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1
雷素敏坚持原创分享1837天,咨询中视野的转移,是叙事对话中最关键的部分,如同我们常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转移事业,眼前的生命样貌及瞬间不同。我有一个例子来寻找不同的叙说版本,小凤16岁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的女生,她是一个来访者,他才六年级。开始逃学,打架。有数次出血,被要求转学转到一个学校不到一年又休学,和同学常有冲突。抑郁倾向服药治疗中。我们可以感受一下,当你看到这些描述,你会怎样形容这个孩子呢?在咨询中。长青许多的学员回答适应不良情绪困扰,学业困扰和抑郁的孩子,这些形容其实都没有错。我们在看一个关于另一个青少年小茹的描述。中小学长期受到父亲身体虐待,安置在寄养家庭,是拿了两年的全全勤奖中学。毕业后半年半工半读。自行的自行在外租房子读书,将中学的弟弟接来住。也离开暴力相向的父亲做了两份工作,父子。但房租并照顾弟弟存钱,准备再回学校读书,想给打工处的老板学。泡沫红茶的功夫。改天想开自己的店。,看到上面这些描述,你又会怎么形容这个孩子?
我收集到的形容词是有生命。任性,坚强,负责任很不容易,出淤泥而不污染的孩子。
此时我要向各位读者之前刚才为了凸显这两个版本的对比效果,我用文字刻意的误导读者,祝大家一位这个这两个版本所描述的是不同的孩子,小凤和小茹,但其实这两个版本所描述的是同一个孩子。
因观看视野的不同,写取的情节不同孩子在我们面前展现的生命样貌竟然如此截然不同,不同的故事不是不存在,重点是我们。看得见吗?由于小凤因为母亲早逝,父亲酗酒家暴,所以他和弟弟被安置在寄养家庭,小凤。保证机构评估,父亲已有改善及安排返家,但小凤表示回家不到两个月,父亲又开始对他没咆哮与泽打,所以他在中学毕业后即在亲戚的资助下自己带着弟弟。开始独立生活。他为了打工赚房租与照顾弟弟,所以学习状况其实很不稳定,当我问他,你自己都已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你怎么还会想到带着弟弟?我一直忘不了这个孩子给我说的,我一自己过去不好被家暴寄养,我不保护他,谁保护他我不会我不要他跟我一样。
当小凤说到这段话时,心中澎湃不已。双眼触动失红与小凤几次会谈后有一个有一回我把我们对话的内容摘要集结在起来成为丰厚的之前故事版本放在他面前给他听,还记得当时他突然愣住了他无法反驳这里边面对他的相关描述,一切都是真的,他却也一时无法接受,用这么充满欣赏的方式来看待自己,他是一会低声的说,我有这么好吗?我有这么好吗?小凤这句质疑自己的话里代表着两个重要的意涵。1.问题自我认同的影响,2.叙说不同故事的力量
2023-6-1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