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学院

VUCA时代的战略---变化中如何把握机会

2018-01-21  本文已影响114人  德敏

假设,你现在已经90岁高龄,当下你会忙些什么?

......

90岁,德鲁克推出《21世纪的管理挑战》,时值1999年。此书一经面市,即受到来自学界和业界的高度赞誉。《哈佛商业评论》评价说:此书极具前瞻性和超前思维,是又一部管理学“里程碑式”的著作。

该书与德鲁克的初衷大相径庭,原来与出版人设想出一本50多年所有著作的浓缩版,毕竟90高龄,是时候回顾一生了。可是德鲁克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我们两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本书应该向前看,不应向后看。”而且,他还发现一个出书前,完善书中内容的好方法:先在杂志上预先发表部分章节,根据读者反馈加以完善。可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这本书真正关注的议题是:我们社会的未来。今天面临的问题,书中并未过多提及,本书只涉及明天关键性的、决定性的、生死攸关的和明天肯定会成为主要挑战的问题。

公众号系统学管理(注1)本周学习第二章《战略---新的必然趋势》,有位同学孙虹发提及:“新的必然趋势”在原文中是 “the new certainties”。虽然“new certainties” 可以翻译为“必然趋势”,更贴切的翻译应该是“新确定性”,我认同。不过读起来略显拗口,另外,战略本质是一种假设,用确定这个词,容易进入自我证明的误区。

本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战略的作用(为什么需要战略)、五种必然趋势和小结。

为什么需要战略

战略将组织的经营之道转化为绩效,它的目的是帮助组织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取得预期的成效。战略有助于组织有目的地抓住一切有利机会。这里出现三个德鲁克式的发问:什么才是战略赖以存在的基础?企业战略的假设前提是什么?有什么必然的趋势吗?

五种必然的趋势

这五种趋势基本不是经济层面的,而是社会和政治层面上的。

一、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

德鲁克认为:1、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而且史无前例。2、人口的年龄分布比绝对的人口数字更重要。3、所有组织的战略必须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假设基础上,即人口不断萎缩,特别是年轻人所占的比例。4、第三世界的人口增速在下降。5、我们必须在人口与环境之间求得某种平衡。

德鲁克预测:1、未来二三十年,人口统计特征将左右发达国家的政治生活。2、在未来二三十年,发达国家不会出现稳定的政治格局和强有力的政府。3、退休会有新定义。雇佣关系很有可能会因人而宜,越来越灵活。4、在发达国家,工作者的生产效率,特别是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都将迅速提高。

德鲁克语强调: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会产生无法估量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也会在经济上和商业上带来深远影响。最重要的是,任何战略都必须以人口数字为出发点。战略就是投入今天的资源实现明天的希望,这也是战略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收入的分配

德鲁克认为:1、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所有经济信息的基础,而且是制定战略时往往还是最可靠的基础。2、20世纪,在所有发达国家,用于满足物质需求的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3、必须根据行业的发展阶段(成长、成熟和衰落阶段)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管理。

德鲁克预测:1、金融服务业会成为成长性行业;2、新型零售金融业务和新型投资者都呈现增长之势,有可能延续下去。

德鲁克强调:掌握可分配收入的趋势,不仅需要数量上的信息,而且还需要进行定性分析。然后才能去制定相应的战略。

三、定义绩效

德鲁克认为:1、我们必须重新制定“绩效”在特定企业,尤其是上市大公司中的定义。需要发展新的评价标准。2、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在短期结果与企业的长期繁荣和生存之间取得平衡。3、需要采用非财务的手段定义绩效,使得绩效的定义能够适合知识工作者的特点,并能发挥他们的作用。

德鲁克强调:战略越来越需要以绩效的新定义为基础。

四、全球竞争力

德鲁克认为:所有组织必须将全球竞争力视为一项战略目标。

德鲁克预测:1、企业或国家不再有可能将经济的发展寄托在廉价的劳动力上。2、所有领域:设计、市场营销、财务和创新等范围,即使成本非常低,政府的补贴非常高,低于世界最高标准的绩效,也会阻碍企业的发展。3、今后几十年,保护主义十有八九将席卷全世界。这种防护墙不再具有保护作用,只会更多地暴露自己的弱点。

