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超越相关修炼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意识光谱的原色 ———评《没有疆界》

2015-03-29  本文已影响238人  希腊的星空

早闻肯威尔伯的大名,之前也读过的《一味》和《恩宠与勇气》这两部随想笔记性质的作品,但开始接触他的理论性著作时我还是很激动的。《没有疆界》是严格意义上我读他的读一本书。

这是一本导论性质的书籍,深入之后还有《意识光谱》《万物简史》这样艰深的著作。他本人也推荐这本书作为入门书籍。尽管是导论,书中涉及的广度和深度也都是叹为观止的。在这薄薄的150页里,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对永恒含义的阐释,存在主义,密宗,死亡问题,精神分析,这些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思想都涵盖其中,却又不显得杂乱。作者紧紧抓住各个学派的核心,用人们熟悉的西方式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了那些看似矛盾无法理解的概念,并用“没有疆界”这样一个命题去引领这个本来松散的体系(本来就不是一个体系的)。

因而,按我这个工科生的思维来看,“没有疆界”就类似于肯威尔伯超个人心理学的第一公理,是意识光谱中的原色。

要想理解“没有疆界”这个命题,借助于庄子的“齐物论”是最方便不过了。简单的说就是任何在我们眼中的对立,大与小,高与矮,白与黑,光与影等等都是我们这些观察者内心的做的区分。作者很有意思把它与基督教中的原罪联系在一起,在解释疆界的由来时却又秉承佛教的态度:它就在那里,没有由来,讨论由来是一种思维上的陷阱。这一点可能是我的理解问题,我现在还没有弄清楚。

说到人类的原罪,肯威尔伯做出了这一番新的演绎,将重点放在了上帝让亚当给万事万物命名上,而非蛇与苹果的故事。我认为是方便对主体的论述。人类对事物的命名固然有助于理解世界,但也是人类为自己设置的第一道疆界。人类的意识犹如探照灯,它打在哪一个事物上那一个事物就会明晰清楚,但与此同时也会隔开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而事实上,没有那个事物不在联系之中。人类割裂开一个事物的所有联系,之后又用自己的理性重新搭载联系。语言,就是这样出现的。语言的出现就是人思维中对立的显现。本来的一体被割裂,还被投射上个人的喜好。这是东西方许多哲学家,玄学家都持有的观点。

这其实不是什么很新鲜的观点。很多经典的哲学宗教作品都有提及。我在看最初的几个章节时确实是觉得有些乏味。但同样是这个起点,肯威尔伯却不乐意只留下老庄那样简单含蓄的散文,他的“野心”在于整合。恐怕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我们对于很多宗教的圣徒,先知,上师敬佩有加,对于他们所属的宗教的很多信条都感同身受,但是每个派别都有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特点。比如佛教的消极避世,对于世俗努力的无所谓甚至直接否定,亚伯拉罕一神教对教旨无法忍受的执着,还有精神分析,印度教等等,很显然作者希望”整合”这些思想,来得到他的长青哲学,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书,我不敢说肯的体系。就书的下半部分来说,作者从社会角色—身心灵关系—存在主义心理学—意识的最终境界(我实在无法理解这一境界,姑且用涅槃形容吧)来做了一个他认可的层次关系。

这绝对是我之前未有的阅读体验。从前我也有对于整合的热情,但是做这样一个工作非常艰难。首先,研究者要有科班出身的背景和学术能力,否则就是民科民哲的呓语,其次,研究者能够离学术圈一定的距离,大而无当的论题已经被前人做透了,现在研究多是考据与训诂,象牙塔里的人反而没有跟随自己志向选择课题的空间,最后,研究者要能在这个后工业社会做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百科全书人”,这是非常难的,要有很大的决心的做这样的工作。

所以,虽然肯威尔伯在主流学术圈里的边缘人物,一度被人认为是灵修圈的(或许也真的是)或者通俗学术畅销书作家(这是什么名号?)。我仍认为值得了解他的思想,他带我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