思维的深浅
3、想法的范围:就是应用扩展的宽窄
想法的多少
给图书把脉的第一个具体步骤就是想法的多少。
想法的多少用三个动作进行操作:
1、提炼关键术语
2、提炼关键事件
3、提炼关键结论
想法的水平
开始评估作者的想法水平。就是评估作者行文中能够体现出来的逻辑思维的深浅。有三个指标
- 构建因果关系的三因一果
阅读过程中,需要寻找那些隐藏着的果,然后追索出作者铺垫的三个因。 - 因果关系的递进三层因果
仔细分析因果之间的递进关系,前一个因可能是后一个的果。 - 因果关系的强度:紧密还是疏散
想法的范围
就是应用扩展的宽窄 今天开始沿着想法的范围进行拓展.
想法的范围有三个:
1、对因思考的范围:多样
2、对果思考的范围:多种可能
3、对因果关系思考的范围:逻辑多样
笔记摘录
(引用部分为孙路弘老师笔记)
第一章关键术语有:网评,社交,营业额,商家侧重,点评服务,差评后果,点评做假,点评人感受。(一共8个)
网评最初是通过社交形式出现的,然后开始影响了商家的营业额,从而被商家侧重起来,接着就出现了专门的点评服务,后来发现产品后果挺吓人的,其中难免有点评做假的,也导致点评人不可信,影响了点评人的感受。
个人分析:根据串联的结果,还原了网络评论发展的脉络,如何兴起,如何发展,遇到了什么问题。而术语的选择也是这一条线路的关键节点,术语是具有概括性,可以延展的名词。
个人笔记:关键术语:评论经济,营业额转化率,决策依据,点评网站,差评,网络评论不公,评论作假,点评人感受
关键结论:点评网站的数量以及浏览量的激增,惊人的营业额转化率以及消费者决策的调研都证明消费者愈来愈依赖于网络评论进行消费。商家对此有了解但是并未投入精力合理管理,原因是商家在社交媒体投入过多精力,担心差评后果,评论作假以及点评平台不公,本质上是因为对网络评论的低掌控度,不了解点评人的感受。
第二章:加州咖啡厅(23,14),2、开桌(OpenTable)(27,10),3、旧金山餐厅(29,12),4、咖啡机品牌((30,13),5、贝尔金(32,2),6、发型师(35,6)7、大苹果餐厅(42,19)
通过旧金山餐厅事件(29,12),能够印证作者的结论,那就是点评被当做了要挟的工具。同样也表现出作者的另外一个结论,多数企业老板对点评这个领域的事情不熟悉。
个人分析:每一个论点当中挑选一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记录,用页码的方式便于之后的查找。通过分析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来梳理逻辑关系。
商家抵触网络评论的原因:
- 顾客虚假评论威胁
- 点评网站恶意控制以及要挟
- 点评评论片面或者现实不相符
第三章:如果遭遇差评
- 不论是作为消费者还是经营者,先接受差评谁都存在,遏制差评的做法通常都会失败,用更加多元以及更加积极的方式地看待差评。
- 网络评论有个隐秘的作用,让你留意到某些一直被忽略或者过滤的信息。用适当的方法可以从评价当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评论模式,这个评论模式会深化你消费过的产品,自家企业,竞争对手,所在行业有更多的认识。可以提供改进的建议,也可以当中一次宣传的转机。
- 消费者浏览差评的时间是浏览普通评论的四倍,而且浏览差评的消费者的购物量是平均购物量的1.67倍,这是启发好好利用差评的点。
第四章:放大镜下的评论者
第四章从(63,1)开始,到(84,10)结束。阅读过程中,需要寻找那些隐藏着的果,然后追索出作者铺垫的三个因。
