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眼里的《寄生虫》,富裕的善良拯救不了贫穷的阴暗

《寄生虫》片名有点贬义,故事也不算无懈可击,但角色完整,情节跌宕起伏,完整地阐述了两个阶级,三个家庭的故事。最终来自地下室的人还是藏身地下室,人间蒸发,像一个幽灵一样苟且偷生。
最怒其不争地是穷人家的父亲金基泽最后刺死了富家男主人朴社长,表面原因是被富人嫌弃有一股地下室的“贫穷”味道,但根源是穷人仇视富人,最后金基泽那突然一刺,极其震撼醒脑,是仇富情绪的爆发。有一个铺垫就是金基泽地下室漏出地面的半个窗户,经常被醉鬼光顾宣泄,可他从来都不敢出来吭一声,懦弱集中爆发起来惊天地泣鬼神,明智之举就是远离真正的懦夫。
另一个穷人家的男主常年不见天日地藏身富人家地下室,虽然已经精神异常,但却把富家男主社长奉为偶像,注意地下室有很多社长的图片,始终念叨尊重社长。他选择复仇攻击的对象是为了生存更不择手段的另一对穷人家庭,也确实是这家人杀了他唯一的指望富人家前管家老婆。复仇和麻木的穷人。
同一个阶级对待另一个阶级截然不同的态度导演了不同的结局。
电影让人看到现代文明的韩国,光鲜靓丽的根基里隐藏着无数为生存挣扎,生活在地下室的人,他们没有工作,然后没有钱读书,没有钱读书,就改变不了命运,沦落得没有钱吃饭,又哪有钱和体力拼搏。社会的烙印就像电影说的那种来自地下室,洗不掉的味道。
《贫穷的本质》一书里分析了贫穷思维,生存优先别无选择。但是贫穷不能选择愤世嫉俗、杀人越货,这点太卑劣了。但这可能就是真实的世界。
富人朴社长被杀,作者我初见时很震撼气愤,因为这场地下室的生存争斗中,他毫浑然不知,却无辜躺枪被杀,细思后揣测导演想表达的意思,虽然富人绝对富裕后,看上去单纯美好,与世无争,但富人累积财富是践踏了穷人的生存空间,注意富人是IT公司的老板,IT公司是做甚的?高科技,智能机器最终会替换人类劳动力,富士康工厂的无人车间,需要有技术的操作工人,而不是廉价劳动力。财富的蛋糕就在那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社长死得深邃了。
第一人称主人公基宇最后立下志气要买下那所他爸爸杀了富家男主人,和她妹妹被地下室穷家男主人所杀的大宅,即使天赋异禀,除非踩上了风口浪尖,谁能实现阶级的飞跃,励志的人物很多,可每个时代能有几个李嘉诚,去深挖那些诸如王石等都是有父辈根基,一代代累积着才有机会成为时代的宠儿。年轻人不如给自己立下点实际的目标。
这个世界上除了富豪大宅、贫民窟,更合理的配置是有更多的中产阶级,但现实的中间层是无数努力读书,拼命工作的中间人,他们撞上大运,可能会变成富豪,也可能因为某场事故或者疾病,彻底返贫,所以只有努力奔跑。他们很多出身贫困,努力加幸运,他们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最终摆脱了贫穷陷阱,这也是《贫穷的本质》一书中给出的摆脱贫穷的一种有效方案。
因为每一代人都可以脚踏实地向上努力一点,虽然不能实现阶级的跨域,但可以让自己的后代活得一代比一代有尊严,不可能从地下室跨越到阳光大豪宅,但是可以从地下室逐渐走出来,拥抱阳光。只有阳光才能扫平地下室气息。
跨越阶级没有爱情,也没有平等,甚至感恩也是凤毛菱角,因为富裕的善良拯救不了贫穷的阴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