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今天,你,一定了吗
大概是两年前了吧,因为一次征文活动,我获赠一个无线鼠标,磨砂红的,日本牌子,看着很高级。我当时开心,因为刚好自己的有线鼠标,上了年纪,不太灵光。
回来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换上电池,可惜,无用。
我看着同样上了年纪的笔记本,心想,一定是电脑太久了, 程序不适用。
于是,鼠标搁置一边。
半年后,我换了新的电脑,遂又想起它。一番捯饬之后,它除了泛着微微的蓝光外,真是只鼠不标。
遂将它仍扔置到抽屉的深处。
感叹道,赠品而已,一定是个瑕疵品。权当做个纪念吧。
一年后,体重计没电了,我买来电池更换。
因为还有多余,就放在抽屉里,突然看到这个被我赋名为纪念品的无线鼠标,心想,会不会是因为当时电池没电了呢?
更换电池,安装小插件,无线鼠标,真好用啊……
哎,因为我的固化思维,一定是电脑的问题,因为它老化了,一定是鼠标的问题,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赠品,可却不想原来只是电池的问题。
两节被放置了许久的电池,只有微弱的电量,仅够小小的鼠标,发出微微的蓝光,却无法让其运转。
这才是,事情的,真相!
带着“刻板印象”,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太早的下结论,自己将自己挡在真相之外,挡在真理之外,挡在美好之外。
人们总是这样。
高铁里,一个两岁的娃娃哭闹不停,孩子的母亲又是喂奶,又是旺仔,又是拿出ipad播放光头强,依旧不行。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大,整个车厢似乎都被这哭声征服,一动不动。
周围想要小憩的人们,不时投来烦躁的目光,包括我。
年轻的母亲,一边对周围的乘客抱歉,一边说,他最近就是这样,脾气越来越大,动不动就哭。
然后她站起来,试着摇晃着,想要哄孩子睡觉,只是孩子并不配合。
隔壁,一位五十岁的阿姨说,你给孩子脱件衣服试试,他可能热了。
年轻的母亲,一脸摇头说,一定不是,这点衣服不多,他在家穿的比这还多。
阿姨沉默。
年轻的母亲在车厢里已经走了两个来回,孩子已然哭的“痛彻心扉”。
阿姨看不下去,又试着建议到,你就给他脱件衣服试试吧,我做过月嫂子,我照看过好多孩子。
这个年轻的母亲,终于决定试试。
脱了外套两分钟后,孩子便不再哭泣。
五分钟后,他对着车窗东看西望,玩的不亦乐乎。
他哭了,一定是饿了,一定是渴了,一定是困了,但一定不是热了。
哪怕是母亲对儿子,你总是以为你很了解他,然而并不是。
人们总是这样,总以为自己最了解身边的家人,爱人,朋友,推测着他们所有的“一定是”,排除着他们所有的“一定不”,却忽略了他们真正“需求”。
带着自己的所谓“真的了解”“从来没有”过早地做“一定不是”的排除法,你总是这样。
于是,从无话不谈到无可奉告,从亲密爱人到最熟悉的陌生人,骨子里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愈来愈尖锐,你以为是他们变了,却不知,其实自己才是这场演绎的导演者。
人们总是这样,却不自知。
不仅对事,对人,其实,也包括对我们自己。
总是太早,就预定了结局。也总是太早,就否定了自己。
考研的时候,说,只有三个月了,英语这么差,我一定考不上了。
于是,本科一定是我学业的结局。
相爱的时候,说,Ta太优秀了,我配不上Ta,我们一定没戏了。
于是,分手一定是我爱情的结局。
工作的时候,说,我能力太差经验太少,我一定胜任不了。
于是,平凡一定是我事业的结局。
“一定是”“一定不是”,带着自己的固化思维,在是与非的两极之间,你错过了无数美好的事物,无数美好的风景,无数美好的机会,无数美好的相处,以及无数种可能更美好的自己。
人生本无定数,这本就是人生最大的定数。
只是你,永远忽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