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滇缅公路》、《滇缅公路》等系列文学散文杂著感悟交流

2022-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蛮土土

这个是恰饭保饭碗需要的东西,是我的稿子。能力有限,不知所云,大约是用来撑字数的。——我以后再来完善吧,我现在想要去买那本书!!!

首先,对于作为同大家分享交流的东西,应该事先进行以“训诂”的态度进行查证,尤其是涉及我国抗战历史背景的,更应该以史料为准。但是由于滇缅公路史料较少,我所接触到的又很杂乱,所以今天关于“滇缅公路”的学习分享是基于自己对一些杂记、影视作品学习情况下展开的,可能会有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请大家见谅。

会突然接触到这段历史,是因为在中华民族民族自信不断增强的今天,“地域自信”也随之出现,在一些抗战史实影像资料的下面,往往会有来自不同地域的网友互相“讨伐”,我们云南就总是落败,后来有网友回复了一句“中国工程师之伟绩”引发我的好奇。

1939年,有报载一文有句道:“中国工程师之伟绩”,此报文主要记述了一位《泰晤士报》的记者乘车沿腊戍至昆明视察,曾著文道:中国工程师之功绩,咸不能埋没也。凡经历云南者,均不免深羡中国人之决心及其勇气云。经过后人整理,猜测此文记述的记者可能是英国记者杉姆森,因为同一时间,他曾著文《滇缅公路小记》。

由着专业的缘故,我对滇缅公路的修建过程以及它现今存状非常感兴趣。但是没有找到什么系统性的资料,偶然间发现了一些外国人视角下的游记、小说、回忆录、散文等记录。大约按照成文的先后顺序,我首先选取了《老滇缅公路》,单看书名,很容易让人猜测:滇缅公路中间还经历过什么改建吗?那改建前或者改建后有经过临沧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阅读这本书。

不过,都不是。《老滇缅公路》是英国内维尔·布拉德利晚年口述的一部日记体回忆录,书中详细回顾了他与同伴1930年3月至4月,利用休假时间,以徒步与骑骡的方式,行经从中国云南昆明到缅甸八莫之间30个县市村寨的过程,详细记载了沿途所见风景、民情以及亲历的各种趣事。内维尔·布拉德利是一名传教士医生,他被国民亲切的称为李惠来医生,他无意成为了第二个马可·波罗,这本书是他口述,由厄斯金·克拉姆记录所完成的。

那我们把时间退回到1930年3月9日早上,马帮骡子已经驮着李惠来医生一行的行李启程,他们打算驱车前往安宁州(安宁市)和行李汇合,但是在3月10日早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导致二人落后了马帮一大截距离。令我很惊奇的是,虽然是靠骡子,但是从文中描述来看,那个时候,依托老滇缅公路,已经建立起了相对现代化的货物运输体系。旅途就在这样的“不如意”下开始,经过整理,大概的行程为:安宁市-禄脿镇—草铺镇—楚雄禄丰县阿纳村——河川(楚雄禄丰县罗川镇一带)—宝芒街(楚雄市苍岭镇附近)—楚雄市—楚雄南华县沙桥镇—大理祥云县普淜镇——大理祥云县云南驿镇—大理弥渡红岩镇—大理市—大理下关镇—大理漾濞平坡镇合江——大理漾濞县——大理漾濞太平乡——大理永平县——大理永平县曲硐(dong)村——大理永平杉阳镇——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保山永昌镇——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保山腾冲县芒棒乡——保山腾冲腾越镇——德宏梁河县遮岛镇——德宏盈江县旧城镇——德宏盈江县弄璋镇南怀河边小村——盈江县——帕切都(今名不清楚)——库隆(今名不清楚)——八莫。

读完,有些失望。我并没有获取到预先想要获取的关于“滇缅公路”的信息,唯一知道的是这是一条石板路,因为作者多次引用古语:“漂漂亮亮用十年,破破烂烂一万年”来形容它。

直至我重读了一遍,发现:这是马可·波罗走过的路、是丝绸之路、是马帮古道,知道了那年的滇池(昆明湖)西岸西山是如何的陡峭之势,南面稻田无垠之上阡陌是如何纵横交错,安宁城城楼东大门檐角有一只木刻的猴子、灰色瓦片上布满了青苔,知道禄脿有一日晨曦光晕是玫瑰色的、给光芒照耀下的群山披了一层金色斗篷,而后万丈金光力透幽暗的大山深处、以驱散山间的迷雾、凛冽的晨风。且也了解那年路边盛开着白色罪恶的花束给百姓带来如何的苦难、那民智未开的中国西南一角的高山上,又是如何蒙昧的活着......昆明与八莫,被无数这样的景色充实、推远至相隔一千二百多公里。山障水重、民族差异、地域之隔,,,,,,却又被一条“滇缅公路”紧紧系在两端。如是,并能明白,这就是已近逝去的”老滇缅公路“,同古董一样,后人描摹的是它其身承载的光阴岁月。我隔着屏幕,于句读之间能赏味的不过是那条公路承载下的时代光景。

