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达人联盟手绘简友广场

为什么持续做一件小事,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1-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Nini2023

记得几年前,一位老师分享了他的一个男学生的故事:

这位男生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最大的烦恼是体重超标,想要减肥可又减不下来。当他参加这个老师的课程后,确立了明确的减肥目标,并将目标拆解成了一个个小行动。

几个月后,他成功的将肥胖的身材,转变为健硕挺拔的身材。而且他长相的变化也很惊人,从一个胖乎乎的大圆脸,变成了浓眉大眼的大帅哥!其实他本身就很帅,但是臃肿的肥肉让他的五官变形了。

当时这位老师指出了这个男孩的一个成功秘诀:将一件小事持续做的力量。

当时的我,只是觉得很有道理,但更像一杯鸡汤。不过现在我开始明白为什么人们无法将一件小事持续做下去,原因主要有3大阻力,这可能是很多人的通病:

第一个阻力: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这样就容易注意力分散,做什么都是三天热度。

第二个阻力:有梦想,有目标,可是不知道如何拆解目标。我们都知道吃大象的方法,就是一口一口吃。可如何拆大象是个难事。

第三个阻力:以结果为导向。这句话听起来没错啊。但是往往人们太重视结果,而不在意过程,而结果迟迟不来会产生怀疑,焦虑,缺乏耐心。

我们注意到,成功的人身上往往有很多好习惯,所谓习惯,就是反反复复的重复同样的一件事。比如早睡早起,比如阅读,比如做反思和计划。这些行为单独拿出来,真的没啥吸引力,有些甚至很枯燥。但持续做下去,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能量。

比如我的几个成功体验:

1,用英语写迷你小短文配图发INS

自从我开始一日一画后,我便在INS上发布我的画,但INS的网友主要是说英文,我想如果我用英文的话,既可以获得更多浏览量,也能培养英文学习的微习惯。于是我尝试写英文短句,并让儿子的英文辅导老师抽空帮我改改错误。同时我将这些句子录入ANKI app,使用艾克浩特曲线记忆法,每天去读,去背。因为是自己画的图,自己写的英文,很容易记忆。

持续了1个月左右,我开始发现几个小小的变化:我写的句子语法错误越来越少了;和学校老师对话时,语法和句型的错误也减少了;日常生活中我更愿意去听英文信息,和孩子用英文对话。

这时我开始感到,这个方法不错啊,即使每天只花5-30分钟学习英语,可是时间长了,我的语法和语感在微妙的进步。而由于持续不断的关注英语学习,带动了自己在生活其他方面的英文练习。

所以,先从兴趣出发,再养成小习惯,然后就如同滚雪球一样,带来复利的效应。

2,在简书日更文章带来的联锁效应:

持续每天发文,有5大可见的好处:

- 受关注度越来越高;
- 写的多不仅锻炼文笔,还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 带动了阅读的习惯,想要持续输出,必须要有持续的输入;
- 通过上写作和阅读课,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结交了很多优秀的朋友,打开了新世界;
- 推动了对现有习惯的优化,想要持续做一件事,必须要有一系列的好习惯。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将一件小事持续不断的做下去呢?我认为也有三点要素:

第一:这件小事,必须是你喜欢的事。

我说的不是只喜欢这件事带来的结果,而是能够享受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即做事情的过程本身让你感到快乐,甚至能够专注,产生心流。这样的事情才能一直持续做。

第二:这件小事,是你的长远梦想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第一点,做这件小事,做的时候心甘情愿,还很开心,持续做下去还能够助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这样内在的驱动力就很足了。

第三:用质量管理的PDCA管理循环,来管理这个过程。

P即PLAN:做计划,
D即DO:行动,
C即check:检测,
A即ACT:修正。

同样,从开始做一件小事,到实现一个大目标,这个过程不会是短短的几天,可能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如果光有目标,和行动,缺乏检验和调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是非常容易偏离轨道的。

反思和计划可以每年每月每周每日去做。不过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办法,不必那么统一。对于从未做过的人,最好是先开始每周反思计划,再逐渐养成每日的反思计划,电子工具推荐使用印象笔记,滴答清单,OmniFocus等,纸质工具推荐国誉自我全年本,或点阵本子弹笔记。

找一件你心甘情愿每天去做的事情,将它拆解到你能行动起来的小任务,然后就去做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