德鲁克强调:战略必须接受一个全新的基本原则,即任何组织必须按照业内表现优异的企业(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设定的标准对自己进行评估。

五、经济现实和政治现实日趋分化

德鲁克认为:1、世界经济全球化,国家疆界成为阻碍全球化发展的成本中心。必须站在世界的高度,按行业和服务定义他们的经营范围。2、我们面对的事实是三个重叠的体系。首先是货币和信息流动的全球化经济体系;其次是区域性经济体系,最后是国家和地方体系。

德鲁克建议:1、清楚什么不能做,即使当地政府给出各种优惠条件。牢记:不要做任何与经济现实背道而驰的事情。不管外部条件多么诱人。2、除非目标企业符合本公司的经营之道和总体发展战略,否则不要采用参股企业的方式,特别是不要采用收购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或发展业务。3、跨区域发展,慎用兼并与收购,更不能轻易新创。需要与当地组织联盟,组建合资公司。4、所有企业必须学会控制货币风险。


小结

本章的讨论不是告诉你需要做什么,如何做?只是告诉你一些被人忽略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没有在战略制定中没有被考虑,就不可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读完文章,觉得有必要从人口、定义绩效方面做进一步的阅读。

中国人口到底有多少?有什么特点?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匡时去年著文说,2016年人口超过14亿,意味着中国人口进入了“人口高峰期”的新时代。

“回顾历史,从1980年的10亿到1988年的11亿,总共花了7年时间;从1988年的11亿到1995年的12亿,也总共花了7年时间;从1995年的12亿到2005年的13亿,合计花了10年时间;从2005年的13亿到2016年的14亿,合计花了11年时间。而从14亿开始,中国人口规模将进入高峰期,距离2032年的14.6亿的峰值需要16年,此后人口将进入下降阶段。更具历史意义的是,中国将在14.0亿到14.6亿之间持续将30年左右。而未来30年,将会是中国新时代“两个阶段”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

新年伊始,黄匡时发表文章《人工智能将彻底颠覆传统人口问题》。给出破解“低生育率陷阱”的方法。

“低生育率陷阱”理论是由荷兰人口学家 Lutz和 Skirbekk于2005年提出来的,至今也不过十几年的历史,却成为低生育率国家异常纠结的人口问题。所谓“低生育率陷阱”就是说当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低于1.5时,会引发低生育率的自我强化机制,从而进一步降低生育率,提高生育率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即陷入低生育率陷阱。

黄匡时认为:1、“低生育率”的幕后真凶是工业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2、智能时代的来临,人类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根本性转变。3、有人预计,机器人全面应用后中国将释放就业人口超过2.4亿。联合国预计,发展中国家将可能有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将被机器人取代。如此算来,中国将有5-6亿多的劳动力将被机器人替代。4、让人类尴尬的是,性爱机器人不仅在性生活上能满足你,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性爱机器人将会更懂你。通过各种算法和深度学习,灵与肉的完美结合充分验证了性爱机器人有成为人类绝佳伴侣的潜质。

黄匡时预测:1、人工智能将彻底颠覆传统人口问题。换句话说,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人口”(smart population)将解决所有人口问题。2、“智慧人口”是一个人工智能的人口综合系统,可以对整个人口的所有问题进行全局实时监控和分析,自动解决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区域人口分布不均衡、贫困人口等问题,修正人口均衡发展的各种bug,成为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3、未来的图景:汇集了人口学家智慧的“人口大脑”会成为中国人口群体的中枢系统,可以向全国所有人发出各种智能信号,比如流动和生育的信号。当某一城市人口过度稀缺时,可以发出人口流入的信号。而当需要增加出生人口时,可以随机向育龄妇女发出性爱、怀孕和生育的信号。

可喜地是,政府已经在这方面有制度安排。

“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简称35号文件)。国务院35号文件提出了我国人口智能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有力支撑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

面对低生育陷阱,就像《三体》中的人类一样,中国不会坐以待毙,其他国家也会做出应对,作为组织制定战略时,需要遵循德鲁克的洞见,了解人口的变化特点和趋势。


定义绩效的意义

德鲁克看到大公司,尤其是上市特大公司绩效重新定义的意义。这关系到一个公司的有效性。中国德鲁克学院创始人邵路明先生在德鲁克诞辰100周年,接受访谈时说到:

