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的空观(二):怀疑主义前提

2022-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宗可居士

上一篇我们简单的介绍了龙树以及他在大乘F教的地位,我们从这一篇开始进入到龙树的哲学,准备烧脑了。

从哪里开始烧呢?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讲过西方文明,古希腊文明给西方带来的是理性,产生的实物就是哲学。

那么哲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这个世界的真?”

寻找这个世界的“真”的前提是什么?

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怀疑我们人类感官的这个世界不真,也就是我们眼睛看到的,手能摸到,鼻子闻到的等等这些并不一定真。

如果你说这有什么好怀疑的?我看到的东西难道是假的?我拿个砖头拍你的脑袋,你疼不疼?疼难道是假的?

但是,怀疑主义会说,万一我们当下的状态是在做梦呢?

你在梦中所有的感知不也是认为是真实的吗?你在梦中用砖头砸自己脑袋不是一样也感觉到疼吗?

就像大家看的《盗梦空间》这部电影,谁能够排除我们现在是在做梦状态的可能性呢?

又或者像《黑客帝国》里面的一样,我们看到的世界会不会只是计算机程序的虚拟世界?我们的脑袋后面会不会也插了根电线?

不管是不是,你都无法排除做梦的可能性吧?即使你拿砖头把我拍死,我也不承认它一定是真的,保不齐就是一场梦,一场电脑模拟,这就是怀疑主义。

其实哲学一直发展到今天,也没有对怀疑主义的质疑提出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即使是后来从哲学中脱胎而出的科学,同样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时候就有人说了,好吧,我们确实无法排除做梦的可能性,那你也不能肯定我们就是在做梦吧?那怎么办?

那大家都别争了,咱们一人一半,各占50%的正确可能性,这总可以了吧?

说这种话的人就是“语境主义”,他们说,既然在这个世界,就算是做梦,咱们也逃不出去,既然逃不了就做个好梦吧。

但是,几千年来,人们认为怀疑主义是一个50%对50%的问题,龙树把这个问题变成了100%,这个我们放在后面再讲。

怀疑主义本身只有50%的概率,所以,怀疑主义是不做肯定的论断的,他们认为一切的理论都是“独断论”。

什么意思?

就是没有任何的一种方法能够直接确证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就像刚才说的,即使你拿砖头把我拍死了,也不能肯定外部世界的真实存在。

那怎么办?

就是外部是否存在的这个问题是要被悬置的,50%的意思就是悬置,因为两边都有可能,既然无法肯定就只能暂时悬置。

好了,如果外部世界被悬置了,我们讨论是否存在的问题就不能以你的感知为中心了。

也就是说我要证明一个东西的存在,就不再是拿起来掂一掂,看一看就能证明它的存在。

你说这个东西我明明看到了、摸到了啊?看到了、摸到了也没用,因为有可能是你在做梦。那怎么办?我们怎么研究“存在”的问题?

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下定义、立概念、做描述。

于是,我们讨论“什么存在”的这个问题就转化了,就是之前以“存在”为轴心变成了以“概念”为轴心。

再说简单点,就是你要证明这个杯子存在的话,你不要拿起杯子给我看,因为即使我看到了也没用,因为杯子被悬置了,就是被禁言了,你要告诉我什么是杯子,也就你把“什么是杯子”的这个概念,这个定义,这个描述给我说出来。

当你把这个概念说出来以后,咱们再来一起探讨,如果你下的定义能够滴水不漏,能够自圆其说,那杯子就有可能是真的存在,如果你都不能自圆其说,嘿嘿,那你就别说了。

“什么是杯子”的定义怎么样?

这就是我们在前面的文章《西方文明》中提到的“认识论转向”,或者叫做“哥白尼倒转”。

也就是把外部世界的存在悬置后,所有的讨论都以概念为轴心,我们过去都是以为我们的“概念”是“存在”的附属品,也就是我们先看到了这个杯子在这里,然后下“什么是杯子”的这个定义。

但是,现在经过分析后发现不对,这个杯子存不存在还不好说呢?你就得先去怎么定义它,怎么描述它,然后再来看我们所定义和描述的这个东西会不会在这里存在着。

这是一个认识论的方向性翻转!

