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肾补脾,分清泌浊”治诸病

2018-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muyu01248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组疾病:

急性肾盂肾炎

发病急,有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及腰部疼痛等,患侧腰部常有

明显压痛或叩击痛。

慢性肾盂肾炎

症状较急性期轻。半数以上患者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其后有乏力、低热、厌食及腰酸

腰痛等症状,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时常会有急性发作表现。

慢性肾炎

是一组多病因的以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不一致,多数病人以水

肿为首发症状,有的则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亦可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及/或血尿,或仅出

现多尿及夜尿,或在整个病程中无明显体力减退直至出现严重贫血或尿毒症为首发症状。

乳糜尿

主要是由感染斑氏丝虫引起,其临床主要症状为小便混浊如乳脂,似豆浆,或夹有黏稠

的血丝、血块,甚至堵塞尿道,小便时有涩痛。

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

主要是由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尿道炎。主要临床表现有尿急、尿频、尿痛、尿

道刺痒、

灼热不适、

尿道口红肿、

有少量分泌物等。

女性患者可有白带增多,

外阴痒等症状。

慢性盆腔炎

表现为下腹胀痛,带多色黄,腰骶酸痛,月经不调等。

痛风

发病的先决条件是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一切临床表现,皆由尿酸钠盐沉积于组织引起。

痛风后期可引起痛风性肾实质病变,称为痛风性肾病。痛风慢性肾病在中晚期时,也会表现

为腰痛、浮肿、高血压症状等。

分析可见,以上疾病均表现为下焦

(

肚脐以下

)

湿热所致的小便频数、淋漓不畅或尿液混

浊,以及腰膝酸楚,下腹部、会阴部坠胀疼痛等。究其病因,会发现这些疾病均存在正虚邪

实的病理状态,正虚为脾肾不足,脾虚则中气下陷,吸收消化功能减弱,导致清浊不分。肾

虚则内热暗生,扰伤脉络,失其清泄之职。从而邪实

(

即湿热

)

蕴结于下焦处。因此,这些病

虽然可能分类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完全一致,却都可用中医的“温肾补脾,分清泌浊”治则

进行治疗。

在这里,

我们给大家介绍治疗急慢性泌尿系统疾病的一张著名验方――萆薢分清丸。

全方由萆薢、益智仁、石菖蒲、乌药等药组成。其中,萆薢为君,味苦性平,归肾、胃经,利湿去

浊,祛风除痹;益智仁为臣,暖肾缩便,补脾益气;君臣相配,温肾而利湿,固本而清源;

石菖蒲为佐,宣气逐湿,辟秽开窍,以助祛邪化湿之功;乌药为使,既能温肾散寒,行气止

痛,又可将他药引入病灶。诸药相配,共奏温肾补脾、分清祛浊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本方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利尿、通淋的作用。对上述多种泌尿系疾病及某些慢性病均有

良好的治疗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