原来一条路,可以承载着这么多的东西,才不是简简单单的建筑工事,自它建成来,我们这个西南片角未能被记录下来的历史,就都掩藏在这条路上的每一个石块砖瓦之下了。李惠来医生在日记中感恩“让我有双目目睹这一切,有双腿来到这偏僻之地,发现这片土地上无人知晓的美丽秘密。”我生于斯,长于斯,也很想感谢他,让我能在“老滇缅公路”消逝后还能欣赏到它凝结的波澜壮阔、领略百年前的云南风俗地貌。时间辗转至1938年,这期间诞生了很多围绕着滇缅公路的游记,因为这些赋予其上的内涵,他们走的是同一条路,但又好像永远都不是同一条路,是一种很奇特的阅读感受。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随着上海等海口相继被攻占,中国所有海口被封锁,而滇越铁路和西北线在日后极其易受远东局势影响,陆路国际援助交通线岌岌可危等缘由。中国,急需一条后方的国际通道,开辟新的抗战“输血线”刻不容缓。出于考量,云南政府龙云主席向国民政府提出修建滇缅铁路和公路的建议,由于铁路修筑工事艰巨,国民政府决定暂缓铁路修建。1937 年10 月,国民政府与云南省政府协商,确定滇缅公路由昆明经下关、保山、龙陵、芒市、畹町出境,在缅甸的腊戌与其中央铁路接通,全长1453 公里。而国内段,昆明至下关段已于1935年改造成土路(滇西公路)——这里让我想起了李惠来医生在他的日记中对游历“老滇缅公路”缘由的解释:近期即将被改造,担心那些旧日风光被人们遗忘,所以急切想要把他所见过的沿途风景用文字记录下来。由此,大胆猜测,昆明至下关段的改造工程大概是在1931年至1935年之间完成的——龙云迅及选派缪云台特使,赴缅甸同当时的殖民政府英缅政府协商,请求他们修通腊戌至畹町的公路,允许中国的物资从缅甸的仰光港上岸,通过铁路运到腊戌,再通过新修的滇缅公路转运至中国,在协商博弈期间,上海沦陷、杭州、苏州、南京失守,滇越铁路遭受轰炸破坏,滇缅公路的修建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态度的考场。1938年1月,滇缅公路总工程处紧急成立,全线具体线路的勘测工作展开。经过谭伯英后来的回忆,勘测工作是由不到三十个人完成的,仅有的测量工具是酒精水准仪,大多靠着肉眼观察和感觉完成的勘探报告。勘测完成之后,修筑此路的艰巨性才逐渐露出全貌来。除却横断山脉的陡峭,孕育来的民族文化也是险峰之一,云南政府要求路线不能经过稻田、尽量不要毁坏庙宇、坟墓等,拿现代公路建设来看,就是征地困难。尤其是祖坟问题,迁坟是一项重大的事情,需要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但是当时时间紧迫,根本来不及去找,所以当时百姓要求之后后代子孙出现什么倒霉的事情,政府要负全责。除却,就是技术人员的招募困难,迫于对云南边境“瘴气”和疟疾的恐惧,招募成了大问题,最终只好对流落到昆明有文化的青年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非常的概略,主要是教如何加快公路修筑的方法,如:“如何用沙砾平整路面、如何修建载重量不小于10吨的桥梁等”。后来这些年轻人经过磨砺,都成为了优秀的技术骨干,是除却滇缅公路本身外的另外一个奇迹。我在了解了这些之后,紧接着观看了《情比山高》这部影片,影片开篇就是前文所述的技术员各自分段到大山的深处筑路的情景,主人公被分到了“雷公寨”和“地母寨”两个山寨之间的这一段路,不仅面临两个寨子之间的纠葛,还要面临修筑的公路要穿越当地布朗人和阿瓦人的神山、神林及祖坟的问题,影片围绕着这两个矛盾展开,当地人各种捉弄主人公,希望他离开,其间穿插的主要内核还是当地人觉得“日本侵华、国家危亡”不关他们的事,但是又不敢公然违抗政府,颇含“民智未开”的意指。开篇伏笔是两个寨子中看不到一个青壮年,穿插交代是已参军奔赴前线。在僵持之下,县民政科送来了阵亡通知书和抚恤金,雷公山寨和地母山寨参加滇军的所有壮丁在台儿庄与日军作战中全部战死,面对亲人为国捐躯,两个山寨头人李大和杨八代决心筑路,并抛弃以往的恩怨,带领寨民们联手修筑一条支撑正义之战的运输大动脉。于是在雷公山和地母山上演了一曲人们用原始工具、尽倾财物、经历饥饿、虐疾、献出鲜血和生命开山辟地、修筑公路的悲歌。