以因果为目的的阅读不能聚焦在具体的行上了,而是段落,有时覆盖几十个段落,分布在好几页中。比如第64,65页中就有因果。
第一个果子: 果:网络上有很多评论。
因一:很多消费者写的
因二:都是具体哪些人写的
因三:驱动他们发表评论背后是有动机的
三个原因形成了一个果。很多消费者写,其中女性较多,动机很单纯,就是喜欢闲聊,愿意把遭遇都叨叨出来。
第二个果子: 果:网络上人们写评论是被动机驱动的
因一:社群感
因二:身份认同
因三:自我表现
三个动机形成了到处都是网络评论的这个结果。
阅读过程中,寻找这样的果子很有意思,一个果子必须有一个果核,然后有三个因,这个果子就算拿到手了,融化到自己脑海中了,建立了思索的路标。
如果你参加过日记训练营,会发现这一章中(76,3-14)是一篇样板日记,完全符合日记要求,而且有鲜明的倾向,细节突出,能够触动读者。
个人分析:
关键术语:评论动机,评论人特征,评论主力军,社群感,身份认同,自我表现
术语串联:了解评论人从几个方面入手:1评论人的评论动机和社群干、身份认同以及自我表现等因素相关。2通过数据研究,评论人的特征有性别,收入,年龄以及地区的差异。 3 评论的主力军是新手妈妈
因果分析
- 新手妈妈成为评论主力军
- 在这个时期要面对大量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的产品和服务
- 网络评论提供更加便捷和权威的参考
- 时间充裕便于接触网络
- 母爱泛滥,利他行为更多(猜测)
- 女性更加偏向于爱评论(猜测)
……
- 收入水平越高,访问点评网站的可能性也越高
- 越富有越有可能购买点评网站上常见的商品和服务
- 越富有对评论价值的认知也越高(猜测)
- 越富有对自我实现等方便的要求更高(猜测)
……
- 消费者为什么评论(个人总结)
- 现实利益层面:评论可以获得额外的利益,评论是获取信息的途径,评论是一种训练文笔和体验的方式
- 自我实现层面:发挥影响力,帮助商家以及其他消费者
- 自我体验层面:强化消费体验,深入体验生活,合理管理消费,回味美好幸福的感觉
- 社交需要层面: 寻找志同道合伙伴儿,强化个人标签,创造共同谈资,加入社群,创造归属感
启发:做一个积极的反馈者,发挥评论的优势
课程内容来源:孙路弘-晨读会 互联网思维第一课《疯评》
第五章:差评可能就是下一个风口
关键案例分析之一:德菲尔比萨店门庭若市
- 发现差评,宣泄愤怒,将言辞最激烈的额评论用白色字体写在黑色T-shirt上
- 回避差评,对自我辩护感到无力,将浏览差评的工作交给妻子
- 针对差评,积极地改善产品以及服务
- 虚心改正服务以及产品
- 敢于正视差评以及面对差评
关键案例分析之二:新鲜选择餐厅失败
- 没有高品质食材以及可口的食物
- 服务差劲,缺乏高素质人才
- 缺乏整洁的就餐环境
关键案例分析之三:Veo眼镜店成功
- 创始人独到的见识、眼光、个人魅力以及经营理念
- 了解加利福尼亚眼睛里是以及现状,看准加利福尼亚眼镜市场缺口
- 不断通过关注网络评论,了解消费者需求以及服务反馈
- 不断向员工阐释一流服务、超越预期以及为每一个进入门店人服务理念
- 定位清晰:配备了专业设计师的高端眼镜供应商
- 一流服务
- 提供高端眼镜,请设计师根据顾客脸型制定合适的镜框,并上传佩戴定制眼镜的前后对比图
- 设计师品位可信赖
- 私人订制让人享受高端服务体验
- 眼见为实增加可信度
- 超越顾客预期
- 预期管理是重要的人际交往法则
- 对任何走进眼镜店的人都给予优质服务
- 提供高端眼镜,请设计师根据顾客脸型制定合适的镜框,并上传佩戴定制眼镜的前后对比图
第六章:好评捕获术
