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牍(三〇)—再读陈寅恪《柳传》二八三、2024-10-09
先生因《牧斋尺牍》之编次颇有舛讹,书信排列不尽依时间先后,但是没有事实说明,此书信有误,故而先生以为:假定此寄李孟芳诸札之排列先后有误,则第十通“泛舟之役”自指与河东君有关之事,如《初学集二〇东山诗集三》河东君和牧斋《中秋日携内出游,次冬日泛舟韵》二首之二所谓“夫君本自期安浆,贱妾宁辞学泛舟”之义。假定寄李孟芳札排列先后不误,则“泛舟之役”别指一事与河东君无关。按照排列不误讲,先生笺释此三通书信:第一通“归期在春夏之间”等语乃崇祯十一年戊寅牧斋被逮在京时所作。若牧斋与孟芳之尺牍皆依时间先后排列,则第十通疑是崇祯十五年冬间所作,因此通前之第八通有“日来妇病未起,老夫亦潦倒倦卧。呻吟之音,如相唱和”等语,其时河东君正在重病中也。又第十通云:“庶几泛舟之役,有以藉手。”所谓“泛舟之役”不知何指,若谓是崇祯禎十四年辛已冬十一月与河东君泛舟同游京口,则是年中秋河东君尚未发病,(大约九、十月间即渐有病。故牧斋《小至日京口舟中》诗云:“病色依然镜里霜。”河东君和作云:“香奁累月废丹黄。”据郑氏《近世中西史日表》,此年冬至为十一月十九日,依“累月”之语推之,其起病当在九、十月间,然尚能出游并赋诗,谅未甚剧,但在途中病势增重,只得暂留苏州,未能与牧斋同舟归常熟度岁。观牧斋《辛已除夕》诗“凄断鳏鱼浑不寐,梦魂那得到君边”之句,知柳钱两人此际不在一处,而河东君之病甚剧,又可推见也。由是言之,牧斋致李氏尺牍第十通中“泛舟之役”一语非指此次京口之游,自不待辨。
泛舟在明清之时有两解,其一为漕运,二指率水师攻战,崇祯十五年牧斋不涉及漕运之事,则水师之战,必也。
先生引牧斋诗文:《初学集二〇送程九屏领兵入卫二首。时有郞官欲上书请余开府东海,任捣剿之事,故次首及之》七律二首之二后四句云:(胡引:百万援兵集虎貔,羯奴送死更何疑。直须撒豆堪成队,况复投醪可犒师。)绝辔残云驱靺鞨,扶桑晓日侯旌旗。东征倘用楼船策,先于东风酹一巵。
及同书《二〇下 癸未元日杂题长句》八首之四云:东略舟师岛屿纡,中朝可许握兵符。楼船捣穴真奇事,击楫中流亦壮夫。弓渡绿江驱濊貊,鞭投黑水驾天吴。剧怜韦相无才思,省壁愁看崖海图。(自注:“沈中翰上疏请余开府登莱,以肄水师。疏甫入而奴至,事亦中格。)
又《有学集三二卓去病先生墓志铭》云:崇祯末,中书沈君廷扬以海运超拜,特疏请余开府东海,设重镇任援剿。去病家居,老且病矣,闻之大喜,画图系说,条列用海大计,惟恐余之不得当也。疏入未报,而事已不可为。
做出结论曰:然则“泛舟之役”即“楼船”及“用海”之策,大约牧斋于崇祯十五年壬午岁暮得知有巡抚登莱、率领舟师东征之议,以为朝命旦夕可下,必先有所摒挡筹划,因有告籴于毛氏之举欤?毛李二人关系亲密,有姻谊,故而牧斋托李孟芳为筏,借贷与毛子晋,第十通函中“质物”之语即指质于毛晋家之《汉书》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