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定义篇
昨天看了徐远老师的一篇文章,文中从三大方面进行讲解什么是城市,收获颇多,使对城市概念有了全新的认知,今天将徐远老师对城市的定义和一些见解分享给大家。
文章说到,理解事物的本质,最快捷的办法莫过于从定义出发了,因为好的定义要直击事物的本质,他还说,翻阅了很多文献之后,却发现,自古以来我们对于城市并没有特别深入的理解,甚至不能给城市下一个满意的定义。
比如,以下是相关文献对于城市的一些记载。
1.于光远主编在《经济大辞典〉,把城市定义为: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
这个定义非常简明扼要,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人口集中”,二是“工商业比较发达”。说城市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是相对农村而言的,与农村的人口稀疏,以农业为主相对称。这个定义的优点是简明扼要,缺点是没有提到城乡差别背后的机制。
这个定义是描述性的,描述了城市的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城市人口集中,二是工商比较发达。但并没有回答城市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为什么会有城市?城市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什么样的城市能够发展壮大?等等。
2.美国城市学者爱德华·格莱泽给城市下的定义:
城市是人,公司之间空间距离的消失,代表了接近性,密度和亲近性。
这个定义的要点,依然是描述城市的特性,也就是距离缩短,密度增加,交流增加。但没有回答密度为什么会增加,如何增加的问题。
3.英国城市济学家K·J·巴顿给城市下的定义:
城市是一个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这个定义虽然也是描述性的,但是将城市描述成一张网,更加突出了城市的网络属性,比前面有进步。城市之所以能够集中,是因为形成了一个网络,在大大小小的节点上,人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 在古汉语中,对于城市的定义:
在古汉语中,“城”与“市”最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指一定地域用作防卫而围起来的城墙;而“市”则指进行交易的场所,是商品流通的中心。
关于“城”:
城市之定义篇
关于“市”
城市之定义篇
文章指出,古代城市首要的属性是安全属性古代的城,往往首先是个军事要塞,然后才衍生出交易的市场和其他。引申一下,就是军事和安全属性背后,其实是政治属性,因为人类社会的大部分时间时在,政治和军事是关联在一起的。古今中外,城市往往是政权和军事的节点。单纯靠商业发展起来的城市不是没有,但是很少。
“城”与“市”两个词组成新的词汇“城市”,说明一定的地域空间与其上的人口与经济结合起来,才构成城市。
- 美国城市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给城市下的定义:
城市不只是建筑物的集群,它更是各种密切相关并经常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的复合体——它不单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极。
这个定义有一点抽象,但是更加深入。芒福德想区分的,是城市的表象与本质。密集、人众、城墙,建筑,这些只是城市的表象,功能,权力,文化,才是城市的本质特征。没有从单一的角度去理解城市,更没有把城市定义为人口、经济、或者建筑的集群,而是着重探究城市背后的复杂关系。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的定义包括以下要点:
1)城市产业以工商业为主,相对应的农村是以农业为主。
2)城市的典型特征是连接和集中,农村的典型特征是孤立和分散。
3)城市多个市场交织形成的网络。
4)城市不仅仅是市场网络,还是重要的政治,军事,安全节点。
5)城市是文化的归极。
- 徐远老师在开篇给出城市以下定义:
城市就像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基础设施网络是骨架,功能机构网络是器官,芸芸众生是细胞。骨架、器官、细胞互相依赖,共同构成了城市有机体。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徐远老师给出的定义或许更贴近更形象直击城市本质。
至此,我们大致知道了“什么是城市”,依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城市?”换句话说,我们仅只是获得一个城市的“静态画像”,而依然不知道其发展的“动力机制”,只有了解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我们才会明白“城市”为什么会发展?什么样的城市会发展?下篇分享。
2018-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