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观《道德经》(30)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知其雄:雄,代之心之好动的一面,欲望、念头、情绪等。知其雄,即欲望、念头、情绪在心中生起的时候,要清晰地知道它们的生起;
守其雌:雌,代表心之好静的一面,即慈柔平静之心。守其雌,即要守住内心深处的慈柔与平静。
为天下溪:溪,代表日常修行所积累的微细功夫。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天下],即[道]之异名。在观心修行中亦可理解为[神府]即大脑。心为神之主,脑为神之府。观心修行,就是要让心静神清。为天下溪,即这是天下所有修道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应积累的修行微细功夫,时刻保持心静神清。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有知有守有积累,涵盖了观心修行的多个方面。从修行方法而言,守为静、为止、为定,知为觉、为观、为慧,有知有守即是止观双运、定慧双修。从修行方式而言,也已经包括了静坐专修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心修行,因此才称之为不断地进行微细功夫的积累。
常德不离:德,得也,经常这样进行微细功夫的积累,就会不断地获得进步。人合于道,名之曰德。常德,即道也。坚持这样不断地修行,[道]就一直不会离开。
复归于婴儿:久而久之,就会恢复到婴儿的[天真]状态,即无念无欲、自然淳朴、与道合一的状态。
知其白:白,代表显现,即一切有形有相的现象;知其白,即,要知道一切有形有相的现象;
守其黑:黑,代表隐藏,即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守其黑,即,要透彻地看清现象背后的本质,并时刻不要忘记。
为天下式:式,代表范式,即规则、规律、法则,为天下式,即,这是天下所有的修道者都要遵循的规则、准则。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安住于内心的宁静,观照身心内外的一切现象,深入观察和体悟一切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以本质规律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导,这是天下所有修道之人需要遵循的规则。
常德不忒:忒,意为差错。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修道就不会出现差错。
复归于无极:无极,即无分别、无执着、无偏见。久而久之,我们的心就会回归于没有任何分别对立、没有任何执着偏见的自然自在之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会发现,一切现象都是变化的,都是无常的,找不到不变的本质,没有例外,所以就没有什么好执着的了。
知其荣:荣,即繁荣,代表事物积极发展的一面。知其荣,即观照事物积极发展的一面。
守其辱:辱,即没落,代表事物没落凋零的一面。守其辱,即要看清事物没落凋零的一面。
为天下谷:谷,意为空静之心。为天下谷,即天下所有修道之人要体悟的空静之心。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生老病死,盛衰荣辱,皆是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繁荣必将没落,凋敝孕育新生,而修道之人只要恒常保持一颗空静之心,荣亦不喜,辱亦不忧,心常安闲,自然合道,一切无咎。
常德乃足:足,即圆满之意。恒常保持空静之心,久而久之,修道的功夫就逐渐圆满了。
复归于朴:我们的心就恢复到了自然本朴之心。
朴散则为器:自然本朴之心,体现到言语和行动上,即化为自然智慧的妙用。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与道合一的圣者,将这自然本朴的生命智慧妙用到各个领域,就能够在各个领域创造出优秀杰出的成就,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故大制不割。天下虽大,莫不汇归于道。大道的规律遍于一切领域、一切事物,隐藏在一切现象背后的道的法则,圆融一体,无有割裂,只要掌握了道的规律与法则,并用这些规律和法则指导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就可以与道相合,自然和谐。这即是道的智慧。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