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习

如何才能让学习不中途夭折

2020-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是我安大叔

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学习成长,有的人成了精英,有的人成了专家,有的人还是一事无成,毫无专长。

同样的学习,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老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有人说老师讲课就像WIFI连线:

学霸是5G通道。随随便便接受率就是100%。

优等生是4G通道。正常的接收率90%。

普通学生是3G通道。很努力的接收率70%。

学渣是2G通道。再怎么努力,接收率依然在30%以下。

那么学霸为什么会得到那么高的接收率呢?学霸和学渣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之间的根本性问题到底是什么?

同样是新人,做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两年后他升职加薪,而我依然还是老样子。是我比别人差,还是别人比我努力,这里的根本性问题又是什么?

同样一本书,别人能在一个星期看完,而我放了一年了还只是看了两页,是因为我不想看,还是我没有时间,这个时候的根本性问题又是什么?

“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有自己的弱项和强项”,学渣们总是用这句话来搪塞自己在学习路上的夭折行为。他们心安理得的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自己不适合做这个事情。

也有学渣疑惑自己,自己难道不适合做这个?自己难道真的没有能力?经过之间的事情,看来我真的没有这个能力。他们用他们自以为的道理把自己安慰的妥妥的。

安慰完后,再努力学习其他东西,过了不久又发现不合适。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有学不会的东西吗?真的有所谓的天赋异禀吗?真的有所谓各人有各人的专长吗?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本性问题又是什么?

牛顿小时候成绩很差,老师经常罚他,为什么长大了成了物理学家?他到底用了什么方法使自己成为物理学家?

公孙弘小时候给人放猪,被人嘲笑,后来成了宰相万人敬仰。

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是从学渣逆袭到比学霸还学霸的人物。他们的学习方法又是什么呢?

学习需要经过无知、一知半解、熟悉、掌握、精通的过程。

从无知到一知半解我们需要做到是模仿,不管这个事情对不对,先模仿了再说,依葫芦画瓢。每一样学习的事情都是这个样子。

例如,我们学画画,一葫芦画瓢就是从画画中出来的;再比如练字,我们先模仿别人的字体;再比如写作,也是先模仿。

所有的事情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

等模仿了之后,你开始一知半解了,不知道这模仿干什么,模仿的东西又是什么,模仿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到了熟悉阶段就全部解开了。

那么从一知半解到熟悉又需要做什么呢?需要记,需要把模仿的东西记住。

再说练字吧,模仿的时候要把照着临帖模仿,我们要做到没有临帖也能模仿的地步,到了这一步也就到了熟悉的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字已经写的不错了,但是还没有完全掌握。那么从熟悉到掌握我们需要做什么呢?我们需要练。

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熟能生巧是有思考的大量练习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大量练习。当练习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到了掌握的阶段。

而要到精通阶段,单靠练习是不够的,有人说量变会达到质变,但是很可惜,学习这个事情量变永远不会到达质变。

这里我们需要做的是悟,只有悟到了,那么你的字就会有灵魂,就能有意境。

这就是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把各个方面学习的事情进行分析,到时候我们一起探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