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不同铸造百味人生

2022-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姜燕stella

从进入拆书帮就开始使用3w1h(what,why,how,where)来写I便签,连续写了两年,发现我有在写I便签的时候,能够想到这样一个方式,其他很多时候都不会联想到这个方式。今天突然听了老光分享的5w1h法,就比我们常用的3w多了when和who,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但是这样的一个方法却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比如帮我们自己梳理一个项目的进展,遇到的问题,当朋友来咨询新产品的想法时,我们可以用这个思路帮他去处理;即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带他去做一件事情,我们依旧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帮他讲清楚,要做的这件事情的全部内容。

而我学了这个方法这么长时间,仅仅把它用在写I便签这样一个场景,感觉自己都很对不起这个方法,同时也说明自己的迁移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自己不会举一反三。

所以人和人的差别在于有的人学会了一种方法,它就可以把它关联到诸多生活和工作中的场景,能够举一反三,从而能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有的人,比如我就只能把它用在一个单一的场景,不会关联,举一反三。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我经常看亲子教育的书籍,在书中经常会谈到尊重孩子,他会举到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我特别容易记住这个场景,在遇到类似的场景的时候,我会想到要尊重孩子;可是我老公就只会记住这个规则,要想获得孩子的认可和合作就是需要尊重他,在生活当中遇到任何事情,我老公都会提醒我,你是否真正做到了尊重孩子?他记住的是一个底层逻辑:要尊重孩子,这个底层逻辑,可以帮助他在与孩子相处的任何场景,都会去使用;而我只记住了一个具体的场景,在触及到类似场景时,我会想到这个规则,不知不觉中我就把这个方法的使用面用窄了。

这是两个人习惯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导致了学习的差异很大,要想一时轻易改变我的习惯,也很难,但很难不代表做不到,所以我应该更多的去看一些经典的书籍,一些包含底层逻辑的书籍,然后慢慢的习惯把这些底层逻辑的使用边界扩大,如何去扩大就是有意识的在更多的场景中能够运用它?应用之后,最好能够记录下来,有输出,有反思,这样才能够把它真正融入到我的技能中。

越思考思维才会越敏捷,有输出对生活才会更敏锐,这就是生活,学会观察到生活中的点滴事件,有自己的思考和反思,会因生活中的小确幸而感到满足,会梳理生活中的小烦恼,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糊涂,这才是我真正想过的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