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弋书籍读书读书

诸葛孔明:我愿长眠定军山,遥望异国巴丘水

2017-04-13  本文已影响44人  北辰拾年
诸葛孔明:我愿长眠定军山,遥望异国巴丘水

我愿信儿时听过的那个妙趣横生又美妙绝伦的故事,我愿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情结!

为了这个故事,为了我心中的英雄,我早早地捧起了《三国演义》,在风和日丽的盛夏,时间充裕的暑假一读再读,时隔多年,我又想起了那个故事,再次翻开陈旧的书卷,细细品尝。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我国明代文学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主要讲述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都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而我却认为无论何时,《三国演义》都值得一读。与其说我喜欢《三国》,不如说喜欢被传奇所感染。

之前读三国,我抱着好奇的心理,更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我敬佩这出神入化、满腹经纶、通天晓地、被神化的智慧家诸葛孔明,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就是我心中的完美英雄,想去探求他的故事。

首先把书翻到 “诸葛亮三气周瑜”这几回,读完大呼过瘾,对孔明的敬仰更增几分。认为周瑜技不如人,作茧自缚,加上自身心胸狭小,气量不足,沦落到壮志未酬,英年早逝的悲哀。

而当我再次翻开《三国》,一回又一回地读到孔明与公瑾的交锋,我却对孔明这一人物心存芥蒂,反而多了一份对周公瑾的钦佩、理解、同情。公瑾一心为吴,英俊潇洒,少年得志,有着雄韬伟略。

只是棋逢对手,难以释怀心中所谋都被孔明看破化解, 在曹吴对抗中,公瑾屡次用计,心力交瘁,被毒箭矢重伤,加上心情郁结,急火攻心,不幸早逝。

我们都知道,周瑜死后,孔明亲自去柴桑口吊丧,于是孔明得以放心大胆地在周瑜的葬礼上大哭一番:“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此时孔明的苦诉中虽有不舍悲伤,但是否有探寻公瑾死活真相的目的,更有稍事舒缓、少一劲敌的轻松?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只有这样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才算是一个真性情之人,慢慢地,我学会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我了解了孔明的真性情。

他是一个类似“先知预言家”的人物。诸葛亮手执羽扇,身披八卦衣,频频“夜观天相”,频频“锦囊奇策”。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怪诞不经的形貌。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孔明的神圣形象。

他辅助汉室,忠心可鉴。一纸《出师表》留下千古绝唱,三国中有“智绝”“义绝”“奸绝”的三个代表人物形象,毫无疑问,诸葛亮便是“智绝”。

可是我认为他的忠心感人至深,随着刘备白帝城托孤,他尽心尽力辅助刘阿斗,六出祁山,渴望完成夙愿,光复汉室,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逝于五丈原。

三国的纷纷扰扰、战战和和、你方唱罢我登场、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都是一个道理,都是时也、运也、命也。

诸葛亮明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是他不忍心辜负刘备三顾茅庐的一片赤诚之心,选择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忠诚;其实诸葛亮忘了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成事在人谋事在天,那么就也许有另一种景象。

每个人读同一本书都有不同的看法,就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般,同时,同一个人读同一个本书,在不同的时期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就如同我在几次不同时期读取《三国》,对诸葛亮与周瑜的理解是不同的。

忘不了读起《三国》,时而壮志满胸、时而黯然伤神、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泪流满巾。它用一首词开卷,“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细细想来,故事的开始早就注定了故事的结局。

可是,我只愿倾尽全心信这个乱世传奇,信孔明的不完美,信孔明的出神入化足智多谋;我只愿孔明长眠定军山,遥望异国巴丘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