今天阅读第六章,(111,1)到(140,3)。 第一个训练,你能够找到果子了吗?比如(111,1)到(113,8),这一章的开篇例子,我找到一个这样的果,就是:要住41酒店。还有一个果:出租车司机不知道。 看第一个果:要住41酒店。因一:我知道这家酒店。因二:评论网站猫途鹰有好评。因三:自己体验满意。这三个因都能够导致果:要住41酒店。那么,因一,二,三中,哪一个对要住41酒店的影响做强烈呢?应该是因三。这就是说,因三才是紧密的因果关系。而因一就不一定,比如因一,还知道萨沃伊酒店呢,就不想去住。因二的紧密程度不如因三,却比因二要强烈。 验证一个作者的逻辑因果强度,能够把握住作者观点的质量。比如,这一章开篇的这两页纸的内容,貌似作者将主要诱因归结为因二,而不是我认为的因三。这样,作者基于这个因二的认识来展开的点评,评论等系列的观点,我都会开始慎重评价,而不是作者怎么说,我就信奉了。 如果你能够这样思考,通过图书阅读得到的思想就更加独特,严密,并形成独到的见解。也许,这种水平的理解能力,能够让你学到的东西都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且看(113,9),这里有一句话:从网络评论中获益的商家有一个共同点:这句话中有一个果子,你看出来了吗?果子就是:获益。应该自我练习一下:能否找到三个因。然后来核对我找到的因。
个人笔记:
果子:从网络评论中获益
第一:关注评论,多渠道吸引顾客反馈
及时查看评论,了解如何从评论中获取更多信息,发动所有的员工查看评论,透明地公开评论,重视消费者评论并且及时回复,鼓励顾客留下评论
第二:正确对待评论
正视评论,评估评论和自己经营理念之间的关系,将差评转为转机
第三:通过行动将评论落实到实际
改进服务并且将之作为一个宣传亮点
第七章:
今天阅读第七章,(143,1)到(153,9)。关注第一位:对因思考的范围的多样性。 开篇作者就提到了市场营销。并对市场营销给出了Facebook,Twitter,Youtube以及网络点评。也就是说,从数量上,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有四个因。这就是多样性中的数量足够了。通常数量要求超过三条,才算是多的。 再看(143,6),多数人害怕收到差评(这是一个因),而对点评网站敬而远之(这是一个果)。对这个果,作者就给了这害怕唯一的因。还可能有因二:多数人没有方法应对差评。因三:多数人不熟悉网络世界。因四:多数人看不到点评的实际收益。这些就是多样性的因了。可惜,作者没有就此提供足够多的因果多样性。 再看(145,17-19),果是:消费者愿意给好评。因一:帮助自己喜欢的商家。因二:利他主义心理。因三:产品参与感。因四:展现专业性。因五:解决认知偏差。这五个因都是并列的,呈现了多样性。遗憾的是,这不是作者自己的想法,而是引用的口碑营销专家的研究结论。接着在146页,提供了更多的稍微严谨一点的因。 追求多样性实际上是训练思维的思辨性,能够扩展自己思路,强迫思维向广度扩展,扩大外延,容纳辽阔的知识领域,前沿见解。 这一章结束时,作者提供了回应差评的五个步骤。这些都是具体的做法。实际上,当有人给你提供建议的时候,就等于提供了多样性的因。假设我们一致都期待一个结果,那么,你做到这五步,应该能够实现。那么,这五步就是那个结果的五个可能的因。从这一点来看,有效应对差评,还是有五个因,可以来改变的。
第九章