那么,在外部世界被搁置的前提下,我们能不能下一个滴水不漏,又能够自圆其说的定义呢?

有人认为只要我们能够认真的、仔细的、谨慎的把概念定义清楚,就能够认识世界上的存在。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现在就来试试,为了大家更方便的理解,我们假设了一个叫莫哈(moha)的这个人物,他与龙树的对话场景。

莫哈先生:因缘是存在的,这个世界有因也有果,有缘能生果……

龙树:Shut up,你先告诉我什么是“缘”?

莫哈先生:缘能生果,能生“果”的就是“缘”。

龙树:好吧,这可是你说的啊,那我就来跟你掰扯掰扯…

1、缘生果,那“果”要么有,要么没有,对吧?只能有这两种情况吧?

2、如果没有“果”,“缘”就无物可生;如果有“果”,那还需要“缘”来生吗?

1和2的定义自相矛盾,原命题被破!

莫哈先生:我靠。

龙树:……

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就很清楚了,你说“缘”能生“果”,那你生的这个“果”要么就有,要么就没有,只有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存在“既有又没有”的这种状态的事物吧?

我们再看第二个推论:如果这个“果”已经有了的话,就不需要“缘”来生了,有都有了,你还生啥?这也没毛病吧。

如果这个“果”没有的话,那你这个“缘”生的个啥?难道生出个根本就没有的东西?

所以,推论一和推论二打架了,推论一说缘能生果,而推论二又生不出果,自相矛盾。

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咱们是不用讨论的,比如我们两个人在讨论一个东西是圆形还是方形,不管是圆还是方,咱们都有讨论的基础,而莫哈先生跑过来冒了一句话:这是个圆形的方形……

这个话题咱们就没法再讨论了,因为圆和方的命题已经自相矛盾了。

好了,我们再看个场景,莫哈先生不服气,又跑来找龙树。

莫哈先生:我们这个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存在的……

龙树:Shut up,有运动就应该有运动者,谁在运动?动作的发出者是谁?

莫哈先生:比如行走的人是运动者,我天天都走路,一个走路的人是存在的。

龙树:好吧,这可是你说的啊,那我就来跟你掰扯掰扯…

1、行走的人只能是正在行走的人,而不是停止的人,停下来的人就不能叫做行走者,这没毛病吧?

2、行走的人是可以从行走状态转变为停止状态,这你得承认吧?不然走到死也不能停下来,哪有人能永远走下去呢,对吧?

1和2的定义自相矛盾,原命题被破!

我们还是来简单分析一下,第一个推论说,停不下来,因为停下来就不是行走者了,第二个推论又说,必须得停下来。

推论一和推论二的定义又打架了,同一个命题,一方面说这个人不能停,一方面又说这个人必须停,那到底是停还是不停呢?

自相矛盾的命题,咱们就不讨论了。

莫哈先生:我靠!

龙树:不服气再来。

莫哈先生:变异是存在的,青年可以变成老年,牛奶可以变成酸奶……

龙树:Shut up,这是你说的啊,那我就来跟你掰扯掰扯…

1、青年不是老年,牛奶不是酸奶,这没问题吧?

2、青年还能变成老年,牛奶还能变成酸奶,这也没问题吧?你不能说青年就永远是青年,不会变老,对吧?

1和2的定义自相矛盾,原命题被破!

还是分析一下,推论一说青年不是老年,推论二又说青年还要成为老年,还得是老年,那你到底是,还是不是?

莫哈先生:我靠,我不玩了。

龙树:你真是个moha。

莫哈先生:好吧,让我回家再想想,我就不相信下不出来一个完美的定义。

龙树:明天来,我等你。

莫哈先生明天又会问什么问题呢?

我们下一篇接着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