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故事汇走近儒雅作者系列Dv八面来风

[红尘随笔]闲谈“称呼”

2018-01-31  本文已影响522人  落幕红尘
图/网络

文/落幕红尘

今天我们来谈谈该怎样与人称呼的话题。称呼也就是见面点点头,打个招呼,属礼貌范畴。小小一个称呼,体现着你对人够不够尊重?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是趾高气昂,唯我独尊,还是谦卑有理。

有人会说称呼有什么难的,就这么叫叫呗!那可不一样,其实称呼也是有讲究的,叫对了,没什么,叫错了,得罪人。

谈孩子与长辈

宝宝两岁多啦,都懂得家里人的名字,很多时候还故意直呼其名。首先你得清楚,这些名字都是你一一对应的教的。当孩子懂得了名字和称谓之间的关系,这以后再叫名字,就要纠正了,成为习惯就不好了。

长幼有序,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对长辈必须有起码的尊重!

一开始,你教孩子,叫长辈名字的时候,他叫了,被叫长辈还会很高兴的说,真聪明。

大家是逗孩子玩的心理,孩子是游戏的心理。

他高兴了。

孩子理解不了许多,体会到的是游戏的快乐、好玩、开心。

以后,他偶尔地叫了某一个长辈的名字,就是这种好玩、开心,能得到表扬的心理。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如何描绘的美丽,全凭家长的努力!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教孩子认识长辈,然后再一一对应的教会长辈的名字。孩子忘了后,还可以提醒。 但当着长辈的面,要告诉孩子正确的称呼。让孩子知道,名字与称呼的对应关系。作为引导孩子掌握辨识能力不是不可;作为一种游戏形式,于教于乐,也不是不可。但,要分清场合,关键是让孩子知道长幼有序,万不可当着长辈的面直呼其名。如果是调节或活跃一下气氛,大家觉得好玩,也不是不可。正式场合还是应该叫尊称。不会让人感觉到,你孩子没大没小,没有教养。孩子嘴甜一点,对人尊重,也会让人感觉到,这孩子,有教养,家长教导有方。

老师还是应该尊称为老师

有种情况,你和老师岁数相差不大,私下关系很好,也不可直呼名字,名后加老师,或芸姐,辉哥,那样更亲切。

但是在人多的场合,不管你们的关系多好,你都应该叫他老师,这是为他树立威信。

别在别人面前炫耀你好象跟老师关系好,就可以直呼他名字,如果你叫了,同学发现会认为老师是个很随便的人,就不会尊重他,所以你一定要把握好,因为这个,而不被学生尊重,你们的关系就会恶化。

长辈可以直呼晚辈的名字。比方说,你的辈分大,老师的辈分小,而你和老师的关系又是亲戚关系,这样是可以叫,不过不能在校园里叫,有损老师的形象。

老师在意或不在意自己的称谓,都应该给予理解。

老师再怎么同情达理。也不可与老师开过分的玩笑。这是学生应具备的尊师品德。

直呼老师的名字会让人感觉学生没有礼貌,对老师不尊敬。师徒如父子,尊敬老师,如同尊敬父母。现实中有几个年幼的孩子对父母不叫爸爸妈妈而直呼其名呢?对老师也当如此。

公司里的同事叫老师,还是叫师傅?怎么称呼?

初进公司,直呼名字肯定不礼貌,1.可以问一下,请问您怎么称呼?那我叫您辉哥可以吧?  就这样之类的问一下,看对方反映再做决定!2.同志,为中性词,不卑不亢,全公司通称为同志,也不为过,老少皆宜。摸不到深浅,可通称同志。即便是未见过的董事长,你称其为同志,也不能说你什么。混熟了,再恰如其分的对号入座。3.40以上的叫老师,20——30以上的叫哥。

关系要好的同学、同事、异性,不想直呼其名,怎样称呼才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叫哥、姐最亲切了:芸姐,辉哥。三个字的名字叫后两个字,全称全呼,会觉得生疏,省姓称呼,会觉得无比亲切。两字名,也如此。

我与妻子家人

对于我们家人来说,妻妹,见了我们都是直呼其名。几十年过去了,姐夫几乎不叫。家里姊妹,她都叫名字。在她的影响下,姊妹之间也都互相叫名字。反正我的感觉是,被人直呼其名,不舒服。一个人只有冷傲、自视清高、目无他人、唯己独尊才会如此。