3、对因果关系思考的范围:逻辑多样 今天阅读第九章,(171,1)到(184,20)。重点就是逻辑的多样性。 多样性只的是逻辑因果之间的关系。比如(171,5)朋友通常会手下留情,不会故意用差评来破坏你的生意。因是:朋友。果是:不会留差评。这个因果做一个记号,叫A因果。 许多企业主努力成为客户的朋友,因此赢得不少好评。这里因是,老板与客户交朋友,果是,好评增加。这一个因果回合做一个记号叫B因果。 A因果与B因果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是一个递进关系,由A这个因果,得到启发,落实A因果的因,果然看到A因果的果,这是,B因果,其实就是A因果的递进应用。 同样就在第171页最后一段,出现了记号为A1因果的逻辑:因是:朋友也会有占便宜心态,以及不恰当期待,果是:更加不易满足,而且当面不说,反而留差评。这个A1因果,其实就等于否定了前面的B因果。 让我们再来一个顺序成套的因果链。因:咖啡厅提供上网条件,顾客留坐时间延长。具体做法:因是:取消上网条件,禁止使用电脑;果是:好评增加。这两个因果逻辑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182,4-8)提供了五个因,解释好评下降的果。而实际上,每一条因之内,都至少包含一个可以展开的因果逻辑。人类智慧就是这样叠加的,用简单因果逻辑,逐渐演化出叠加在上面的复杂因果逻辑。并让没有这个理解基础的人,很难看明白已经抽象了好几次的逻辑。 这才是给作者搭脉的最高境界了。思想的脉络,思路的广阔,思维的深硕,思绪的电波…… 到此为止,作者的第三阶,想法的范围通过三个位,得到了评估的结论。满分10分的情况下,可以达到7分。第九章中,还隐藏了至少三个叠加的因果套,敲破这些因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图书,对思想,对领域,对学科,就已经深不可测,高不可攀,鞭长莫及,望洋兴叹了。
拓展
拓展调研:
- 社交媒体转化率低:社交媒体平台更适合品牌认知度方面的建设,在促成交易方面往往有些力不从心。研究数据也表明,社交媒体促成的交易量不足线上总交易量的百分之一。
社交媒体对时尚品牌销售帮助几乎为零 Twitter转化率不足0.01%
- 网络评论影响消费者决策:近百分之八十二的美国消费者会在做出消费决策前参考其他顾客的评论。购物评论网REEVOO的研究显示,10-30条评论带来的购买转化率超过百分之三,50条以上的评论的购买转化率则升至百分之四点五。Bazaarvoice2012年的研究显示千禧一代(1977-1995)用户相信网络评论的比例上升到百分之五十一,49%的用户接受亲友的意见。
- 网络评论影响盈亏:哈佛商学院助理教授迈克尔·卢卡进行了一项研究,以量化Yelp网上的评论对餐厅营收的影响,建立网络评分与营收对比模型,分析西雅图约六万家餐厅的评论与从华盛顿州税务局获取的餐厅营收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对敌营餐厅而言,网络评论每增加一星,营业额就会增加5%-9%。
拓展思考:
商家如何正确地对待差评(危机公关)
- 通过差评研究自己以及竞争对手
- 相互对比,了解竞争对手以及自己的优劣势,找到缺口,取长补短
- 找出竞争对手的经营理念以及愿景,收到的评论是否与愿景相符合
- 反思自己的愿景
- 市场是否饱和
- 掌握评论的整体趋势
对长寿面做得不够好的回应还可以,但是并没有解决核心的问题
千篇一律的回应让人觉得有些厌烦
其实看完了所有的评价,我感觉商家应该要对环境以及价格作出一些说明。
案例分析:大众点评北京站热门商家
大众点评用点评之星来为每一个用户进行等级排名
展示最新点评
构建热门部落
热门商家
如何根据点评网站的评论获取更多信息?
