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写一写:出海这个圈子是怎么来的

2019-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19何時84

偷偷写一些电视台不让播的内容。

出海这个圈子其实并不大,但是这个圈子的链条及流程之多,坦白说简直细碎到不能算是一个圈子。但是这个圈子的人有些共通点,值得写出来被大家共同认识,也能够对出海这个圈子有更多的认识。

1. 出海圈的基因其实是外贸

上图 1997年-2016年内地与香港进出口情况

可以看出,1999年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一个拐点(在99年之前的上一个拐点是在70年代)。在此之前,尽管看起来出口贸易一般般,但是其实数额也不小了——注意单位是亿元。2019年的出口贸易总额为14.1万亿元,2000年的出口贸易总额为2万亿元,看起来增长这么快其实也不过7倍而已,比起同阶段其他经济增速,外贸其实算慢。

为什么会这么慢,因为高精尖人才其实都不在这个行业。出海行业最对口的专业是对外贸易,这个看起来还不错的行业其实并没有太多高精尖学校在关注。就算在好大学也不算重点专业,更多上了这个专业的学生抱怨自己每天在做的事情就是填报关单、和海关打交道,和物流撕逼。这种繁琐、且不可控因素太高的行业,确实并不是教育能够提升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个行业英语、数学、策略等基础逻辑能力较强的人才几乎没有。能上这个名单的二等学霸,通常在人格上是喜欢耍小聪明来快钱的路线。

国际贸易专业排行

2. 外贸的基因是吃苦

对整个贸易行业,我的印象都是吃苦,这种印象来自于我一年在京九铁路火车上的经历。当时坐这趟京九火车的人很多都是有外籍身份,需要经常往返香港和国内的,这趟车就算当时最便宜的路线(硬卧只需要500块,飞机大概要再贵1000块)。

现在这趟列车是下午发车早上就能到北京了,2006年时需要24小时

当时这趟火车因为需要24小时,就有大把时间听同车乘客讲故事。其中有一个精瘦精瘦的南方小哥,说自己是波司登的代理商,讲述了大量押送波司登羽绒服的故事。我当时的印象中,这就是做贸易了吧。小哥当然很赚钱,穿的用的说话都很有见识,但是小哥也说,在南方物流中丢货是常事儿,如果是铁路皮鞋运输可能能丢50%,运到都是空盒子。尤其是羽绒服其实还算比较值钱的商品,他说以前年轻的时候他押车运货,就在货仓中睡觉,周围摆满大石头,如果有人来劫车就直接拿石头砸。劫车的方式也很多种,最邪路的当然是有枪,但是大多数情况就是卡车互相别,他说这个时候重点就是千万别刹车,一定要冲过去,对方的卡车不敢过来了就算胜利逃脱了。所以一到晚上他就格外紧张。

当时才20岁的我当然是被贸易这个行业吓怕了,加上也有不少朋友说到海关多么难伺候,需要多少打点,所以,进出口贸易,和贸易一样,吃苦是这个行业的基因。这个行业的人普遍不靠智慧,也不靠学习,靠勤奋和勇气吃饭吧。

3. 做外贸的人外语不一定好

恰恰因为这个行业苦,且风险大,通常没有特别优质教育的人才加入。在国内,一流外语人才选择留学,二流外语人才做了翻译,三流外语人才去了外企,最后是对挣钱有极大渴望的人来做了外贸。说到外语,无论出海还是外贸行业的人都不太灵,甚至远远比不上只是做知识抄袭的广告行业,对外语和外国文化的认识深刻。

就算在现在知乎这种半中半英很熟练的氛围,不少外贸行业的老板或者执行者依然能够做到对外语两眼一抹黑,或者是只懂极少的英文,反而小语种擅长的也是不少(这种可以叫做会做生意呢)。

从事外贸30年,2019年还在看小猪佩奇学英语的阿姨用笔记告诉你:仅仅有语言环境,你学不好英文。语言这个东西,学好的首要要求是倾听能力,外贸行业恰恰欠缺这个。

正是以上三点,构成了出海的前十年。而目前出海圈的所有瓶颈,也都同样受到上面三个因素的制约,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圈在十年前出海一下子产生了波澜,因为人的素质要远远高于以往的出海圈子。这也是为什么,在十年后的今天,互联网圈的出海依然碰到了瓶颈,因为现在的出海,早就不是十年前那种只要比邻居老张卖得好就叫成功的出海。2019年的出海,目标是全球市场,是要在产品和品牌营销上干掉三星、奔驰这个级别的竞争对手。专业的战争,自然需要专业的人来打,出海圈子的下半场,敬请观看。

先随手写个小预告,不少人都说纸媒不行了,但是其实有一个目前也在严重没落的行业被忽视了,那就是展会,下一期写写汽车行业展会的自救,或者说,目前看来叫做挣扎。我们用数据说话,欢迎来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