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身后的
2022-08-11 本文已影响0人
石边蒲
文/蒲
“在同一祭坛上的大量乳香:一滴是先前落下的,一滴是后来落下的;而这并不使它们有何区别。”这是《沉思录》中的一句话,我非常赞同。
你见过月季花开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93015/30e5f49d7b90f94e.jpg)
第一朵花苞微启,露出了红裙之一角时,我们何等惊异,总不自觉地窥探一眼,盼望它身后的那些“奋进者”哗然绽放。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93015/895b239e5e42bfa5.jpg)
但“第一”朵之后的那些花开放时,我们的心情全然少了看到第一朵花开时的热烈。但后开的花也拥有同样的姿色呀,就因为它们不是“第一”朵而身价暴跌,而不被我们注意到吗?
你也见过攀登者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93015/c6d0c40dd85d34cc.jpg)
第一个人登上峰顶,振臂高呼,仿佛他是第一个征服自然的。稍后,他身后的那些人,不也是陆陆续续赶上来,一一领略了第一人所看到的风景吗?大自然也没有因为他是“第一”而奉送给他更多的风景呀。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老是盯着那个“第一”,而忽略了第一身后的诸多奋进者呢?
想起有关两个铁球的实验。两个不同体积、不同重量的铁球,从高空同时抛下,它们能否同时着地?
传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实验,证实了重量不同、体积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原理。
它们为什么会同时落地呢?因为它们材质相同,密度相同。就像两个孩子,虽然起跑线不同,经过不同程度的努力,最终都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你说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93015/39b077405c8b4cdc.jpg)
我想,与其把精力集中在能否取得“第一”上,还不如全心去了解两个“铁球”(孩子)的脾性,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教育)方法,让他们趋向“同时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