点评网站如何给产品评分
评论如此差
评分却还有6.7
个人如何正确地进行预期管理
个人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评论者
- 评论人:掌握正确的评论方法
当表现不够好的时候
不要怕得罪人就不说真话
建设性批评是很难掌握的技巧。很多人都犯着可以理解的错误,认为不伤害对方情感是无比重要的原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力了”不论这话有没有任何真实性,实际上我们只是不想做批评对方的恶人,不想因此难受罢了。
如果你剥夺了别人对欠佳表现的责任感,对方也将失去掌控感以及变得更好的可能性,你的反馈影响了别人的进步。
具体化指出问题,建设性给出建议
当别人遇到困难,基于使他相信成功仍可初级的反馈是关键。提出问题的环节,具体,当我们把欠佳的表现归咎于广泛能力而不是具体技巧,更加容易丧失动力。不要评论,而应建设性的建议。
当你提出批评是,别让他脱离对自身表现的掌控感。但同时也一定要对自己的表现负责,
当表现尽如人意时
赞扬的内容和方式:具体描述好的、独特的地方+和上一次对比进步在哪里+怎样可以更好
1 赞美必须真诚 别夸一个人努力,当他没有努力时,别夸一个人有能力,当他只不过刚刚起步。
2 具体,具体,具体,控制在他掌控范围内的因素
3 不要把对方与他人作比较,引导他和自己比较,当与别人比较的时候,更加注重表现自我。
4 表扬不能剥夺对方的自主感受。这件事情不是因为你的表扬才去做的。
5表扬必须传达现实的标准或者期望值,鼓励人去树立有难度但是确实可触及的目标才是更好的方式。
案例一:你将自己的课堂经历、兴趣爱好以及作业结合在一起的想法很好,同时兼顾了很多事情,有理论的学习也有实践的验证。比之前只停留在理论的学习层面好多了。你可以再通过阅读和自己的前期准备,撰写一个更好的策划案,然后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进入项目组:和编辑约聊,主动联系各大线上平台以及高校联络人,主动策划线上线下的活动等等。不过你也有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你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没有过多考虑到周期,没有提前设定好具体执行的时间,这样非常容易拖延,建议你可以在任务最开始就先预设好完成的时间以及场景,这样可以保证任务顺利完成。
案例二:你采取结合番茄工作法设计不同学习单元的想法很好,分为信息收集单元、深度学习单元以及实践检验单元,比之前盲目地接受过多的信息但是缺乏实践的做法更加有助于学习和消化。建议你可以多多实践然后及时调整,将这个方法稳定下来。不过你也有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之前有设计过类似的方法,没有坚持执行,这一次认真执行这个计划。
- 评论物品:选择固定投入平台,用心经营
- 豆瓣、亚马逊
- 大众点评
……
个人如何正确地对待差评
- 主动寻求反馈
- 及时解决
如何启动人的感情按钮,让人更加愿意主动写评论?
-
鼓励评论,奖励评论,设定框架降低评论难度。
案例一:三棵松树鼓励消费者评论的态度实在太好,提前对评论内容进行引导也可以极大地规避不良评论带来的不良影响。使用框架设定,降低消费者评论的难度。
案例二:京东鼓励用户评价-评价送京豆
京东鼓励用户评价-评价送京豆
案例三:新精英一百天训练营将激励的话语制作成精美图片,促进分享,并且每日在公众号回复关键字获取,增加游戏化因素。效果不错。
为何不跪-form新精英.jpg -
通过设计(游戏化、评论、视觉、触觉等元素)勾起人的情感,给人的行为找理由。
(转自课程群学友) -
案例三: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创造他们分享的内容。需要考虑的并不是我们想让他们分享什么,而是我们提供的信息可以帮助用户完成什么社交任务。
用户可能完成的社交任务有
- 寻找谈资——看看有什么好聊的(你的信息能给别人提供谈资么?)
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寻找有违常理的戏剧性冲突”,你需要找出你想表达的庞大的信息中,真正违反别人第一直觉的地方。好奇心,营造反差,最,首先,傍大腿 - 表达想法——想要说服某人,想要表达内心的某种想法(你的信息帮助他们说出了内心的那句话么?)
- 帮助别人——互惠行为,为别人提供帮助(你的信息能够让他们帮助自己的朋友么?)
- 塑造形象——在别人面前塑造一致性的形象(你的信息能否代表他们的形象)
- 社会比较——在隐形的竞争中胜利(你的信息是否让他们看起来更有地位?)
问题二:如何判断真假评论
-
图片重复且评论笼统,一般情况下没有细节描述
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上下的的图片基本一致。而且描述非常笼统,几乎看不到细节。
-
了解评论的方法:自己先列出优缺点,然后对照评论,筛选出高频率的优缺点进行对比
实践and反馈
- 跟谁学页面
- 在行页面
- 豆瓣书评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