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子,一辈子
作为一个孩子,有过很多任性的时刻,冬天就有一条:不喜欢盖母亲给的纯棉被,它没有时兴的被子新颖,提起来笨重,棉胎上花花绿绿的线不好看......总之,有很多理由拒绝。
可总耐不住母亲的念叨,一到冬天,扯出来盖的还是这条纯棉被,前前后后也盖了好些年。
入冬前,母亲说要给棉被翻新,没想太多就寄回家了。想不到突然入冬,被子还没来,只能蹭朋友的被子盖。这才想起纯棉被的好。
图片|孤狼-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纯棉被,只要不漏风,围起的被子里像被暖气包裹,慢慢发热,越盖越暖和。更神奇的是,再寄回来的棉被已经变得跟新的一样。
母亲说,它是可以翻新的。纯棉被就是这样,被睡得结块了泛黄了,给弹棉师傅砰砰砰弹几下,就又松松软软,洁洁白白。
图片|小潘子的拾荒生活-摄
图片|GoreMx-摄
被塞满的温暖
奶奶说,他们那个年代盖得都是这些纯棉被。
每年春耕,左邻右舍都会劈几里地种棉花,挖开小孔,撒几粒棉花籽,一个春天就变成了一株株小棉树。
图片|毛毛-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夏天,它们慢慢结出棉桃,一个个棉桃缀在树上,压得枝条都弯下了腰,可对大家来说,这是最让人开心的。因为棉桃越多,棉花就越多。
那时,人人常说一句话:“十层单都比不上一层棉”。棉花的好是公认的,所以一到收棉花的季节,一家老小都出动。
图片|潞然清风-摄
布袋装满了白花花的棉,也还想再摘多点,实在装不下就塞进各个衣兜里,就算会被棉核搁得慌,也要塞得鼓鼓囊囊,仿佛要把一整年的阳光都揣回家。
物质不富裕的年代,对他们来说,冬天有了棉花,才温暖又踏实。
图片|双鱼小C-摄
图片|邵峰-摄
被弹满的温暖
收好棉花,第一件事便是赶在入冬前,找弹棉郎做一床棉被。
这时候村里就有弹棉郎,挑着工具晃晃当当地走街串巷,哪家需要弹棉被,就把他请进来,弹上一两天。
图片|玄武金刚-摄
弹棉郎的工具很简单,一张弓,一个磨盘和细线。
村民们把棉花交给弹棉郎,师傅便用大弓,把棉花一寸寸弹松,“砰砰砰”地要弹上半天时间。记得小时候,偶尔也能听到这种声音,便约上几个小伙伴去观望。
弹起棉花,落单的小棉絮就飞起来,像小雪天,星星点点地围绕在弹棉郎身边,看得好不羡慕。不过师傅不给我们靠近,省得打扰他,或者怕我们吸入棉絮。
图片|来源于网络
等把棉花都蓬松了就铺在床板上,用磨盘压实,这样棉被就不易漏风,最后缠上棉线固定,一床棉被就做好了。
看着棉被在家中诞生,是那时冬天里最心满意足的事。主人家便将新被叠成豆腐块,红线一捆,抱到房间的某个角落里放着。
在接下来的冬天,只要看到角落里有一床棉被,再冷的天也都暖上几分。
图片|小松-tc-摄
一被子,一辈子
遗憾的是,母亲说如今会弹棉花的人越来越少了,做棉被的人,除了做喜被,就剩下老棉被翻新。
中国有个传统,嫁女儿的时候,父母会送一床喜被。棉絮上铺一个“囍”字,或一些寓意百年好合的图案,随着被子,带去长辈的祝福。
图片|摄影师-童-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母亲说,她现在盖的被子,也是出嫁时外婆送的,没想到孩子都长大了也还在盖,就像当初外婆说:“一被子就是一辈子”。
母亲的被子,这个冬天也翻新的一次,她说拿到翻新被子那时,突然想起了年轻时的感情,虽然现在多是柴米油盐的点点滴滴,但每想起有过的甜蜜,便觉得足够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KaShoCho和祥町雜貨店-摄
这就是一辈子的感情吧,由青涩到心照不宣的默契,由甜蜜变得跟老棉被一样简单、厚实又细水长流。
或许也是长辈们的期待:一床喜被在冬天时护佑儿女温暖,也希望两个人在生活里,相护、相持、相伴一辈子。
图片|余化-s-1-摄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