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2月9日前好好读透一本书
近期,全国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各地都颁布了春节长假延期的公告,我们相应也获得了一次毕业以来难得在家闭关修炼的机会。
最开始的几天,你可能在电影和手机游戏中度过,但这样蹉跎时间难免会心生焦虑或内心自我谴责,宝贵时间可不能就这样浪费了,疫情过后还要生活,我总该干些什么。
是的,为了提升自己,你可以在2月9日前好好地读透一本书。
01 为什么读书能增加你做成事情的概率?
你可能会说,读书有用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请你先进入一个场景。
你是一个工厂车间主任,根据你们公司的人力估算,过年时期,某工位是瓶颈步骤,会操作这种机器的工人只有老王和老李两人,而目前这个工位前的半成品堆积如山。
你好不容易说服了还比较好说话的老李,大年初一到初三来加班。现在你必须设法说服老王除夕加班,面对这个高难度场景,你该怎么办?
如果你读过《思考,快与慢》,你就一定知道作者丹尼尔·卡尼曼在书中提出的锚定效应,于是依葫芦画瓢,你就可以这么做:先要求老王过年5天都来加班,被他拒绝后,再请他除夕来一天就行了。
锚定效应是什么?
是人们在对某事做出判断时,容易受到第一信息支配,这里5天都要来加班就是第一信息的“锚”,被老王拒绝后,再抛出的1天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简简单单一招,大大提高你说服老王的概率。
所以你看,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02 为什么你以前读的书没什么用?
你可能会说,《思考,快与慢》我在好多地方都听过,这的确是本好书。可为什么我以前读的那些书没几本有营养,读了也不知所云,2月9日没几天了,这么短的时间,我到底该从哪里去选好书呢?
关于选书,尤其要选到一本读了之后能真正有所收获的书,在我看来需要符合两个条件:
条件一:学以致用
不少人选书喜欢追求高大上,动辄偏好挑选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吉姆·柯林斯的《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这种如雷贯耳的史诗级著作。
不是这些大家写得不好,也不是其中的内容无法提升认知,而是很多人选择这些书籍的动机或者时机不对:
因为他们在选择这些书时,不是人云亦云、听了某位大咖的分享而选择这些书;就是为了让自己显得聪明,在书里学会几个名词,然后自以为得到了几枚光鲜的社交货币而窃喜不已。
而且这些内容其实更适合企业高管,并不是每个人在了解了这些内容后都能把它们运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能用,就容易遗忘;遗忘了,知识就无法留存,就仅仅只是读过而已。
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成为知识的观光客,不是上过东方明珠就理解上海,不是去过故宫就知道北京的味道。
读书,是为了理解;理解,是为了用。
所以,与其挑选这些高大上的书,还不如挑选诸如《情绪急救》、《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行为上瘾》等这些学了马上就能使用的书。
条件二:目标导向
除了知道这本书你能用到,你还要去设法选择最能解决你当前问题的书。
比如你最近在公司里和某个同事处得不愉快了,你觉得很难受,但又不知道怎么办?
又或者领导总是批评你想问题不周全,思考不深入,你也想做自我提升,但无从开始?
当你遇到这些问题时,其实都是很好的契机。
我们说,在行为设计心理学中有一个公式:B=MAT。
B就是Behavior,是行为、行动,是你去读一本具体书籍的动作;
M是Motivation,是动机,也就是你为什么要去读这本书;
A是Ability,是能力,是你在某个时刻能否打开书来读;
T是Trigger,是触发,比如你给自己安排的时间是上午9点,那么时间一到,就开始读书。
很多人抱怨自己读书读不进,读上没一会儿就想吃点东西,或者打开手机看会儿新闻或者玩会儿游戏。会发生这些事儿本质上是因为自己的动机不足。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小就喜欢到寒暑假的最后几天才开始写作业,要到截止日才开始动手工作。
但正是因为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所以你就有足够的动机去读书,你会发现你“怎么办”的问题,书里都有答案。
所以,用“目标导向”来选书,将成为你快速读完一本好书的关键。
03 怎样高效读一本好书?
