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毕竟人间沧桑,归来仍是少年

2020-09-15  本文已影响0人  扶风树正茂

          光,常驻人间。

                                                    ——题记

          公元1007年,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他哭的很伤心。代表了他今后吉凶难测的命运。四岁时,他失去了父亲。尚且稚嫩的他还不明白失去是什么意思,只是茫然的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听到房间里隐隐传来的抽泣声。失去了父亲这片天。这对孤儿寡母的日子当然不好过。让这位伟大的女性用稚嫩的双肩撑起了这个片天。仍坚持教他识字。看着母亲头上的白发与皱纹一天天的变多。他明白了什么叫做责任和担当。他开始期盼快快长大。

      不久后,或许是命运女神眷顾了他。他的叔父出现了。叔父带着幼小的他走南闯北。长了不少见识。但重要的是,他见识了农民阶级被压迫的那一幕幕,贪官肮脏的嘴脸。百姓痛苦的呻吟。 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他第一次开始明白。原来那辉煌的帝都,高高在上的统治者。都是建立在无数人的苦难之上。看起来强悍不已,风调雨顺的宋朝。早已像一个腐烂的苹果。只要敌人轻轻一踩,便会灰飞烟灭。这些见闻在他的心中种下了光明的种子。只带生根发芽的那一天。

    在跟随叔叔游历的途中,他渐渐自己长大了,也愈发成熟了。也有一腔热血与抱负。在他看来,大丈夫就应该乘长风破万里浪。叔父将他送入学院苦读,他为人聪慧。又刻苦读书。连他的老师也很赏识他。恐怕连他自己都认为胜券在握。目标直指状元郎。但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他快要登上成功的顶点时。将他打入无尽深渊。他落榜了。所有人都很震惊。他郁闷不已,他恨!他恼!自己自幼聪慧。又勤奋苦读。却落得个这种下场。他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他辜负了所有人的希望。他放弃,他退缩,就在他正要踏入黑暗的那一刻。一道声音在他的心中响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并不是命运对我开的玩笑。而是他对我的考验。”他重新站起来了。他闭门苦读。不见外客,只为心中的一个信念。

    他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努力过后或许没有回报,但不努力永远没有回报。公元1031年,他再次进京赶考。不负重托。考入二甲,他的老师更欣赏他了。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人生有四大乐。他一下便得了金榜题名之乐与洞房花烛之乐,但他并不高兴,因为他看透了这个外表威严,实则内部黑暗不已的朝廷。他看透了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看透了这严苛残酷的封建制度。他们便使百姓苦难的源头。是呀,在这边朗朗乾坤之上的乌云。但他暂时撼动不了他们。他暗暗的积蓄力量。他相信有朝一日,他会挥动光明之剑,劈开这片无尽乌云。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他苦苦等待之际,一个机会悄然而来,公元1040年,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主持了一项为历史所铭记的改革——庆历新政。范仲淹在人生得意之际,自然不会忘记这位志同道合的好友,同年,他被召入京,参与了这项变法运动,他自然知道此去是凶多吉少,多少年来,无数人倒在变法这件事上。大贵族与大地主的利益不是那么好动的。他也曾犹豫过。也曾胆怯。毕竟他只是一个凡人。但他依然选择前行。只为当初一个承诺。如此天赐良机。他怎么可能放过!

      在他的帮助下,范仲淹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过程一片胜利,朝廷上下焕然一新,仿佛反对派不存在。这让范仲淹等人高兴不已。以为胜利措手可得。但他却在这里面嗅出了阴谋的味道,山雨欲来风满楼,暂时的平静背后必定避免着更大的风暴,他这风暴不是一个少年皇帝能够抵挡住的,还不如现在见好就收。以保留希望的火花。也曾去过范仲淹等人,但他们执迷不悟。他不可能背叛朋友。不可能背叛圣上的重托。他只是一介书生。但却只凭着一腔热血与义气,现在这个风暴的中央,稍不注意,便会粉身碎骨。但他不惧,他心中怒喊道:“若已无路可退, 我必拼死一战!”

      宋仁宗终究还是没有挡住压力,将范仲淹等人贬出京城。独把他留在身边。他已经是孤木难支。他亦不放弃,仍坚持留在这里。他变得更加成熟与内敛了。他不能被抓住一点把柄。他要保留这朗朗乾坤的最后火花,但这并不代表他的热血已然熄灭!在高若讷诋毁范仲淹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怒哧高若纳,即使他因此被贬,仍无怨无悔。

    庆历五年春,他第二次被贬,这让他有点心灰意冷了,为了一份信念,一份坚持。他已奋斗了了几十年。从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到行将就木的老人。在此期间,他经历了多少挫折与风雨,他都一一坚持下来,但前方仍然没有出现光明的曙光。反而忠良一个个被罢免,他苦闷!他无奈!他不解!他化悲愤于动力。将全身心投入到处理政务中。一年后,政通人和,百废俱新,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他的功德。他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又有了方向,信念被重新点燃,原来光明并不在于朝堂上的大谈阔论。而在于脚踏实地的干好每一件事。只要人人都这么做,这个社会岂能不善?然后,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做下两篇千古名赋——《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

    公元1073年,他与世长辞,但我想,他一定是带着微笑走的,纵观他这一生,坦坦荡荡,两袖清风,不许人间已经没有什么值得他留恋的与遗憾了吧!他就是思想界的巨人——欧阳修!

      品味欧阳修的诗词,表面上洋溢着喜悦与开心,其实真正的悲伤情绪内敛在字里行间,正如他的为人乐观向上而又苦闷忧郁,恍惚间,我看到欧阳修向我走来,虽然面貌苍老,在信念与曾经一样,从未改过,原来你历经沧桑,仍是少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