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目的是市场为什么需要你,社会为什么能允许你生存,甚至政府为什么会允许你生存。他认为企业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才是企业存在的目的。这其中的不同在于,企业主的目的是营利,员工的目的是生存,管理者的目的也许是晋升,但企业的目的不是这样的。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你能够有事干有钱赚。非是营利机构也不是,比如,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教师就业,医院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医生有地方执业,而是为了学生有学上,为了病人能够得到治疗。

所以德鲁克认的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是创造顾客而不是满足顾客。创造顾客是指针对一些潜在的,没有被满足的顾客需求,用我的产品和服务填补这个空白,让顾客得到利益。这是一个开发新客户的过程,是在于创造顾客。

如果一个上市公司屈服于短期的业绩压力,在绩效定义上自然会发生偏差。索尼前常务理事、机器人研发负责人(笔名“天外伺郎”)在2016年推出文章《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文中士井利忠的观点:1、绩效主义的施行,一方面在公司播下了自私自利的种子,使每个人的工作只关心自己的考核业绩,曾经引以为傲的团队精神和挑战精神因此消失殆尽;2、绩效主义的实施增加了公司的管理成本,让公司的主要精力被用来监督、考核,迷失了企业经营的初心,是一种本末倒置。3、绩效主义使企业失去了“自由、豁达和愉快”的氛围,让员工抑郁、企业茫然。

新东方2014年到2015年业绩连续下滑,股价大幅缩水。但从2016年开始,新东方的经营业绩大幅改善。是什么带来了这样的逆转呢?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最近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

“过去几年自己差点带领新东方走向了一条歪门邪道。新东方上市以后,内部人士和外部股东都希望能尽快拉升股价,从而不顾一切地追求高收入和高利润,但是却忽略了教学质量、讲师培训和产品设计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出业绩的工作,因此失去了顾客的信赖。去年我所做的事情就是把所有校长关于收入和利润的考核指标统统取消,转为主要考核教学质量、讲师水准和顾客的满意度。”

有的报道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成果主义是毒奶。

这未免偏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不管是绩效考核,还是成果主义,抑或是稻盛和夫倡导的实力主义都要服务于企业的目的,创造客户。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又取决于是否调动了企业的第一资源---人。

“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和对他人的同情。愿意为他人服务的善意,愿意帮他人改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的善意,以及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创造价值、为他人创造福祉的潜能和建设能力。这是管理的本质”。张瑞敏非常认同德鲁克的这句话:“21世纪的企业应该是每一个员工都是自己的CEO,也就是说应该自主做出决策。”

听中国德鲁克学院前院长王欣老师说,张瑞敏积极学习德鲁克的思想,其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读了多遍。一本书,边看边画,然后边读边写感想,一本书写满不能再写了,算用了一本。前后,张瑞敏用了六本。

《海尔转型》这本书中,国际管理学会终身院士暨前主席陈明哲教授赞誉张瑞敏,在2013年美国国际管理学会上有关“人单合一”的演说发人深省、打动人心。

绩效的重新定义,应该注重企业的长远目标,回归它的目的上,这才能给绩效考核注入文化元素,在员工内心深处建立心理契约。

VUCA时代,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 (不确定性)、Complexity (复杂性)和Ambiguity(模糊性)成为当下时代发展的底色。唯有把握企业经营的本质,回归原点,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才能把握机会。这就是战略的作用。

众人视为管理大师的张瑞敏在谈管理时却说,自己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张瑞敏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同理,没有不变的战略,只有时代的战略。

注:

1.公众号:系统学管理。每年50个专题,每周一次费昂,一年系统学管理。

2.黄匡时的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大国人口。2018年1月16日《专家:人工智能将彻底颠覆传统人口问题》和2017年12月7日《中国人口已进入14亿新时代,将持续30多年》。

3.关于企业的目的和管理的本质摘录自公众号:德鲁克管理学院的2017年11月12日的文章《德鲁克:毕生致力于研究让社会远离痛苦的方法》,作者:邵路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