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最美有物 & 用设计点亮生活艺术之家

Poul Henningsen:他偶然间做出来的一盏灯,成为了设

2017-09-26  本文已影响45人  最美有物专栏


提起丹麦,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童话王国」的标签,其实这个斯堪的纳维亚上国土面积仅仅 4 万 3 千平方公里,人口才 500 余万的小国,还在国际设计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北欧风」设计,这是指代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芬兰、丹麦、瑞典、冰岛和挪威这 5 个国家的设计,而丹麦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Fritz Hansen 的经典简约设计椅–Series 7™

把设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物质文化的丹麦人,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及相关的家具、灯具等领域独树一帜,创造了一种简洁、温馨、自然而富于人情味的人居环境而为世人所喜爱。

▲ 丹麦代表性家居品牌 Hay

自 20 世纪初以来,丹麦的家居设计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首都哥本哈根的贝勒中心是世界上三大家具展销中心之,也诞生了一大批蜚声国际的设计大师,Poul Henningsen 便是其中一位。

这个总是酷酷地叼着烟的灯光设计师,只用一个作品奠定了他在设计史上大师级的地位,那便是 PH 灯。

在丹麦为数众多的经典灯具中,PH 灯凭借着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设计美学,成为了诠释丹麦「Timeless Design」设计的最佳注解。

单纯这样说,可能一般人都不大能理解这个 PH 灯妙在哪里,不如直接从历代 PH 灯的设计开始讲起。

▲ PH 2 黄铜吸顶灯 ▲ 1929 生产的 PH4 Lamp

PH Lamp 是 PH 灯成名的最初始,正是它定义了 PH 2 到 PH 6 的基本形态。据说 PH Lamp 的诞生纯属偶然:Henningsen 用厨房里的一个杯子、一个碗和一个盘子无意中组合出了这盏灯。

这 3 个灯罩式的设计,后来被拓展成了几个系列,延伸成吊灯的款式并被泛称为「Three-Shade System」(又被称为 PH 系统),不同的编号数字则代表着灯罩的不同尺寸。

在延续了 PH Lamp 的 3 灯罩设计的基础上,1958 年 Henningsen 设计出了至今极受市场欢迎的经典之作 PH 5。

造型如同飞碟的它,最宽的灯罩直径近 50 公分,上方多了一层杯型灯罩,光线也能由上漫射出去,从而提高照明强度。

比起一推出就受到市场欢迎的 PH 5 来说,看起来像百夜窗一样的 PH Snowball 灯具,直到面世 20 年之后才收到人们的热捧。

PH Snowball 采用了磨砂喷漆的叶片,从而让灯光以更舒服的色泽从上而下透出。

除了以上几个外,PH 灯中还有一个最经典的 PH Artichoke,这是 1958 年 Henningsen 替哥本哈根一间饭店 Langelinie Pavillonen 设计而诞生的作品。

由 72 个叶片环绕组成,外形很像一枚松果的它,很多人便真的称呼它为「松果灯」,但其实 Henningsen 的灵感来源于一种叫做朝鲜蓟的植物。

受它外表上那一层层包裹的叶子所启发,PH Artichoke 也精准地采用了 72 片金属片包裹灯源,一共 12 层,每层由 6 个尺寸相同的金属片环绕而成。

这个看似简单的灯具,实则需要复杂繁琐的手工安装和调配,称得上是不可多得的灯具收藏品。

Henningsen 的一生总共设计了不下 40 种 PH 灯,而实际生产出来的不下百种。尽管这些灯具形态各异,但都体现了他的设计原则:用灯光营造氛围,你不会从任何一款 PH 灯中看到直射的光源,全部都是柔和又适宜的舒缓光色。

这便是 PH 灯的奇妙之处,而 Henningsen 的伟大正是在于他是第一位以照明的科学功能原理为基础进行灯具设计的设计师。

在 Henningsen 以 PH Lamp 提出三层灯罩的概念时,他利用数学原理中的「等角螺旋」公式精确计算出了这三层灯罩的直径比例,向下弯的弧度和角度。

最终形成了他想要的效果 —— 从灯泡射出的每一束光线,经过灯罩表面反射成均等、均质的光源,而每一层的灯罩都能平均地减弱光线亮度,让光线在向下反射的同时,又融合成了温柔的光。

谁能想到严格按照数学公式计算来做设计呢 ?嗯,一定是追求完美(龟毛)处女座没跑了(ತಎತ)。

一查果然,出生于丹麦奥德拉普的 Henningsen,生日正是 1894 年 9 月 9 日。 他曾在哥本哈根的技术学校和丹麦科技学院学习,尝试成为一名独立的建筑师,1920 年左右甚至还成功地设计了几幢住宅、工厂和两个剧院的室内。

▲ Poul Henningsen 当时设计的 Copenhagen house

但受当时实用主义的影响,还没从学校毕业的 Henningsen 决定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于灯具设计,他想成为一个发明家和画家。于是他以一名工业设计师的身份加入了 Louis Poulsen,设计出的第一件作品便是 PH Lamp。

1924 年在巴黎举办了「装饰艺术与现代工艺」展览,Louis Poulsen 报名参展,没有想到的是 PH Lamp 一举便赢得了产品竞赛的金牌。

PH Lamp 获得了「巴黎灯」的美誉,随后他的一生也都保持了「巴黎灯」的精妙设计原则。

或许在我们看来,从建筑设计转到灯具设计,甚至一举拿下大奖,这几乎有点不可思议。

但其实与我国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相互脱节的情况不同,丹麦并没有专门的室内设计专业。建筑师不仅要设计建筑,而且要设计室内以及家具、灯具、陈设乃至窗帘和地毯,以保证建筑与室内风格的联贯与统一。所以对 Henningsen 来说,这一切根本不是个事儿。

了解 Henningsen 的人都知道他在设计时,执着于对科学原理的巧妙运用。

譬如在设计 PH 5 灯具时,因为当时生产的白织灯比钨丝灯泡更亮,他认为这会让眼睛产生不适,于是想起了光学原理(可见光的两端分别为红色和紫色,这是人眼不易察觉的光色),在灯具内侧装上红色和紫色的迷你灯罩,从而调和出满意的柔光。

但少有人知的是,Henningsen 之所以强调光线的柔和感,正是因为他认为「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在于黄昏」,灯具又是在黄昏入夜后才点亮的工具,亮度自然不能高于黄昏光线。

他觉得灯的角色,甚至就应该只是将黄昏的光线延伸进日常生活里。

设计一盏灯,只是一盏灯,却能如此耗费心力地去运算、推演、实验从而确定出每个细节,Henningsen 的一生就专心做这一件事情。

虽然我们再也见不到新的 PH 灯的诞生,但是那些已有的经典却在告诉我们:有了永远的 PH 灯,这个人的传奇就不会被忘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