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天,我休息
![](https://img.haomeiwen.com/i5730024/39afc18b68583dbf.jpg)
上帝创造了礼拜天的概念,让人们在礼拜天休息。说老实话,我喜欢礼拜天。
礼拜天,不必早起忙碌地赶去上班,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
当然,我每天基本上也是自然醒,但那是上班压力下的自然醒。早上6点30分,早已形成了生物钟,无须闹钟叫早,准保在这个时间段前后不差5分钟睡醒,醒了就在床上也躺不住,看来这就是挨累的命啊。
礼拜天一样,想多睡一会儿都不成。到点就醒,醒了就得起床。与往常有一点不同的是礼拜天不赶乱,可以悠哉游哉。洗漱完,先在一杯温开水中调一小勺枣花蜜,一口气饮下,然后开启园区里固定线路的徒步走。
有时候,也会选择去浑河边上或秀湖岸畔徒步走。在水边徒步,空气相对湿润,呼吸起来舒服,又远离汽车尾气侵袭。不赶时间,可以随心所欲,由慢及快,再由快及慢,沿途看看花草树木,瞄一瞄晨起垂钓者的收获。到家后,稍一歇息,汗水就从全身的汗毛孔中欢快地涌出来。一时间,沉醉在运动后的愉悦中。
早餐可以将就一下,或牛奶面包,或前一日的剩饭用开水冒一下,就着小菜,也很得胃口。
![](https://img.haomeiwen.com/i5730024/fb9a234e01f4bb97.jpg)
饭后,烧上一壶水,沏上一壶茶。沏,可不是泡。沏,是让水顺着杯子壁缓缓地注入,使茶叶在水的作用下慢悠悠地翻腾,每一芽茶都得到充分滋润,释放出更多的茶多酚。尤其是黑茶,更讲究定点注水,定点出汤,急不得,要让水慢慢地唤醒茶。泡,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热水直接浇进去,瞬间把茶叶炸开来,然后杯子盖扣上。可见不得绿茶这么泡,眼见得一壶茶由绿变黄,不得要领。
喝茶,要看季节性。春季,万物复苏,最好喝一些绿茶。绿茶中,有人爱喝龙井,有人爱喝毛峰,而我独爱竹叶青。爱竹叶青条索的形、茶汤的色、口感中淡淡的清香。用一个清爽的玻璃杯沏一杯竹叶青,根根茶芽竖着悬浮在水中,雅而不俗。夏天到了,绿茶、黄茶、白茶、青茶这些浅度发酵的茶都是不错的选择。青茶里有人喜欢喝铁观音,我刚开始喝茶时也乐见铁观音,无论清香的,浓香的,因为铁观音香气重。那时,喜欢喝高山茶,最喜欢冻顶乌龙。渐渐地,口味变了,由喜爱那种游离在茶汤表面的香,转而喜爱茶汤的厚重而滑润,便开始喜欢普洱了。尤其是在秋冬两季,有时喝些普洱,有时喝些红茶,有时也煮些黑茶喝,还可以加点牛奶,暖胃养身。
礼拜天,用一只清澈的公道杯盛一碗茶汤,配一只温润可人的汝瓷压手茶盏。靠坐在南阳台的藤椅上,翻一本随手拈来的书,找到上一次看到的地方,悠闲地接着看下去。这是多么惬意的礼拜天。
小时候上学,知道中国人爱读书,“头悬梁,锥刺股”,那种自虐的狠劲;“囊萤映雪”,那种艰苦的执着。深深为古人的好学所感动。后来,有机会出国,去法国、德国、英国等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总会看到老外在飞机上抱着一本厚厚的书在读,看到老外在沙滩日光浴时也戴着太阳镜在看书,看到老外在街路转角的露天咖啡也捧着一本书在读,看到老外在自家门廊下、在夕阳的余晖中依然捧着书在读,恍然悟道,我们读书是为了生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更多的功利性在其中,而洋人读书是一种兴趣、是一种爱好、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拿一本书,坐在阳台上看,很舒服。有轻轻的风,不燥不热;有暖暖的阳光,只照到一双光着的脚丫,却不晃眼;有一杯清茶,感受“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的情境;打开一本书,读一段清新隽永的文字、优美可人的语句,醉在其中,其乐融融。
礼拜天,多好啊!
(在即将迎来春节的一个礼拜天,在北国的冬日暖阳中,畅想一个曾经过去或很快到来的那个春夏之季的礼拜天,做一场幸福的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