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研习资料

绝学无忧

2019-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西楼望月圆

一个人,只有读过足够多的书,才能触碰到自己的极限,得到蜕变!

有人说,读那么书,是你自己贪心吧?老子都说了,弃智绝学,绝学无忧。

秉持这种理念的人,就像自己没亲自栽培花儿,路过花园摘下一朵,戴在自己身上,就说是自己的。

事实上,老子读过很多书,才写出《道德经》,弃智绝学的前提,是你要有学问。

1、你没读过足够多的书,就无法触碰到自己的极限。

老子小时候家境不错,请得起家庭教师,教了几年,这位夫子最后被年少的老子问得哑口无言了,把他当成“小天才”推荐给周朝的一位爱才友人。十几岁的老子,才离开家乡,到周朝的都城去继续求学。

后来,青年的老子谋得周朝图书收藏室的一个小官,从此举国的书籍,都尽收眼底,读书无数。老子人生前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求知,学习,这为他后来认知的蜕变,打下扎实的基础。

有个笑话,很多人听过。有个人吃完7个烧饼,才感到饱了,然后就后悔地说:“早知道如此,我就直接吃第7个烧饼。”

这个笑话,引申到生活中,依然适用。有些人说《道德经》好,《易经》好,其他书都不好,不用读了。其实,你不读其他书,根本就没那个意识境界能体会到《道德经》和《易经》的绝妙。

所以,该吃的前面6个饼,你还要好好地吃,该学的东西,也要踏踏实实去学。一个人,只有读过足够多的书,才能触碰到自己的极限,这个时候,才能突破极限,得到蜕变。

2、触碰到极限,并超越它,到了新的认知境界,自然会舍弃旧的知识。

老子《道德经》写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几乎读完了周朝所有的好书,才得到这样的体会,如果他没读过那些书,肯定不会达到这样的认知。

绝圣弃智,不是不学习,而是一个由繁化简,返璞归真的过程。

人在婴儿、少年的阶段,就要学习,不然他就没法认知这个世界,也无法融入这个社会。

而人到成年的时候,就要抛弃那些机巧和捷径,以及所谓的机智。

因为投机取巧的人,想通过捷径快速赚大钱的人,通常都是建立在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骗人的行当,来钱快,而且骗子的套路都绝顶聪明;贪赃违法,来钱也快,那些人挖空心思去琢磨如何规避法律。

老子说的“弃智绝学”,就是要放弃这种机巧之心,回归到自然之心,这样整个社会才能恢复自然和谐。

人的认知蜕变,是完全的转变。

就像由毛毛虫,蜕变成蝴蝶一样,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东西。一个是平面世界,一个三维世界。

而人的认知蜕变,外在的形态不会改变,但是内心认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这个时候,旧的知识自然会舍弃,新的认知,会提出新的看法和主张,为人处世的方式,也会发生截然不同的风格转变。

所以,我们还是要好好读书,等待自己的境界提升和蜕变的到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