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8 第七季第17次李鸣督导田老师第5次督导总结
20231108 第七季第17次李鸣督导田老师第5次督导总结
一、怎样治疗回避型依恋的来访
回避型依恋的心理机是因早期亲子交流形式是亲拒绝、子退缩、子压抑,来访形成习得性无助,认定养育者不会给,调节能力下降,自己没努力,就真的得不到,再次证明不可能得到,加强恶性循环,成年后根深蒂固。
在此案例中,来访一直想得到被爱,当咨询师问来访他理解的被爱是什么,来访说:我只有爱别人,不被别人拒绝,才能体会到爱。
当有了回避型依恋这个诊断,治疗首先要放在回避型依恋的框架中开展。
动力学派治疗就是要把来访的的想法潜意识内容意识化。来访说:我只有爱别人,不被别人拒绝,才能体会到爱。从就这个点开展治疗工作。
一)澄清来访的爱及被爱是什么意思细微差别。
来访小时的爱是他想尽一切办法让妈妈走时能带上他,他的被爱就是妈妈不抛弃她。
二)根据回避型的治疗原则理解来访的问题及症状,并针对性工作
治疗原则之一:亲密关系(亲子)双方是相互强化。
来访的习得性无助也让养育者一样无力。工作中咨询师体会到了来访妈妈一样的无力感。因此可从咨询师的无力感入手。
咨询师的无力感是来访给的,因来不管咨询师(妈妈)有多爱来访,来访都会说你不爱我。因为你不跟我回家,所以咨询师就很无力,咨询师(妈妈)无力,来访更无力。
改变方法是让来访变得有力。如果来访的无力感改变,咨询师的无力感就消失 ,因此,在此案例中不是咨询师使劲将自己无力感改为有力,而是咨询师要改变来访。让来访认识到他为什么无力,是因为他拒绝帮助,这也是回避型依恋的特征。咨询师的无力感是互补性反移情。因为孩子从来没有感到被爱,孩子的有力感来自于孩子的爱付出得到回应。
治疗原则之二:用共情/面质的平衡来开展工作。
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能站在来访的立场理解他的痛苦和焦虑,这是共情。当来访感受到咨询的共情时,就会告诉越来越多的事件说明他只有爱人家才能感到被爱,别人是不会爱他。然后在共情的基础上对来访进行温和的面质。咨询师先肯定他的感受和想法都是对的,但是有没有可能他也猜错了别人的想法,别人也是会爱他的,别人咨询师不敢说,但咨询师自己是满怀着对来访的爱和关怀,这时就是咨询师自我暴露的好时机,这是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是来访举的例子一定涉及到众多人物:女友、领导、同事、下属、朋友等,问问他猜准的比例有多少,还要问他是怎样猜的,咨询师猜的比例与他不同,因为咨询师的童年与来访不一样。这样要让来访慢慢知道知道是他自己阻止了对方爱他。因为自己阻止了对方爱他,他会永远得不到爱。
三)其它
除了明确诊断、掌握使用治疗原则,还须非常关心来访的内心体验、来访自我强度,根据来访的自我强度开展就是循序渐进,说一次不够再说一次,再一次,直到来访的观点与咨询师的判断接近,探索着往前走一步,走对了,往前走,不对退回来再来,要一点一点,步步为营。只要不往后退持续往前就会达到理想彼岸。
二、移情性痊愈及痊愈。案例中的来访经这一段时间工作后的人际关系好了,但不愿与咨询师之外的人建立亲密关系,这是移情性痊愈。移情性痊愈也是痊愈,人们认为移情性痊愈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它会变,若能维持它好就是修通,就是痊愈。
三、何谓反思
第一知道自己什么做错,第二知道为自己什么会犯这个错。
四、区分表达和防御
任何一事,我们说要这么这么去做,对方说你早做可以了,这就不是表达而是防御。为什么?因为你的做法会导致了他的痛苦和焦虑,所以他会用早就该来掩饰,防御我不会因为你的行为而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