解决了选书的问题,下一个问题就是怎样高效地读书。
但高效读书不是说你读书读得比别人快,人家一周看完,你2小时就翻完了。
高效读书的核心是:这本书里的内容在你的大脑里,你留存下多少?
在我看来,一本好书,值得用科学的方法读三遍。
第一遍,听精华。
现在市场上存在很多诸如“每天听本书”、“天天听好书”之类的产品,它们通常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把自己看完一本书后的核心内容浓缩成6000~8000字左右的讲书稿,然后再请一个声音转述师用好听的声音通过音频的方式讲给你听。
这是一种非常适合在做饭、洗碗甚至打手游时用耳朵来学习的一种方式。
很多人以为这就够了,但事实上,“第一遍,听精华”只是让你粗略地了解这本书的大致脉络,它只是为你的“第二遍”读书做好了基础准备。
第二遍,读详情。
听过一遍精华后,你对这本书的框架就比较清楚了。
这时候,一本好书值得你“只字不落的精读”。
很多人要么喜欢“一目十行,快速刷书”;要么又走另一个极端,看书时把重点划线划下来;又或者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停下来在搜索引擎上去找它的意思。
一目十行,这是过去在没有条件听精华的时代,快速完成第一遍的方法。
看书划重点,会让你产生一种已经获得知识的错觉,这就像我们喜欢收藏文章却很少看第二遍,在课堂讲座里拍下老师的课件,却鲜有回家翻阅复习的进一步动作。
而停下来去搜索引擎找字词意思就更加不妥了,因为这个中断的行为会破坏你读书的节奏。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时地终止,会最终导致你读不完这本书。
所以,比较适合的做法就是一路通畅地阅读,对于有感觉的地方可以花上几秒钟做个标记,以用来在第三遍阅读时留下路标。
第三遍,写书评。
第三遍的写书评为什么重要?
因为根据美国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研究人脑认知知识的发现,他提出了一种名叫学习金字塔的理论,这个金字塔一共分为7层,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知识留存率:
第一层,留存率为5%:听讲,也就是别人说,我们听。第一遍,听精华,就属于这一层。
第二层,留存率为10%:阅读。第二遍,读详情,属于第二层。
第三层,留存率为20%:视听。这是一种多媒体学习法,当今在学校课堂里已经很常见了。
第四层,留存率为30%:演示。比如化学实验,电解水制造氢气。
第五层,留存率为50%:讨论。我们在大型培训中的分组讨论属于此列。
第六层,留存率为75%:实践。把知识运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比如锚定效应在除夕要求加班场景的应用。
第七层,留存率为90%。教授给他人。这就是写书评的意义。
因为写书评意味着你在教别人。
写书评会倒逼你思考,拆解一本书的结构,提炼它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而且通常在写具体的方法时,又逼迫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举例子,这就真正地实现了在你帮助别人学习的同时,让自己获得高效的学习。
此外,写书评还有一个副产品--你可以把它发表到你在各平台上账号,让它变成你发表的作品。
写得好不仅有阅读量、有人点赞评论,还有可能赚到广告费,获得平台活动的现金奖励。
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的奖励,都会让你的大脑非常愉悦。
大脑愉悦促使行动;行动让你读更多的好书,让你水平更加精进;更多好书、更精进的水平又让你获得更多的奖励,获得更多的大脑愉悦。
一条“因”增强“果”,“果”又反过来增强“因”的增强回路就此打开。
最后的话
本次疫情虽然造成诸多不幸和损失,但祸兮福兮,却也为你带来了一次职场成长、人生成长的机会。好好把握住最后的几天,让我们一起选好书、高效读书。
最后再来复习一遍,选好书两个条件:
条件一:学以致用
条件二:目标导向
高效读书的三遍:
第一遍,听精华。
第二遍,读详情。
第三遍,写书评。
让自己成为一个不断精进和不停成长的人吧。
武汉加油!你也加油!
好了,今天就和你分享到这里,每次为你凝结一个知识结晶,每次都让你进步一点点。
我是行为心理的研究者和践行者,也是《行为上瘾》的作者,我是何圣君,我会经常撰写我的学习心得和你分享,为了不错过对你有用的内容,请你关注我,让我们保持连接,一起拥有睿智的灵魂。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