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逐渐消失的上海老街—崇明桥镇老街(2)
木行弄是一条较短的小街,街边有几幢破旧的平房,当我们走到木行弄23号时,看到一个较精致的仪门,仪门是用青砖砌起来的,顶端用瓦片覆盖着,中间镶嵌着木板横梁,仪门上半部雕刻着精致的图案,下面是破旧的木门。木门虚掩着,留着一条狭小的缝,一只小狗 看见我们,“汪汪汪”的大叫,边叫边在破旧的门缝里钻进钻出,似乎在告诉主人,有陌生人入侵,随即院子里也传来了好几条狗的叫声,但是任凭小狗狂叫,门里面也没有任何动静,似乎主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
崇明桥镇老街木行弄 崇明桥镇老街木行弄我们轻轻的推开了木门,看见一位约摸六、七十岁的老人,正在做事。我们上前跟老人打了个招呼,征得老人的同意,拍了些照片。这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式的宅院,跨入仪门,两边是两间较小的房间,这两间房应该叫倒座房了。然后左右两边是东西厢房,北房正中的一间房间,屋顶已经见天了,这间应该是大厅了,厅房左右是耳房了。右耳房里放着一个刻花大衣柜,我以为这个大衣柜是房屋主人祖上留下来的老物件,但据老人介绍,这是文革前的物件。庭院较大,干净,左边有一口井,右边养着几条狗,除此之外,院里并没有什么杂物。老人介绍说,这房屋已经百多年了,是他爷爷传下来的,他爷爷是做中药材生意的,在城桥镇开有“沈记寿药铺”,总共开有三家药铺行,在四九年后都被公私合营掉了,他爷爷当时在镇上也是位热善好施的名人了。
崇明桥镇老街木行弄27号宅,是沈姓老人族屋 崇明桥镇老街木行弄27号宅告别了沈姓老人,我们继续朝木行弄里走,走到尽头,已经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建筑了,于是原路返回,却又遇见了沈姓老人,他站在街上,似乎在等着我们。看见我们过来,连忙迎上来说有一个请求,说帮他拍几张照片并和我合影,然后印成照片邮寄给他,我说行啊没问题的。老人说他也喜欢摄影,就是拍不好照片,看见拍照的人,总有一股亲切感,也喜欢与摄影师谈谈摄影技术等等。
手拿族谱的木行弄23号宅主人沈庆丰老先生最后我们要走了,他说等等,跑进屋子,拿了二张百元大钞,硬要塞在我手里,我说这是干什么?老人说,我自己拍不好照片,但喜欢和摄影师交朋友,今天你们来拍照,就算交个朋友,午饭我也不请了,这二百元钱意思意思,就算是我请你们吃午饭的钱。我说这万万使不得,您的心意我们领了,钱却不能收,千说万说,他总算收回了钱。我倒是看中了他手里的那本族谱,问他能不能赠送一本,他说族谱是还有十几本,但是有祖训:族谱不得外传,希望我能理解,我连忙说明白、能理解。
崇明桥镇老街木行弄23号宅仪门 崇明桥镇老街木行弄23号宅内院一角老人如此热情好客,很让我感动,拍照、印照、邮寄,本是件举手之劳的小事,即便不请客,老人的要求,我也会照办。人,还是多助人为乐好,你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当然,我们助人为乐,不是为了得到回报,否则就不叫助人为乐了。如果人人都有助人为乐的心,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和谐的多了,呵呵!那只不过是个人的美好愿望而已。
崇明桥镇老街木行弄23号宅已经破旧的北房厅堂 崇明桥镇老街木行弄23号宅耳房里的文革前雕刻精良的大衣柜,也算是一件文物了未完待续