可最近一段时间,好像变了个人,每见到我,一口一个姐夫。这次姨侄结婚,我们夫妻过去帮忙,更是姐夫长姐夫短,对姐夫赞不绝口:姐夫学历高,脾气好。

人到了岁数,对生活中的事情,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悟。

妻妹也快到了退休年龄,是家里面姊妹最小的一个。小的时候,父母都宠着她,养成一个,特立独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家里面除父母,对哥哥姐姐不呼尊称,直呼其名。每一次岳父母还为其辩解:喊名字伟大。把对人的不尊重,说成了是对人的最大尊重。我不敢妄言,这恐怕能算是最奇葩辩解了。有这个理由作支撑,本来叫我姐夫的两个妻弟,也改呼我全名了。从此,在妻家,我失去了所有人的尊重,唯独妻子,还像新婚时称我两个字的名字让我甜蜜至今。

在中国这个传统礼仪的国度里,向有尊祖敬宗的习惯,祖辈的名字和长辈的名字都不能直呼不讳。

许多民族的祖先崇拜习俗中都有这些禁忌事项。

汉族不论说写,都忌,言及祖先及长辈的名字。司马迁写史记,因其父名“谈”。所以把“赵谈”改为“赵同”,“李谈”改为“李同”;六朝时,有人避家讳“桐”字,把梧桐树改称做白铁树;清朝刘温叟,因其父名“岳”,竟终身不听乐,可见历代对家讳之严。

直止现时,子女仍然禁忌直呼长辈的名字,更不能叫长辈的乳名。与长辈名字相同或者同音的字也有所避讳。尤其避讳的是,晚辈的名字决不能与长辈的名字相同,或者有谐音字,同音字。否则,认为不尊长,是欺祖的行为。不但晚辈忌呼长辈名字,即使是同辈之间称呼也有所忌讳。

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出于对对方的尊敬,也不直呼其名。

我们只说一般情况,三个字的名字,通常只呼两个字,叫名,而不叫姓,会很亲切。唯有同学和战友可直呼其名。同事又不同了,带有社会属性,就不能直呼其名了。还有一点,带有社会属性的战友,同学也是有区别的。不能还像以前那样统统直呼其名了,要有所区别。这其中有人做了老板,有人是经理。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即便光屁股玩到大,在家叫他二狗子可以。在这人众之下,呼名定为不妥:对人缺少尊重,没礼貌,也显得你很浅薄。

建议不要直呼姓名。直呼姓名有点命令的意思不利于感情发展!从心理学分析也会给人压迫感,不尊重感,容忍引起烦躁!建议叫小名或者彼此约定昵称比如 果果 桔子 玉米等等。

我遇到过这样一档事:

同事的妻子,一个庸俗、低级、没文化、少教养的阔妇人,自以为有钱,目空一切,趾高气扬,专事巴结权贵,媚上欺下。一次路遇,她找我问点事,居然对我连名带姓,直呼其名。她年纪比我小好几岁,平时又不是很熟悉,很少见面,竟然这样的对我不礼貌、不尊重,我感到很气恼,但还是礼貌性的和她点了点头。我笑着对他说,下次,请不要直呼我的名字可以吗?她笑了笑,意识到我的不满,连忙说,对不起。

人和人相处,恰如其分的称呼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称呼意义不同 。或尊敬、或平等、或友好、或普通、或保持距离……把握好即可。

附带几句:

不知你是否注意,现代人的辈份观念似乎没有上几代人那么严格,举个例子:25岁对30岁的直呼其名是“家常便饭”,甚至30岁对40岁直呼其名的也有,不过,30岁对50岁、40岁对60岁,隔着辈,也就少了。

不知你是否知道,美国人都倾向于直呼其名,除了外交、政治、法律、商业洽谈、毕业典礼等正式场合,在日常交往中,不论年龄不论辈份,甚至是教师学生之间,也有直呼其名的,这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我们知道,中国古人,有姓有氏有名有字有号。秦朝之后,姓氏分得不是那么清了,但名和字,却是泾渭分明的。

简单来说,名是出生三个月之后取的,字是男二十岁女十五岁之后取的。之所以取字,他们长大了,可以结婚了。待字闺中,说得就是这个意思。“字”即在名字取了后又取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就作为一个人的“字”。

从古至今,在日常交往之中父母、长辈、师傅、老师、君王可以直呼全名。

当对一个人表示蔑视的时候,气氛之极(与之吵架)就可以任性地直呼其名了。

不是有个成语吗,指名道姓。翻脸的时候,绝交的时候,不再想跟你瞎掰的时候,就可以直呼其名了。


        〈当前                    上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