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早定义你自己以及一件事的优劣两面性
什么是定义自己呢?就是对自己说,我就是那样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前天和海哥聊天到深更半夜,他对我说,感觉自己要自闭了,自己和世界格格不入,觉得自己不适合和别人相处,他一个人很自在,是不是他性格有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给自己下这样的定义呢?意识决定行为,我们对自己下的结论,是大脑通过收集过去或者当下的行为而得出的结果。也就是说一个人确实比较自在,自己确实比较难融入身边朋友说的话题。于是自己更加不愿意和别人相处久而久之和别人相处更加不自在而形成不好的循环。
想要打破这种循环,就不要过早给自己下定义,而是敞开心扉去体验更多的东西,从而改变自己的意识,再改变自己的行为。
海哥那么期待改变自己,是觉得自己性格的这些部分是不好的,但其实,有一些性格的好坏界限是很模糊的。
如果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性格,善于利用自己的性格特性,就能把自己性格里面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反转,你以为的缺点用好了会变成优点。
举一个例子:
以前我朋友都说我太深沉了,想很多,但现在却很少有人这样说我,都说我为啥能那么自由自在。想太多这个词应该是我所有的朋友都这样说过我的,(当然这里要区分一下想太多,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基于无事实的东西胡乱猜想,但我这里说的想太多不是这样的,这里的想太多是指对已知事件执着的想要知道原因),以前年轻的时候,一度因为这个很纠结,觉得想太多就是多愁善感,就强迫自己乐观,但又没有办法做到这样导致大学期间一度自闭。和海哥一样,对于侵犯到我世界的人一度很敏感,很排斥,最喜欢的事就是戴上耳机拿起相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一整天不说话。
就像之前谈恋爱吧,对于那段初恋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不断的纠结,这个人真的合适我吗?是不是我太苛刻要求太多了,还是再努力尝试一阶段吧,现在看来多么盲目和愚蠢啊,我和他之所以在纵多事情上一直不合主要是因为我和他在许多事上的价值观和原则是不一样的。如果我无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自己喜欢和适合什么样的人,再怎么磨合都是没有用的,性格真的能磨合吗?我妈妈说是不能的,如果渴望对方做出重大改变基本不太现实,能磨合的只能是那些无关紧要不太重要的细节。
改变的来临在于去年,想太多成为我在工作中的优势,对一件事刨根问底让我在工作中能更加全面的预测风险,随着这种对于一件事的执着和深挖(比如玩摄影,就会想知道照相机成像原理,照相机进化过程,不同品牌类型的相机成像有啥区别,不同时期著名摄影师的成像风格等等),让我终于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果说以前想太多是因为不知道往哪里走,就好像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四周都是路,所以一直在想自己该做什么样的决定,而那些盲目乐观的人(乐观是好的,这里指对自己的决定盲目乐观,并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意味着什么的人)已经快快乐乐的往前走了。那么当我思考清楚,基于目前自己的情况,走不同的路对我意味着什么,我将得到和失去什么,路的前方我将面对什么,这时候的步伐终于开始快了,我所做的决定也会更果断。而那些盲目在走的人,一旦前方遇到困难,反而会开始迷茫起来。
所以不要轻易的定义自己,任何性格也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优劣势,不断去优化自己的优势,弱化自己的劣势,大脑随时保持信息的输入,更新自己的知识,就能更加清楚的知道事情背后的原因,不偏激不武断,能良好的解决问题。
像海哥之所以觉得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格格不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同学们现在聊的话题都是情感和追星的,而他现在更多思考的是未来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样一来能聊上话的朋友当然就少了,等哪天他思考好自己想要的路,那时候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这些事吧,等到那时候他也许也不会像他朋友那样把心思都花在烦恼感情的事上,因为对于许多东西他能心里有数。但是过犹不及,太执着也不是啥好事。就算思考不清楚这些问题也该用更好的心态去拥抱和享受生活,接触多了可能就自然通了呢,这是他需要改的部分。
现在的我可以说是没有太多烦恼又不会太纠结,也不需要想太多。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所以不会过分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凡事以这个为基础来左右我的行动。我也清楚自己性格中好的坏的好坏参半的部分,知道自己适合和什么人相处。在许多事上都已经不需要太纠结了。
不要过早定义自己,而是要全面认识自己,让自己性格的某些部分往好的方向发展。也不要随便定义别人,什么性格是好的,什么性格是好的这个界限可能很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