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日常随笔记

我不懂得写作

2020-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雅嘉

“教授,我跟我的太太以前是无话不谈,十分恩爱的,但自从有了孩子后,生活的重担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每天回到家中,看到的都是我太太板着的面孔,就算我们两个共处一室都相对无言,我感觉当初我们对彼此的爱意已经远去,我们的婚姻状况已经亮起了红灯。这时我该怎么做,才能挽救这段婚姻,让爱意回来呢?”其中一位学员问。

教授只说了两个字:“爱她。”

学员疑惑道:”教授,你不明白,现在我和我太太已经没有那种爱的感觉了。“

教授的答案依然是那两个字:“爱她。”

以上是我凭零星记忆不完整地摘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一个片段。

“爱”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

所以,我们不应该静坐等待“爱”的来临,因为“爱”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只是一种来无影去无踪的感觉,我们只有积极行动,去主动创造爱,我们才能够感受爱。

其实我们也可以将这个逻辑运用在写作上。

想掌握写作这项技能,但没有写过文章,不懂写作,该怎么办?

答案:去写。

你不懂,自毕业一来,我已经很久没有碰过笔了,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

答案:马上去写。

总的来说就是,如果有梦想(想写作)就要主动出击,马上行动(执笔),无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不想/不知道怎样写就硬写)去实现梦想。

记得当初学游泳的时候,都是带着恐惧,眼一闭就跳进水里毫无章法地乱划一通,慢慢地就学会了。

学写作就像学游泳一样,下笔写就是第一步,总不能说要先学会游泳,才肯下水不是?

谁也不是天生会写作,字写多了,文章就有了。鲁迅当初也只是学医,后来才弃医从文,成就一代文学巨匠。

对于我来说,写作的契机在于当初只是看了几本书后,突发奇想如果有幸能考写字营生那多好,幻想着只算版权费就能躺着数钱数到手抽筋。

我很感激那天在简书上第一次码字的我,当时真没有想过要日更,想着有心情的话,可能会几天写一篇文章,然后手滑点了日更挑战,然后就成了今天这样,现在想想世事真是意想不到。

所以,想就要行动,如果不下笔,永远都不会知道原来自己会写作。

现在日更已成为习惯,在踏出4下笔写的第一步后,第二步就是要思考怎样去把文章写好。

静下来想想,写作的标准是什么?文章怎样算是写得好?由谁来评定?评定的人是谁?为什么他有这个资格?

每天我都想这些问题,突然记起以前语文考试,总有有几道题目大概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跟心情?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到现在我都一直存有疑问,问题的答案为什么是唯一的标准?对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心情,出卷的人为什么会知道?他们都问过作者吗?例如鲁迅有这么多篇文章,怎么可能做到每篇文章都去问人家是怎么想的?

后来,我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所谓的答案只是方便改卷人对学生们的各种回答进行统一评分。

所以我就想通了,写作好不好哪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只是用途不同因而评判不同,导致评分标准有差异罢了。

如果你是用写作来宣泄自己的思想感情,那么你就是这篇文章的评判,写得好不好自己知道;

如果你想用写作来赚钱赚流量,那么广大读者就是评判,他们会用点击率来比分。

所以先确定写的文章是用来干什么的,如果是我手写我心,那么尽情地写,写到身心舒畅为止而不必理会其他;如果是用来投稿,那么就要看清规则,尽力去取悦读者。

在写作路上,我想每个人都是在黑暗中孤独前行,手中的笔就是拐杖,或许会被路上的碎石绊倒过,也或许有时会怀疑自己是否走错方向。

但请对自己有点信心,大家都是在摸索中前行,有些大神的写手们,除开那些天赋异禀的,大部分都是从小白开始一路走过来的。

不懂写作没关系,因为不懂,所以要坚持,步伐可以缓慢,但不可以停止。

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