1938年初,滇缅公路沿线约20万各族人民被征集到公路上,这其间大多是老幼妇孺,他们用双手在世界上最崎岖的山脉上凿出一条一千多公里的公路。疟疾、危岩巨石、自然灾害等迫使滇缅公路以鲜血和人命的代价向前推进延申,翻越重山峻岭、跨越怒江和澜沧江,现代公路建设中每一个简单的环节,在当时,几乎都要付出人命的代价,如路基压实、材料输送等。当时,既定工期是三个月,台儿庄战役胜利,申请延期至38年5月,至6月未见完工,且武汉会站被迫提前开始,龙云令各路段官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恶习太深,敷衍成性,要从严惩处。物资、资金均不足,地理条件“恶劣”两字不足以形容,这样的情形下,被处罚的技术人员不知是做何感想。

雷公山和地母山上的悲歌只是这条公路上悲壮的一个缩影,却也是云南各族人民伟大精神的一个概述。滇缅公路于同年8月修筑完成,12月开始投入运营,举国欢赞,世界震惊,故为“中国工程师之伟绩”。

但是追溯整个过程下来,我觉得这句话太片面了,滇缅公路的修建,也该是20万云南各族人民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以极大忘我牺牲精神铸就的“无字碑”!诠释了云南各族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匹夫之责”。

至1942年间,机关、工厂后迁,造就的大后方“畸形”的繁荣,军用物资、民用生活资料、生产资料需求大增,这些物资需求都依靠滇缅公路输送。那围绕着物资运输,在滇缅公路上,发生了很多伟大的事,如:《南侨总会第六号通告》、南侨机工归国服务团等。在短时期内,滇缅公路呈现出了无可比拟的繁荣,带动了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如“707小镇”等。

1940年,日军侵占越南,以此为基地,日本飞机开始轰炸滇缅公路全线。于此同时,美国决定给予中国国际援助,为了应对突增的运输量,当局政府决定铺设柏油路。但是在铺设期间,中—印—缅战局失利,仰光失守,1942年,滇缅公路被完全切断,入缅做战的中国远征军撤退到怒江东岸与日军隔岸对峙。

......

前身、前期准备、勘测、征地、修建、管理、运营到失守,本人对滇缅公路的了解大概在这样的过程线上展开,围绕着它的传奇,其实并没有断绝在1942年,以史迪威、陈纳德等美国名将为代表的“史迪威公路”“驼峰航线”等都与之有脱不开的因果缘由。包括后来惨烈的“松山战役”也是如此。

在整个追溯过程中,我逐渐舍弃对它所历之地探索的执着,它所负的时代职责、所凝聚的民族毅力、所历尽的磨难逐渐成为让我难以释怀的部分。毫不夸张的说,在此之前,看到材料里对公路赋予的什么经济命脉等等职责,我只感觉到了责之重和“假大空”,经过“此役”,我深深地感受到:交通,能戴皇冠,是因为能承其重。在我门交通宣传片中有一句话,大意是“让世界听到临沧的号角”,早以前听来觉得有些自大的尴尬,如今再想却有一种笃定的自豪。

滇缅公路最终没有给西南带来持续的繁荣是时代之殇,如今,重新扬帆,一条条“大动脉”相继建成,再现和延续繁荣,号角吹响,向着世界启航,让世界重新聆听我们跳动在重山峻岭间的活力。于此,我也为自己是一名交通工作者而自豪。

古人意识中“三”为数之有限之极,无限之始,“三”后为多,悠悠岁月,入职数载,恰为三年,在这个有意义的数字里,希望自己以后对待工作能褪去青涩和毛躁,多一份年份积淀下来的稳重和责任心。到此,我的学习情况分享交流完毕,谢谢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