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杏花

2017-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三十二立

杏花的是二月的代表,是春的代表。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白居易《春风》)

杏开在梅之后,又在桃梨之前。

最初的杏花

说到文学艺术中的杏花,人们能联想起些什么呢?

美好点的,也许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也许是“红杏枝头春意闹”;

暧昧点的,便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若再不堪一点,便联想到杏花“淫花”或“娼妓之花”的别名。

含苞待放

红颜薄命,杏花也易得凋零。十二月花神中的二月杏花神的代表便是那战乱中香消玉殒的杨玉环。然而人们对待红颜,更往往与祸水联系在了一起。封建古中国对女性无由的歧视,也强加在了杏花身上。

最初的杏花

大多数的花一生只有一种颜色,年老色衰之时,便不再光鲜亮丽。唯有杏花,有“姣容三变”之称。

《广群芳谱》廿五卷有关于杏花的描述:“叶似梅,差大,色微红,圆而有尖。花二月开,未开色纯红,开时色白,微带红,至落则纯白矣。”

最初的杏花,为鲜艳的红色,是绽放的花火,正所谓“红杏枝头春意闹”。

杏花开时

慢慢开放之时,则是“粉薄红轻掩脸羞”,粉薄红轻四个字,便是对其花色的概括。

杏花开时

到花开到憔悴时,则是“裁剪冰绡”的白色。杏花是如此的美丽,且不单调,即使开到最后,也保持着冰冷的姿态。

杏花,无疑是这世上最美丽的花之一。

杏花开时

一个人首先被他人所注意的,必是其表象。在古时候,人类对自然界信息的最开始且主要的来源,还是靠眼睛。因此,杏花最先被注意到的,也是其美丽的外表。

杏花开时

杏花的香味,是一种淡雅的清香。杏花虽然开得密密麻麻,绚烂多彩,香味却是淡然脱俗。在我看来,这颇有另一番出淤泥而不染之感,知世故而不世故之感。

杏花开时

人们对杏花的看法,从来是带着有色眼镜,好的东西也说不好。有的东西实在说不上什么不好,也要想方设法去歧视。杏花将死之时纯白的颜色无法让杏花的名声变好,而鲜红粉嫩的颜色,却让她越来越不受人待见。

杏花凋零

这些联想,杏花都以配角或低贱的形象出现。的确,单从文化角度来看,杏花在中国文化里所代表的形象一向不怎么好,也不太受重视。这种文化的血脉一直循环到今天。

杏花凋零

“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的诗作。

生命苦短,有生之年,应该像诗人那样热爱大自然,珍爱人生。

在这爱的过程中,也要学会用哲学的方法辩证地看待身边的人与事,凡事不可过于叫真,偏激更不可取。

细致想想,很多时,我们确实应该“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